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虚词专题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致力于中小学生高分高能全面发展!1学知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教师李老师科目时间2015年月日学生年级学校富顺校区重难点文言文虚词不同语境中的含义难度星级☆☆☆☆☆教学内容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专题训练一: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二:其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致力于中小学生高分高能全面发展!2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记忆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三:以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例:2、作为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记忆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四:于1、对,对于。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3、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4、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6、被例:受制于人记忆顺口溜: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致力于中小学生高分高能全面发展!3五: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六:然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3、助词分两种情况: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1.用法词性混为一谈2.古今词语词义词性混为一谈3.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4.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七:乃(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①乃入吴寻二陆。(《周处》)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为“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致力于中小学生高分高能全面发展!4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短文两篇》)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八:则①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则施施而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②副词,那么则凡数州之土壤则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霸业可成《隆中对》则其所能《墨池记》②连词,表假设,若,如果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之《孟子二章》万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④连词,表转折,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⑤连词,只是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九:而初中教材文言文课文中出现的而都作连次,大抵是以下几种情况A.表示并列,递进或承接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并且,而且,就然后,其中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必翻译.1.舌一吐而(不必翻译)二虫尽为所吞2.学而(然后)时习之3.温故而(然后)知新4.任重而(并且)道远5.有一言而(连词)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致力于中小学生高分高能全面发展!56.堕而(并且)折其髀7.此不为远者小而(就)近者大乎8.濯清涟而(并且)不妖9.启窗而(来)观10.中峨冠而(而且)多髯者11.随波而(不必翻译)逝12.溯迎而(并且)上13.余强饮三大杯而(然后)别14.执策而(然后)临15.潭西南而(表递进)16.而(而且)年又最高17.得之心而(而且)寓只酒也18.佳木秀而(而且)繁阴19.泉香而(表并列)酒洌20.人知从太守而(表承接)21.泉而(表承接)茗者22。磊而(表并列)歌者B.表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但是可是却1.人不知而(却)不愠2.为人谋而(却)不忠乎?3.学而(但是,却)不思则罔4.而(但是)日中时远5.后狼止而(表转折)前狼至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却)不染7.而(但是)乐亦无穷C.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表示行为的方式,手段,原因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有时可不翻译1.既而(可不翻译)尽奔腾五阵之势2.杂然而(表修饰,地)前陈者3.红装而(表修饰,不翻译)蹇者4.佣者笑而(表修饰,着)应之曰记忆顺口溜: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十:者(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致力于中小学生高分高能全面发展!6(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十一:焉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练习一则:辨析下面的一词多义词。为:(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2)夫子何命焉为?()(3)必为有窃疾矣。()(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5)以牒为械()(6)今为宫室之美()(7)妻妾之奉而为之()见:(1)胡不见我于王()(2)于是见公输盘(3)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见)徒见欺()然:(1)然,胡不不乎()(2)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3)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万钟于我何加焉()(5)所欲有胜于生者()(6)欲有求于我也()(7)皆以美于徐公()(8)皆朝于齐()故:(1)公问其故()(2)彼竭我盈,故克之()以:(1)必以分人()(2)何以战()(3)欲以子之梁国而吓邪()(4)必以情()请选出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致力于中小学生高分高能全面发展!71、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卜者知其.指意稍稍宾客其.父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太丘舍去,去后乃.至D、吴广以为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足肤皲裂而.不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当余之.从师也辍耕之.垄上C、以.衾拥覆屠惧,投以.骨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如土石何3、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4、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而或.长烟一空(有时)B、或.异二者之为(也许)C、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者)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说)5、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竟然)B、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才)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D、乃.重修岳阳楼(就)6、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吴广以为然.(正确)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样子)C、然.志犹未已(但是)D、杂然.相许(……地)7、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做)C、项为.之强(因为)D、夫子何命焉为.(语气词)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卷石底以.出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9、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D、乃.下令。(乃:于是,就)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11、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致力于中小学生高分高能全面发展!8A、作亭者.谁(的人)B、山间之.四时也(的)C、行者休于.树(从)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12、与“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故余虽.愚,卒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