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景观美学与文化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地点:苏州市东北街204号时间:2015.10班级:风景园林1411调研人:14200129125张苏文14200129117严睿14200129118胡佳丽14200129129许聪14200129130朱敏钰14200129128王楚燕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约有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始建,2006年中秋开馆,历经三年。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新馆屹立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边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东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面是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面接城市干道齐门路,可见苏州博物馆的选址特殊大胆,又蕴含深刻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的一个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叫做“中而新,苏而新。在被自己称为圣地的博物馆馆址所在地,贝聿铭要把圆满的句号画在故乡的土地上,这片充满挑战的地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新馆建筑要如何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中而新,苏而新这一设计理念是贝聿铭再设计之初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最早定位,一经提出也得到了国内众多建筑师的赞同。“即是苏州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称之为“中而新,苏而新”。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设计师汲取了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追求自然山水的意趣,模仿自然,把树木、理水、叠石等成景作为重要因素考虑进去,从而使之成为博物馆的一大特色。而在整体布局上,新馆能巧妙地借助水面延伸其建筑风格,使之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相互借景不显突兀。新馆在形式布局上借鉴了江南院落的组合方式,但在其用材时采用的却是钢和玻璃,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并且突出了苏州的文化底蕴。新馆内随处可见三角、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几何构成,并且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建筑的斜屋顶。苏州博物馆总观通过內庭院將內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是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一个特色。最让大师煞费苦心的是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这座在古典园林元素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借着拙政园的墙,“以壁为纸,以石为绘”,高低错落排砌的片石假山,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奇胜处,每凭栏,定忘还。好山如画,水连云萦,无计成闲。”在新馆设计中,贝聿铭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庭园中的竹和树,姿态优美,线条柔和,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生了和谐之美。紫藤园西南方的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光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着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能将古典园林融入现代景观的成功案例却很罕见。小桥流水是古典园林的经典形象并且深入人心,贝律铭将其在苏博内院中完美融合。作为一个亲水的庭院,雅致的景观是游客心情舒畅,平静无波的水面使人能静下心来感受苏博的风和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山石廊壁,苏州古典园林的精致,优雅,沉静都能在苏博中找到。八角亭供人闲坐小憩,穿梭的小桥廊道穿梭交汇。零星点缀的树木赋予了院落生机,平静的水面倒映出苏博典雅的姿容。忠王府苏州博物馆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忠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同年十月起,就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等一并收入,扩展为王府之地,形成一片包括官署、庭舍、园池“绵亘里许”的建筑群。同治二年冬(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忠王府修理工程仍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太平军退出苏州,李鸿章据忠王府为江苏巡抚行辕。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伪据为江苏省维新政府驻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借作校舍。1951年,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1960年,改为苏州博物馆馆址。卧虬堂卧虬堂为忠王府东路建筑,堂外为紫藤院,后为戏厅。相传当年拙政园主王献臣与吴中才子文征明、唐寅、祝允明等相情相慕。仲春时节,藤飞花放,王献臣常在此宴饮诸子,名为“卧虬堂”。卧虬既因紫藤蟠屈似龙而名,又隐寓名士循世隐逸之意。•苏州本土建筑在颜色上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墙体和瓦片,仿佛粉墙黛瓦成了苏州的代名词之一,流连在这样的江南风格的建筑中,每个人心中可能都会多一份温婉。•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特别是与水面的结合更具苏州特色,小桥流水与现代化风格融为一体。•众所周知,苏州以园林见长,是私家园林的代表,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而苏博的设计当中也是淋漓尽致的渗透了这一点。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苏博值得一提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它其中的馆藏文物是必不可缺少的。举办有“苏州出土文物陈列”、“太平天国苏福省历史文物陈列”。反映了苏州历史发展的大致历程。也是与苏州文化紧密相连的佐证之一。1.对称均衡苏博的入口和大门都是左右对称的形式,这和地处江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苏博的设计中也有江南民居的对称美。这样的对称设计以中轴线中点为轴心,将其上下和左右寻得均衡,给人庄重整齐的美。苏博大厅,室内的顶部设计也能找到对称性。用了大面积的几何图案,加上一定的高差,形成左右上下的对称。几何的变换跳动也让整个空间丰富,对称的处理增强的它的稳定感,在形式上和苏博的整体设计契合。连接空间的廊道采用的近似对称的手法,顶部是完全对称的半开敞设计,而墙面上的开窗门洞则按着一定韵律发生变化,将对称美发挥的淋漓尽致。2.单纯齐一颜色:这个苏博在色彩的运用上很纯粹。主题颜色为黑,白,灰。白色粉墙和灰色的瓦与周边的江南民居融合的齐一。质感:灰色窗框是花岗岩的材质,内部也有深色的钢结构和简单的玻璃,整体材料也是单纯齐一。形状:苏博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面积的三角形和矩形。外部的形状上是三角形与矩形的拼接,在内部顶端也是三角形和矩形的结合,就连室外的小亭子也运用了三角元素,这样的设计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让整体都达到了单纯齐一。3.渗透与层次从苏博的剖面图上可以看见,设计师将苏博从垂直面上分为至少3个层次,主建筑高于廊道和次建筑。所以在外部看来,苏博呈现了多样的层次,高低错落,起起伏伏,凸显形式美。与江南园林相似的是,苏博也有许多的漏窗。漏窗与漏窗间达到了对景,中间种植绿化,将一个单一的空间分割为3个以上的层次,是室外绿化渗透进入室内,将美学的概念运用在了建筑中。4.节奏与韵律从平面图上可以看清,苏博设计将建筑与绿化理水融合,建筑内部展区为较快节奏,而外部的庭院理水则是较为缓慢的节奏,这样的游览路线可以让人走走停停。节奏变化时快时慢。展区内的设计也是充满人性化。在展区与展区之间的连接位置有零零星星的绿化种植和休息区,在较快韵律之下有个缓冲。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