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环境伦理学理论作为应用伦理的环境伦理学基本概念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环境伦理学理论•第7章:生物中心伦理学和生命的固有价值•第8章:荒野、生态学和伦理学•第9章:土地伦理•第10章:深生态学•后记多元论和实用主义讨论:掠食者的处境19.1概述39.3土地伦理的整体主义29.2土地伦理49.4土地伦理批判:事实和价值第9章:土地伦理59.5土地伦理批判:整体伦理学69.6凯利克特的修正79.7总结和结论讨论:掠食者的处境•掠食者与被掠食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指某物种以其他物种为食。掠食者往往意味着恶毒和残暴,它具有潜在的威胁。我们不会把小鸟鹿或者松鼠称为掠食者,而常把大型的食肉动物、有利爪和牙齿的动物称为掠食者。只有在人类面前它们才成为“被掠食者”。虽然这些大型动物很“凶残”,但人们不仅仅是因为惧怕这些动物而去捕杀它们。也有报道说人被大型食肉动物攻击,但数量是很少的。事实上,人类捕杀大型食肉动物最大的原因在于它们总是与人争抢食物,或者这些动物威胁牲畜及人们的游乐安全。讨论:掠食者的处境•20世纪早期的保持主义采用平肖管理森林的方式来管理野生动物,以保证一个长期稳定的资源供给。野生动物管理寻求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其中也包括保护这些资源免受掠食者伤害。不幸的是,这样的模式中,掠食者会被视为是对自然资源稳定性和丰富性的威胁,掠食者会消耗掉资源,威胁供应的持续性和人类的利益,为保障人类的利益,应当消灭它们。20世纪的前50年,各届政府积极贯彻执行消灭掠食者的政策。这样,20年后,除了北美小狼外其他几种动物在南部48个州都几近灭绝了。讨论:掠食者的处境•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和野生管理者中间出现了少数持不同见解的人。新兴的生态学家认为,自然界存在一种平衡或稳定,生态系统通常向稳定的群落方向发展。受生态学日益重视相互依赖群体的影响,这一观点指出了自然经济中掠食者扮演的功能角色,认为掠食者对其他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个天然的调节,像生态群落中其他的成员一样,掠食者对自然的总体平衡起着作用。(掠食者吃动物,使动物数量稳定,同时吃掉最不适宜环境的生物,有助于维持种群健康和其适应性。s曲线。)到20世纪中叶,这一模式被大多数生态学家所认可。这样,也就开始反叛向掠食者宣战的环境观点。讨论:掠食者的处境•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鱼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开始考虑把灰狼再引入黄石地区。(像大灰熊、山狮、及其他大型食肉动物一样,狼在20世纪早期被疯狂猎杀。)这个引入狼的计划受到强烈的反对。农场主反对计划。1995年,法庭解禁。狼被送回黄石地区。•美国濒危物种法案联邦机构不仅要保护濒危物种不受损失,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恢复受威胁物种的种群数量。而狼在加拿大有5W只,在阿拉斯加有7000只,在南部48州也有3000多只,狼并不是濒危物种,只是在个别地区它们才几近灭绝。这样,引狼计划受到质疑。讨论:掠食者的处境•联邦法律对待自然恢复的濒危物种与受人类干预而引入的物种有不同的态度。不受人类干预的恢复状态的物种可以收到完全的保护,包括禁止任何会危及到其种群繁殖的猎杀等行为。若某物种是人工引入,则这些动物几乎得不到保护。在引狼的计划中,当权者允许杀死游荡到公园外边危及畜牧的动物。引入动物的死亡率估计超过50%,大部分是因为非法猎杀和其他人类行为。到20世纪末,从估计的存活率情况看,可以认为引狼计划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9.1概述•利奥波德在生态中心伦理学的发展中最有影响力。他那个时期生态科学得到了很大发展,他是第一个号召以新科学的观点去从根本上思考伦理的人。他终生都在寻求综合生态学和伦理学的方法。他的土地伦理是生态中心伦理的最佳范例,本章着重考察他的观点。•利奥波德思想的发展类似于对掠食者的态度的转化。在许多方面,利奥波德是对此转化最有贡献的人。利奥波德的《野生动物管理》出版于1933年,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教材。这是一本经典的保持主义的教材:野生动物物种如鹿是“资源”或“庄稼”,应当得到管理以提高其收成。野生动物资源减少的一个因素就是存在掠食者。因此,在早期1915年出版的论文中,奥利波德给出保持主义者对掠食者的看法,把它们看作“有害动物”。9.1概述•但随着在该领域的切身体会及研究的发展,他的生态观点也发生了变化。利奥波德看到这种保持自然的方法有问题,保持主义理论倾向于机械地看待自然,把自然当成一种人类可控制而不会有反作用的东西。这种方法至少从2方面与生态学的观点相冲突。首先,它严重低估了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控制自然界的一部分,比如通过消灭掠食者,确实会有显著的功效,但同时会产生鹿群数量过度的问题。另外,生态学与机械模型不同,它告诉我们,我们永远不会确切地知道这种控制会导致什么后果。其次,机械方法将地球当作死的,而事实上,生态学认识到即使是一捧土也含有丰富的生物有机体。在写论文《有害动物问题》不到十年时,利奥波德开始把保持当作“道德问题”来讨论,其中继承了早期保持主义的功利经济学计算方法。9.1概述•我们可称这一新观点为“生态意识”,它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后与20世纪40年代末成为“土地伦理学”。这一生态意识代表着观念的转变,即从把自然当作只有工具价值的观点到认识到自然系统中有天赋价值观点的转变。我们的短视行为更像是危害而不是帮助大自然达到平衡。并从更广泛更长期的观点理解自然,否则我们注定对对自然生态系统管理不善。利奥波德似乎会支持引狼入黄的计划。9.2土地伦理•利奥波德用奥德修斯的故事开始其土地伦理论述。奥德修斯从特洛伊战场回来后绞死了他的12个行为不端的女奴。因为奴隶在当时被认为是私有财产,他的行为并没有被看做不道德或不妥当。自那时起,伦理一直在进化,道德身份现在已拓展至所有人类。•在土地伦理中,利奥波德号召进一步将伦理拓展保妥土地、植物和动物在内的对象。目前,土地被视为财产,我们对土地拥有权利但却没有义务。我们不能再把土地当成只是个物体,是“死”的,可被人们随心所欲地利用和改造的东西。9.2土地伦理•土地应当被看成是有机体,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它会受到伤害,也会死,这样土地就不仅仅是土壤,它是能量流经土壤圈、植物圈和动物圈的基础。利奥波德说:“土地伦理只是将群落的边界扩大到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有选择的土地。尽管我们仍没有土地伦理,我们至少开始承认鸟类应当作为一种有生物权利的东西而繁衍下去”。他的建议似乎是请我们应当将道德考虑拓展至鸟类、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9.2土地伦理•然而,利奥波德从未放弃自然物体只能被用作“资源”的观点,他认为应当按人类利益对它们进行管理。因而,以辛格、里根和斯通的方式看很难把动物拥有道德权利的同时被当作资源利用。利奥波德自己长期以打猎为乐也说明他不属于动物权利的拥护者。•在我们整体看待土地时,这种不一致就更清楚。是“土地群落”拥有道德地位,而该群落的个体成员仍可被当作资源,群落本身则应当受到尊重。生态意识告诉我们,人类只是生物群落中的一个成员,是“生物公民”而不是自然的“统治者”。生态学将道德考虑的重心从个体转向了生物总体。9.2土地伦理•相应地,利奥波德的著作中的道德拓展主义并没有说只是简单地将道德考虑赋予一种形式的个体。他要求我们来个彻底的转变。我们现在应当给群落以道德身份,群落象征地用“土地”来代表。土地伦理观点的总结为:当事物倾向于保护整体性、稳定性及生物群体之美时,它就是善的,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将这一原则与生态学观察相结合,即可形成具体的规范性的结论。9.2土地伦理•利奥波德形象地用“土地金字塔”来帮助理解生物群落的自然属性。土地金字塔是个“高度组织化的结构”,其间太阳能在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员之间流动。这一结构可以用一个金字塔来代表,土壤在其最底层,而后是植物层、昆虫层、鸟,在往上是不同的动物组一直到顶层,包括了大型食肉动物。这样物种按期食物被安排于各层中。由于必须在数量上有更多的被掠食者,每个后续层在数量上递减,从而形成系统的金字塔形状。9.2土地伦理•据此,我们可以达成一些一般性的规范性描述。在这个“高度组织化结构”的复杂性下,保护生命形式的多样性是我们首先应当遵守的一般性法则,因为即使生态学家也无法了解这一复杂系统的运作方式。这一复杂结构已发展进化了几百万年,人类的干涉应当被限制和抑制。系统的任何改变都会要求许多其他的成员随之调整。当该过程缓慢进行时,如进化,系统是自约束的。一旦引入的变化是剧烈的粗暴的,如人类的干涉,潜在的灾难就开始了。因而,我们应当在生态系统上小心谨慎。那种假定本土动植物最好地适应了当地具体区域的观点是明智的。我们可以猜想,利奥波德会支持引狼入黄的计划。另外,引入外来物种会招致灾难。我们同样可以猜到,他会赞成把山羊从奥林匹克公园赶走。同样,我们可以猜到,他会反对依赖化学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9.2土地伦理•利奥波德于是从一个橡树的年轮开始思索。被用作劈材的橡树是在7月份被雷电劈死的。利奥波德为失去老树而悲哀,但又为其后代在附近林中的勃勃生机而感到欣慰。橡树发芽后历经多年风雨后,被扔入火炉变为灰烬,给农庄提供了温暖。最终灰烬会回归土地,将来可能会作为一个红苹果再度出现。•一棵大橡树的死,启发我们以更宽的视野去思考。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都应当被看做是生态群落的成员。一棵树死了,其他物种因为消费了它而获益。在一个和谐稳定的关系中,群落的每个成员都是其他成员延续生命的“资源”。一棵树死了,但其他树却仍活着。资源被利用了,但永远在系统中循环。群落就是以无数的这种依赖关系为特征,其健康由其长期稳定性和整体性来体现。9.2土地伦理•土地伦理是一个哲学方向。首先,土地伦理给出了一个相当综合的观点,它似乎为大多数环境和生态问题提供了一个决策过程。与动物福利运动不同,它给出一个对多样性问题、污染问题、保护、能源、资源耗竭等问题的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法。第二,它还可避免许多基于个体生物中心方法的非直觉的结论。我们不必过分关注如打死一只蚊子、伐一棵树等不重要的问题,而关注的主要是系统的持续健康的功用。最后,土地伦理学是彻底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在生态群落中没有特权,他们从“统治者”降到了普通成员。这一转变不仅符合自然物体和系统的道德地位,而且与生态学更加一致。对许多环境主义者来说,这是一个环境观点的最重要的前提。9.3利奥波德的整体主义•评价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之前,重要的是要首先理解整体主义的实质。利奥波德致力于伦理整体主义。对与错是“群落”状态的函数,而不是其构成成员的函数。依此观点,人么会认为,在保持鹿群的“整体性、稳定性及其善”的前提下,杀死个体的鹿的伦理上可接受的。事实上,鹿数量过度威胁到该群体的稳定性或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或许我们有责任选择性地杀死一些鹿。9.3利奥波德的整体主义•但为什么生态群落的伦理整体主义是合理的呢?在利奥波德的书中我们可找到3个答案。首先,伦理整体主义是在进行资源管理决策时最可行的方法。其次,生态学中认识论上的整体主义已暗示了伦理整体主义。最后,伦理整体主义承认生态总体的形而上学现实。•接受伦理整体主义的一个实践原因是因为,更多的个体主义考虑失败。历史提供大量的证据,说明当我们以个体动植物的形式来考虑时我们会接受扭曲的和有风险的土地管理政策,我们会忽略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而导致的虐待和破坏。比如,毁灭性捕杀掠食者。9.3利奥波德的整体主义•认识论的整体主义则认为,只有从整体的或功能的解释出发,才能全面理解生态学。比如,要全面理解狼就必须理解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如何起作用。作为生态群落的一个成员,狼在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起着作用。这一功能群落模式反过来对伦理整体提供了基础。生态理解给考虑诸因素的道德关注而不是个体生物的道德关注提供了理由。•虽然有各种理由来接受伦理整体论,但并没有解释生物整体的本质问题。我们在第8章看到,生态学家有若干不同的生态系统模型,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伦理学意义。那么到底如何理解“生物群落”呢?哪个模型能最好地描述生态系统行为呢?9.3利奥波德的整体主义•由于利奥波德在当时处于生态学早期发展阶段,不难发现其著作中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