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新闻发布会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创设交际情景提高交际实效——《小小新闻发布会》教学案例荔城街中心小学石秋梅[片断一]师:同学们,在新闻发布会开始前老师先来做一次主持人,给你们发布一则新闻。让我们了解了解新闻的特点,还有发布新闻时要交代什么内容?好不好?生:好。(师投影《广州日报》上的一则新闻,并播报:《日核事故升至7级》)师:听完这则新闻你们觉得新闻有什么特点?生:新闻具有及时性的特点。生:还有真实性。师:那发布新闻时内容包括有哪些呢?生:时间、地点、事件。师:现在,“新闻”这个朋友你们认识了没有?生:认识。师:那么,在发布新闻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平时在电视上都看过播音员,他们是怎样播音的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视频,下面请看。(播放一则《校园踩踏事故》的视频。)师:看完这则视频你觉得播音员表现如何?生1:播音员发布时说话很流畅,没有磕磕绊绊,语言通顺。生2:播音员咬字很清晰。生3:发布时不要东张西望,要严肃。师:也就是说,要仪态自然、大方。等会儿同学们发布新闻时能做到这样吗?生:能![片断二]师:请出刚才同学们推选出的两名同学当小主持人。这两位主持人负责主持点名播报新闻和搜集其他学生的点评。然后我们评选出“最佳新闻发布员”和“最佳新闻评论员”,好不好?生:好。主持甲:下面有请严主播来播报新闻。大家掌声欢迎!(一位学生上台详细播报了一则新闻)主持甲:同学们听了严主播发布的新闻有何感受呢?生:他发布新闻时很自然,声音很大,就是最后说话有点结结巴巴。主持甲:听见了吗?严主播,希望你以后要扬长避短。甲生:我以后会改进的。主持乙:下面还有哪位同学想发布新闻呢?请举手!好下面有请刘主播。(一位乙生播报了一则新闻)主持乙:下面谁来说说感受?生1:语言很流畅,但有点紧张。生2:声音很小。主持乙:你听得很仔细。评析:“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要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充分地说,客观地评价,也就是要关注语言的生成。教学中,我常感觉到一堂口语交际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得到语言训练,更有一部分学生怯于交流。一堂课,就成了几个优生表演的舞台,失去了交际训练的目的和价值。创设一定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的重温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条件和动力。学生一旦置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就会产生进行交际的冲动,所以创设有效的交际情景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口语交际教学如何有效创设交际情景呢?听完石翠花老师《小小新闻发布会》这堂口语交际课后,我受到了一些启发。一、创设情景要注意真实性和实效性在口语交际课中创设情景要有激发兴趣、模拟运用的双重功能,但有时我们往往只注重情境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它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而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上,石翠花老师就做得比较到位,[片断一]导入新课不久,石翠花老师就创设第一个情景:自己当新闻发布人。投影《广州日报》上的一则新闻,并亲自示范发布,让学生说说新闻的特点和发布新闻时要交代的内容。接着又让学生观看一则主持人发布新闻时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知道,在发布新闻时应注意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说话要流畅、通顺、完整。有了老师的引导与示范,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模拟的交际情境。学生把自己假设为“广东电视台的新闻发布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发布人”等,教室里“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快乐”、“声音此起彼伏,像炸开了锅似的”。这个情境的设计为什么能唤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呢?那是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的小学生较多地是从影视图像中得到信息。主持人、记者都是小学生喜欢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外老师所运用的模拟形式,学生十分熟悉。这样的形式,也是学生乐意模仿的,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跃跃欲试的场面。二、情境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设计情境时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如,要分析学生是否对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形式感兴趣;情境是否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教师只有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刺激学生,调动学生,才能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之中,由旧知和浅易的内容不断悟出未知的深邃内容,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在[片断二]中,石翠花老师设置了另一个情境:当一位学生发布新闻后,请两位学生充当小主持负责采访台下的学生,这种生生对话的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鼓励了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中,可贵的是能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交际活动。从实践结果来看,这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情境设置是有效的。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改传统的“居高临下”、“先知先觉”的“权威者”的角色,“转型”为一名与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这种心灵的交往,促成了师生之间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应。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