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建的上海光源(SSRF)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是繁杂庞大的群体工程,单体数量多且各具特色,对建筑基础、土建与安装的配合施工,以及特殊建筑的消防设计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工程技术人员针对主体建筑似“鹦鹉螺”的复杂造型,对屋面钢结构和屋面幕墙在建筑效果、屋面构造、防水系统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在建筑防微振动方面,对结构减振、浅层土体地基加固减振、排桩隔振三种防微振动方案进行理论计算和现场实际测量,确定了工程建筑安全的结构减振措施。目前,上海光源主体建筑的土建部分已基本完成。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由上海建工集团机施公司承建,针对钢结构的大跨度、大空间、新结构、新材料,以及场地限制等诸多施工难点,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集成了跨内安装、跨外安装、整体滑移、整体提升等多项技术。该工程通过组合运用600吨履带吊、300吨履带吊、M440D行走式塔吊等手段,采用多套自行研制的计算机控制钢结构整体安装设备,仅用9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3万吨特大型钢结构的施工。2006年,上海针对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难题,通过对重大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研究和都市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综合集成与示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全长约9公里的上海崇明越江隧道工程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该工程具有“长、大、深”三大特点:隧道掘进采用直径15.43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盾构掘进机;盾构一次连续掘进距离7.5公里,居世界上同类工程之最;最高历史水位下隧道最大埋深约为55米,列世界最深隧道之一。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工程难点进行“超大直径盾构关键设备加工研制”、“高精度钢模研制和管片制作工艺”和“超大直径、超长距离盾构推进施工”等一系列技术攻关,极大地提升我国在大直径、大深度、长距离盾构隧道工程方面的施工技术水平。同济大学承担的“软土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土体-盾构”系统的概念,并创新性地建立了其相似准则;将地质雷达成功应用于大直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分布的探测,开发出相关可视化数据处理系统和盾构隧道冻结法施工实时监测系统。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市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联合完成长江隧道衬砌整环试验,验证了衬砌管片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掌握了施工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与变形。本次试验在世界同类试验中规模最大。同济大学还负责完成地铁隧道衬砌设计参数优化整环试验、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双圆衬砌整环试验等。同济大学完成的“超大体积低水化热混凝土及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研究和应用”项目,解决了超高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难题,使直径达100米、厚4.5米、总方量达2.89万立方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主楼底板混凝土在42个小时内一次连续浇捣完成,创造了超高层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捣的世界纪录。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世纪大道车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4线零换乘枢纽车站,与已运营的轨道交通2、4号线和正在施工的9号线形成“卅”字型大型换乘枢纽。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对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结构安全性、车站的上浮问题、以及结构的耐久性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在确保2号线和4号线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成功完成2号线车站的上部覆土卸载和站厅层两侧墙体大面积凿除等高难度、高风险的施工。为解决朱家角镇古镇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和水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结合朱家角老镇区综合管网改造工程,上海组织开展“水平定向钻孔非开挖技术在排水管道中的应用和研究”。该项目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开发了在施工完成后控制地表沉降的方法。通过成果应用,水平定向钻孔技术在浅覆土(1.5-2.0米)地层排水管道敷设施工中,可将地表沉降控制在12毫米以内,轴线精度控制在±60毫米以内。2006年,上海实现了中心城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全覆盖,通过在松江区和青浦区的试点,探索了对远郊城市化地区实现网格化管理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范围。针对浦东新区管辖范围较大,管理重心下移到功能区的特点和要求,调整和优化了系统构架和流程,建立了区-功能区两级系统构架。为加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启动了异地灾备系统的建设,异地灾备中心将与移动网络、电信网络和市级平台实现互连。上海初步建成“基于SIG框架的(上海)城市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空间信息网格概念,把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调查及手持终端等数据,在空间信息网格运行系统内进行整合和应用,并通过网格计算、规范与标准、目录服务、中间件、Web服务等相关技术,建立共享的空间信息资源库,实现系统间的操作以及信息的实时发布与调用,充分体现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和同济大学合作完成的“房屋建筑无损检测应用新技术的研究”,编制了数据融合分析软件,研制出新型的无线传感监测数据传输系统,提高了建筑物缺陷检测的技术水平。该成果可用于各类房屋的质量检测、监测与验收,特别是通过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进行实时监测,使优秀历史建筑修缮、管理、保护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济大学承担的“既有建筑结构检测评定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在混凝土部分炭化区概念、浸油混凝土和锈蚀钢筋本构关系、混凝土裂缝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监测技术、结构体系可靠性实用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发展和完善了钢筋强度检测的里氏硬度法、砌体抗剪强度检测的原位双剪法、砖强度检测的回弹法、混合砂浆强度检测的贯入法等检测技术。同济大学的“上海市中心城自行车廊道规划”将上海市中心城划分为24座慢行岛屿A-X,确定中心城371个慢行核(慢行交通发生的高频、高密空间)的布局,最终确立“联岛、穿核、取直、优先”的规划原则。研究中对各级自行车廊道的建设标准进行归纳,结合其潮汐性的出行特征,拟定出不同时段不同路权的动态管理策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0研究所开发的“热网实时监测与计量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热网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计量的自动化,且能实时掌握蒸汽质量和用汽情况,便于生产调度管理。同时可实现对计量数据的追溯。该系统的建立可大大降低热网运行成本和蒸汽管损,实现对整个热网的管理现代化,从而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同济大学完成的“上海市地面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作出了“‘十一五’乃至2020年地面公交仍然是上海公共交通主体之一,地面公交应与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的判断,提出了中心城外围区和郊区应巩固和发展地面公交,近期公共交通系统应以枢纽、专用道建设推动线网优化,以公交系统要素整合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的科学规划方法。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完成“一票通”改造,正式步入全路网“一票换乘”条件下的网络化运营时代。“一票通”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其硬件和软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同时,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家实现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网络化运营,拥有全国首个轨道交通票务清分中心并拥有其自主知识产权。该中心实现了客流信息的统计和数据共享,完成跨线换乘交易的收费清分以及票款收入的结算和划拨,是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复杂、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票务清分中心。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在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建成中环线道路交通的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中心已完成“三桥一隧”、“沿高架的地面道路信息诱导板”的设计并启动实施。随着上海市高速公路网规模的逐步扩大,舞弊和违章偷逃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问题经常出现。“上海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防逃费技术”研究针对逃费舞弊现象,提出加强通行卡管理、车辆牌照识别技术方案、对收费交易数据进行规则抽取及智能挖掘等多种技术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上海铁路局管内的京沪、浙赣线200公里提速区段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全面建成。该系统安全防护等级为CTCS(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2级,与ETCS(欧洲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防护等级1级相当,按照地面车载信号一体化思路设计,保证了铁路列车高速运行的安全。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开展的“上海世博会地区防灾系统专业规划”,结合世博会以及上海未来对城市综合防灾的需求,整合世博会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资源,特别对消防站点建设、地震与气象监测设施、应急避难场所以及民防工程等进行了详细规划,为成功举办世博会及后续利用提供了必备的防灾基础和安全技术支持。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研发的“城市灭火救援力量优化布局方法与工具软件”,可指导各类城市在城市区域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配备灭火救援力量和优化布局消防站,使消防的投入达到效益最大化。上海强师消防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穿透式破拆水枪是一种特种消防水枪,该装备结合水枪和破拆工具的优点,能直接穿透障碍物进行灭火,可快速扑灭吊顶夹层的火源以及棉垛、草垛、粮垛、纸垛等固体阴燃火,弥补了普通消防水枪在特种场合灭火存在的缺憾。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强师消防装备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制的消防侦察机器人,能在腐蚀性气体、水淋、强热辐射、缺氧、浓烟、易坍塌等恶劣环境中工作,可实时定量探测现场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浓度及变化趋势、温度、热辐射,并能远距离无线传输图像、语音、数据等,解决了消防人员在上述环境面临的人身安全、持续侦察时间短、数据采集量不足和不能实时反馈信息等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开发的“安全事故防范的数字化公共平台”,为交通事故分析和隧道火灾防范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手段,对于提高城市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0研究所承担的“B/S构架GIS在电力配网管理方面的应用”项目,为各相关部门提供配网基础及动态数据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综合高级应用。利用GIS技术,实现了电力配网管理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的应用和对手机、无线网络等移动办公环境的支持,提高了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维护、设备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的消防头盔具有良好的阻燃、抗冲击、耐穿透、耐热、电绝缘性能,能为消防员在从事灭火作业时提供有效的保护,符合消防部队的实际需求。通过“光声气体传感器及集成应用技术”的研究,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开发出智能化程度高、系统安全可靠的红外光声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和便携式红外吸收气体传感器系统功能样机。检测报警装置可对多种有毒、可燃气体进行检测,为用户根据不同使用要求进行选择创造了条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0研究所开发成功的“LD-300管道内部影像记录系统”,可迅速测定各类专用管道、管渠、电线电缆管道的病害位置及损坏情况,有助于提高城市对地下管网的管理水平,减小管道泄漏和不畅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以及对市民生命安全的威胁。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毒品氯胺酮金标单克隆抗体免疫快速检测法”应用免疫竞争反应原理对氯胺酮及其代谢物进行检测。该新检测法可用于现场、实验室对尿样和血样等检材中的氯胺酮、去甲氯胺酮和6-羟基去甲氯胺酮成分的快速检测。研究成果属国内外首创。为保障高压、超高压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通过分析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成因,提出根据管道泄漏程度的不同,分别应该采取的抢修措施和必需的技术装备;通过比较各种管道修复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研究不停输管道维修、更换的实际操作方法,建立了一整套高压天然气管道修复或更换的抢修技术和方案。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出检测乙醇含量的标准色卡和唾液中乙醇含量现场快速检测试剂条,产品有效期较国外产品延长2-5倍。该所还找到对遗留在光滑非渗透客体和胶带粘面上的单枚汗液潜在指印的DNA提取方法,并对影响汗液潜在指印的检测成功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评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0研究所研制的鞋内安全检测仪,主要应用于机场、火车站、监狱、体育场和诸多重要人物家庭和办公室场所的安全检测,是新型的安检用鞋内金属检测仪。该检测仪弥补了对鞋内、鞋跟及鞋底暗藏的违禁物品难检的漏洞,提高了安检的防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