第一篇土建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1.1编制依据(1)《上海市地铁一号线上海南站站改建工程招标文件》(2002年5月)(2)《上海市地铁一号线上海南站站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5月)(3)有关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规范1.2编制范围地铁一号线上海南站站改建工程及轻轨L1线上海南站预留工程,包括以下内容:(1)地铁一号线上海南站站车站;(2)地铁一号线漕宝路站——上海南站区间隧道;(3)地铁一号线上海南站——锦江南站区间隧道及敞开段;(4)临时正线及临时出入线铺设及过渡转接;(5)地铁一号线既有线路及既有车站拆除;(6)轻轨L1线上海南站车站(7)轻轨L1线预留区间隧道;(8)明珠线漕河泾站改造。1.3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和上海市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定和要求。(2)根据总工期要求,统筹安排,突出R1与L1上海南站施工及线路过渡转接的关键主线,分阶段进行施工部署和总平面布置。(3)施工方案突出重点难点工程。常规施工内容简要叙述,复杂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力求做多方案论证优化。(4)坚持质量、安全第一思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2.1.1工程设计概况上海市地铁一号线上海南站站改建工程,包括地铁R1线的上海南站站改建(含区间及临时线路)与轻轨L1线的预留上海南站站(含区间)土建预留工程,参见图2.1.1。2.1.1.1R1线上海南站站改建工程R1线上海南站站改建线路起始于一号线地铁漕宝路站的预留隧道起点,向西至柳州路西侧的新建地铁上海南站,为漕~南区间,全长785.655m,其中包括229.70m长的明挖区间及555。955m长的盾构区间。改建后的R1线上海南站站位于距原站址以南越200m处,拟建的上海铁路南站主站屋北端,并由原地面站改为地下二层三跨岛式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改建后的地铁车站长274m,宽约21.8m。车站东端为端头井,与漕~南区间相连;西端为出入段交叉渡线,与南~锦区间相连;车站站厅层中部北侧为车站的设备用房区,南侧与远期轻轨L1线上海南站站相接。出站后线路向西北方向至桂林路西侧出洞与既有地面线路相接,向西至锦江乐园站及梅陇车辆基地,为南~锦区间,其中出入段线隧道全长645m,其中敞开段部分163.42m;正线区间隧道全长862m,其中敞开段部分177m。为保证施工期间新建的铁路线路与正在运营的地铁线路不互相干扰,在桂林南路路口西侧及沪闽路南侧地铁围栏外的绿化带内,在既有正线的北侧铺设约772m长的临时正线,两端与既有正线接轨;在既有出入段南侧铺设约628m长的临时出入段线,与既有出入段线相接。改建线路总长约2.08km。2.1.1.2预留轻轨L1线上海南站及区间预留轻轨L1线上海南站位于铁路上海南站铁路轨道下方,车站线路呈南北走向,为地下一层多跨侧式车站,局部风机房为地下二层。车站全长145m,宽36m。采用明挖法施工。线路向北横穿改建后的R1线上海南站至预留远期盾构井位置,里程为LK1+032;向南下穿铁路线与M3线漕河泾站垂直相交,并横穿漕河泾站地下一层站厅层延伸至预留远期盾构井的位置,里程为LK1+434,全长共402m。车站南端设一条联络通道与地铁轻轨M3线漕河泾站相连。2.1.1.3沿线概况上海市地铁一号线上海南站站改建工程的车站及部分区间在铁路上海南站的规划用地内。铁路上海南站规划用地由四条道路包围:北侧沪闵路,红线宽度56m,近期将建沪闵高架;南侧石龙路,规划红线宽度42m;东西两侧分别为柳州路和桂林南路,规划红线宽度56m,下穿铁路后与两端的沪闵路及石龙路平交。上海南站用地范围内现状有既有的铁路上海南站、明珠线车站、既有的地铁一号线车站及区间线路、居住小区和低矮的居民用房及企业用地。根据规划,除明珠线及西南角的居住小区外,其他建筑将全部拆除,建设新的铁路上海南站及南北广场配套设施。柳州路以东,地铁一号线改建线范围两侧大部分为1~2层居民用房,局部为多层住宅。柳州路与沪闵路相交处东南角的垃圾山已经搬迁。根据规划,本地区也将重新规划建设。桂林南路以西,地铁一号线改建线路逐渐与既有线接轨。线路以北至沪闵路为绿化带,以南为地铁梅陇基地。本工程为上海铁路南站地区改造的相关工程,为上海铁路南站地区交通枢纽的轨道交通部分。上海铁路南站地区的改造工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铁路上海南站的改建工程(含铁路主站屋、地下停车库、高架市政道路、地下通道等)、地铁R1线上海南站站改建工程、预留轻轨L1线上海南站站土建工程。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远期预留轻轨L1线上海南站站土建工程列为上海铁路南站地区改造的配套工程。本工程的涉及范围为R1线上海南站站及两端的区间(含车辆段出入线)、临时线路(临时正线和临时出入段线)及预留L1线上海南站站及两端的区间。目前的上海铁路南站是一简易车站,为沪杭铁路的终点站,位于桂林路与柳州路之间、沪闵路以南约200m;主站屋为一地面单层框架结构,有五条轨道在使用之中。2.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本工程场地范围内,上、中部土质较软,地层沉积尚属正常,连续性较好;下部地层土层变化较大,深部土质较好,沉积正常。工程场地地基属软弱场地,VI类场地土。工程按7度设防,场地地基土不考虑浅部土层液化可能。施工现场的地面标高在---,地下水埋深0.4m~0.7m,浅部地下水属潜水层,对混凝土一般无腐蚀性。车站和区间基坑所处土层的有关参数如表2.2.2。表2.2.2工程场地土层有关参数表层序土层名称层底标高(m)土层厚度(m)岩性概述物理力学性质备注①1杂填土4.0~0.0(3.8~1.9)*0.7~4.5(0.8~3.0)含少量碎石,松散。下部为素填土,含植物根茎。ω(%)=31.1γ(kN/m3)=18.9e0=0.867C(kPa)=22.32φ=16.5a0.1-0.2(Mpa-1)=0.475车站顶板②1褐黄色粉质粘土2.0~0.5(1.7~0.8)0.6~2.8(0.8~2.4)可~软塑,局部为粘土,土质尚均匀,含少量铁锰质,中~高压缩性。本层沉积正常,分布较连续,仅在126孔处缺失。ω(%)=40.9γ(kN/m3)=17.8e0=1.122C(kPa)=10.76φ=16.6a0.1-0.2(Mpa-1)=0.873③1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0.2~-6.0(-1.1~-4.0)1.2~7.2(2.7~5.4)流塑,含有机质,土质不均匀,夹少量薄层砂,高压缩性。本层沉积正常,分布较连续。ω(%)=46.6γ(kN/m3)=17.2e0=1.301C(kPa)=11.26φ=10.2a0.1-0.2(Mpa-1)=1.135车站中间层楼板区间顶板④1灰色淤泥质粘土-9.9~-16.6(-9.2~-12.5)6.0~11.5(7.0~10.0)流塑,土质较均匀,局部含云母和薄层砂,属高压缩性土层。本层沉积正常,分布较连续。ω(%)=37.4γ(kN/m3)=18.1e0=1.036C(kPa)=11.52φ=18.3a0.1-0.2(Mpa-1)=0.630车站底板区间底板盾构⑤1灰色粉质粘土-13.9~-19.6(-15.2~-17.3)2.0~6.9(3.0~6.7)软塑,夹少量片层砂,局部为粉土。含较多有机质,含白色结核、烂木及腐植质,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土,厚层状连续分布。ω(%)=31.9γ(kN/m3)=18.6e0=0.882C(kPa)=3.18φ=33.0a0.1-0.2(Mpa-1)=0.232盾构⑤21灰色砂质粉土-19.0~-27.8(-19.0~-24.0)2.5~10.0(2.5~8.8)中密,湿,含云母,土质不均匀,局部夹少量粘片。分布较连续。ω(%)=34.3γ(kN/m3)=18.4e0=0.950C(kPa)=11.33φ=20.9a0.1-0.2(Mpa-1)=0.452⑤22灰色粉质粘土-21.7~-45.4(-37.5~-45.6)0.7~23.0(13.9~23.0)软塑,含少量白色结核、烂木及腐植质,夹薄层砂。高压缩性土,分布连续。ω(%)=28.2γ(kN/m3)=19.2e0=0.772C(kPa)=2.87φ=33.1a0.1-0.2(Mpa-1)=0.185⑤23灰色砂质粉土夹粘(-43.1~-54.3)(1.1~12.6)中密,稍湿,含云母,夹薄层粘性土。层厚分布不均匀。ω(%)=22.8γ(kN/m3)=19.9e0=0.656C(kPa)=31.56φ=23.5a0.1-0.2(Mpa-1)=0.250⑤4灰绿色粉质粘土(-43.6~-53.4)(1.6~7.5)硬塑,含铁猛质,土质硬,中压缩性,局部为灰黑色粉质粘土。ω(%)=22.9γ(kN/m3)=19.9e0=0.658C(kPa)=43.60φ=17.8a0.1-0.2(Mpa-1)=0.248⑥11暗绿色粘土-23.8~-25.11.5~3.0硬塑,含铁猛质,土质硬,中压缩性。ω(%)=25.7γ(kN/m3)=18.7e0=0.858C(kPa)=3.00φ=30.0a0.1-0.2(Mpa-1)=0.240⑥12灰绿色砂质粉土-30.65.5中密,稍湿,含云母。ω(%)=23.6γ(kN/m3)=19.9e0=0.662C(kPa)=29.00φ=23.0a0.1-0.2(Mpa-1)=0.267⑥2草黄色粉质粘土-24.9~25.70.6~1.2硬塑,含铁猛质,土质硬,中压缩性。ω(%)=23.6γ(kN/m3)=19.8e0=0.661C(kPa)=3.33φ=33.7a0.1-0.2(Mpa-1)=0.225⑦11草黄色砂质粉土稍湿、密实,含云母。ω(%)=26.4γ(kN/m3)=19.4e0=0.719C(kPa)=2.14φ=34.4a0.1-0.2(Mpa-1)=0.149⑦12草黄~灰色粉砂稍湿、密实,含云母,部分孔中下部为粉细纱。注:*层底标高和土层厚度两项中括号内的数据为地铁车站的数据,未加括号的数据为区间的数据。2.1.3地下管线本工程地下综合管线主要有:军用电缆、给水管道、煤气管道、输油管道、雨、污水管道、电力电缆、信息电缆管线等。2.2工程建设特点(1)工程规模大,交通系统多,施工管理协调难度大。R1线R1线上海南站站改建工程是上海南站交通枢纽的轨道交通部分。R1线、轻轨L1线、明珠线三条轨道交通线在此交汇换乘,并与铁路上海南站之间换乘。轻轨L1线与地铁R1线、明珠线立体交叉,R1线上海南站与铁路上海南站局部重叠,施工中需要协调的问题多,工作量大。(2)施工技术难题多。R1线上海南站与L1线南站、铁路南站交汇在一起,基坑开挖面积大,基坑开挖与支撑较复杂;R1线施工过渡线路转接,尤其是漕南隧道区间整体道床线路转接难于地面碎石道床,国内尚不多见;L1线南端区间下穿铁路轨道和M3线漕河泾站地下站厅,施工技术难度不小。(3)工期紧,从2002年7月28日开工至2004年11月1日工程投入运营,包括施工准备再内总工期只有27个月,工期十分紧张。(4)施工条件受限。本工程属改建工程,施工期间不能影响R1线、明珠线和铁路的正常运营,同时要尽量减少对施工场所周边现有交通的影响。2.3施工难点本改建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市政工程,规模大、涉及领域多、综合性强、工程结构交叉多、工期紧迫,给施工带来较多的困难,增大了技术难度。主要的施工难点有:(1)R1和L1南站施工。该站是R1线和L1线的交汇车站,同时R1站与铁路南站有部分重叠,基坑开挖面积大、支撑多、主体结构复杂。对施工方案、施工顺序安排、围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和支撑的方法与工艺、基底的加固、结构和防水施工,以及施工监测有严格的要求,如何合理安排、科学施工,确保工期、工程质量和安全,是本工程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2)R1线的两次过渡转接。第一次是既有线路向临时线路转接,第二次是临时线路向改建后的永久线路转接。由于要维持R1线的正常运营,每次转接时间只有6~7小时,转接前必须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