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课题研究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课题研究方案蓝田县工业园区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朗读成为我们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然而在我校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诸多不好的现象:1.课堂上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3.学生朗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会读4.教师朗读指导机械匮乏。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都缺乏指导,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致不高,朗读水平一般,朗读中还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难于贯彻;教师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内朗读机会少,课外朗读的机会更少。有感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对策研究”课题。二、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著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有感情的朗读即为:“必须同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联系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一系列的语速、语调、表情等非语言因素来表达情感。”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现行的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2、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3、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三、研究目标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2、通过朗读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目的。3、培养学生热爱和渴望阅读,帮助学生逐步走向自主阅读,增强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4、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提高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5、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朗读水平和实施朗读教学的水平,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四、研究策略语文基本功训练中关键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与朗读又密切相关,因为语感的培养基于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及其引起的身心反应而实现的语言模式的内化。其基本途径有二:一是现实的语言交际活动;二是典范的文章作品的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朗读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一)、抓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课堂是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抓“一线两翼”,即抓实课堂朗读指导为主线,抓好晨读和课外朗读为两翼。并以此拟定了课堂教学抓指导,晨读训练抓个案、课外朗读抓巩固等一些研究策略,并根据拟定的策略设计了学生晨读训练和课外朗读训练阶梯评价表,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1、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题组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朗读训练分类指导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可读性强。学生通过练读这些文章可以较好地掌握不同体裁类型、不同情感基调文章的一般朗读规律。不同类型的文章,课题组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同的指导方法。①写景状物、优美散文写景状物、优美散文等文质兼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可配乐将学生引入文本情境或教师范读,激励学生创造性朗读。②含义深刻的文章《落花生》《白杨》等含义深刻的文章学生理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对于这类文章可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③对话类文章《桥》《桂花雨》等对话类文章,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身份,再现生活情境。④寓言童话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去年的树》等童话类文章可运用夸张演绎的方法来进行创造性朗读。(2)、朗读指导细化要求字、词、句、段、篇是构成文章的要素。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字词的发音、句子的读法、篇目的感情基调总结了朗读指导的一些具体要求。首先,把字准确化。即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掌握一些音变规律,包括轻声、儿化、变调等。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并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第二,把词形象化。这就是说读出的词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要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第三,把句子生动化。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重读、语调是衡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A.把握好停顿,首先应要求学生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则应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音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处理长句中的停顿,即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关键的地方停顿。B.把握好重读,要依赖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想感情会处于一种活动状态,体现在声音上,就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C.把握好语调。停顿和重读的把握构筑成语调,语调掌握得越好,对作品的表达就越充分。第四,把篇完整化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是与作品的结构、意境和感情相联系的。只有让学生弄清了作品中的强、弱、浓、淡的思想感情,才能既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主题。(3)、充分朗读以读悟情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朗读时间少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学生读得少自然悟得浅。所以我们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贯彻“以读代讲”的语文教学理念,要求实验教师凡是阅读教学课必须备写“朗读指导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指导训练。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形成了“《窃读记》朗读片段指导”、“《七律·长征》朗读指导”等60多篇朗读指导教学案例。2、关于如何通过抓好“两翼”这个课外朗读训练的抓手,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题组进行了这样的实践:(1)、晨读训练抓个案教师主要利用每次20分钟的晨读时间,引领学生朗读预设的训练篇目,教师有针对性地记录3──5名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拟定相应对策,以备下次训练时纠正。通过晨读训练抓个案的方式,让许多在朗读方面存在问题较大的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课外朗读抓巩固课题组收集整理了朗读篇目,根据课题实验计划,按照四个阶段设计,螺旋上升逐步提高,其中前三个阶段的训练评价指标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设计。第一阶段目标是:发音正确,流利朗读、气息顺畅,能基本读出感情;第二阶段目标是:正确流利,读出语气、掌握停顿,能说出短文内容;第三阶段目标是:读出语气、掌握停顿,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能够说出短文主要内容。第四阶段的评价要求和第三阶段一致,目的是的巩固提高。各个阶段目标的设计体现逐步学生应达到的预期层次。按照主体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朗读阶梯训练评价采取“家长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四种模式,以星级评价的方式反映学生朗读能力进展。(二)、记录学生朗读能力提高过程在课题刚开始实施时,课题组成员应记录对本年级实验学生进行了朗读能力现状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能力等。其次,了解课题开展是否促进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学生朗读的自信心是否增强?学生主动朗读的意识是否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否提高?.家校之间的默契不断增强,是否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巩固?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朗读训练的研究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2、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的研究和课外朗读训练研究,围绕朗读训练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采取个案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实验方案。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情况记录。提炼、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教学现象,使之形成经验理论。六、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1.3~2011.4)(1)、开好课题申报准备会,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向县教育局上报课题研究方案。(2)、落实课题组成员,调查分析学生平日原有的朗读水平;了解老师的朗读水平及困惑。(3)、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方案;分解和落实课题研究任务。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2011.5~2011.11)(1)、学习、积累与课题有关的相关理论,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及研究特色,合理借鉴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方案。(2)、课题组成员分头在自己班级上开展实验研究,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的目标、内容、操作方法和评价,建构课堂教学模式。(3)、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探求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激起学生朗读兴趣;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拓展活动。通过开展朗读拓展活动促进了学生和教师朗读能力的提高。如公开教学课、教师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竞赛等。(4)、收集优秀教学案例、论文、教学反思、阶段小结。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1.12)(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试验方案,继续做好课题工作,进一步完善课题的工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2)、在总结课题案例的基础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特有的朗读教学模式。完成教师的研究论文、课堂教学实录,完成终端成果报告。(3)、组织课题结题报告会,接受教育局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六、研究对象1------6年级学生2012年3月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