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复习第一课时柳宗元[唐]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柳宗元简介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他以“谪囚”罪身,在“永州司马”闲职任上,居无定所,食无积餐,行不能出山,文不得流播,形同难民。在贫病交加的永州十年间,柳司马惟有在山野中写意,于溪石畔行吟。十年谪囚后,返回长安时,不曾料到仍被贬至比永州更为荒远的广西柳州。写作背景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他以“谪囚”罪身,在“永州司马”闲职任上,居无定所,食无积餐,行不能出山,文不得流播,形同难民。在贫病交加的永州十年间,柳司马惟有在山野中写意,于溪石畔行吟。十年谪囚后,返回长安时,不曾料到仍被贬至比永州更为荒远的广西柳州。写作背景预习展示背诵全文、疏通文意篁竹清冽坻屿嵁参差披拂佁然俶尔翕忽寂寥悄怆幽邃龚古宗玄卷石底以出读准字音chílièhuángyǔkāncēncīfúyǐchùěrxīliáoqiǎochuàngsuìgōngxuánquán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向西竹林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清脆声音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伐格外清凉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弯曲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小岛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大约用在数词后表约数在空中依靠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呆呆的样子忽然去,往轻快敏捷的样子鱼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西南像北斗星像蛇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像狗牙参差不齐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忧伤的样子幽静深远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凄清就离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的人跟着同去的两个年轻人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第二课时学习讨论,完成目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移步换景”的写法第一段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水石树清怪青幽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景中含情闻声见形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各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潭水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潭水。•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动静相结合定点特写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说鱼“空游无所依”,意图何在?•从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透明。•既写鱼,又写水;•明写鱼,暗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以鱼在水中的情景侧面衬托水的清洌;•近景描写鱼和水,动静结合;•描写潭水和游鱼。•1、正面侧面描写结合•2、动静结合•3、衬托的手法潭中景物第二段潭水游鱼衬清澄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融心情乐由景生情“潭西南而望”一段,哪些句子是比喻句?•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第三段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岸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形象的比喻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全文的点睛之笔,概括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和幽深冷寂气氛,抒发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写潭中气氛气氛感受静凄清寓情于景第四段本文仅仅是写小石潭的景物吗?•不仅是。•还表现被贬后的孤凄之情。•看似写景,实则写情。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闻声见形移步换景水—石—树—鱼潭水:清澈【侧面】游鱼:动静结合特写镜头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幽深冷寂寓情于景心情:孤凄悲凉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隔—闻—伐—取—见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忧伤是感情主调;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便寄情山水,自寻快乐。•但这种“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苦忧伤便流露出来。主题描写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凄清,抒发贬官后的孤凄悲凉之情。小结:小潭优美的风光(由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水源流到潭中气氛。)移步换景、定点特写、形象比喻等。内容:写作方法:小潭特点:幽静作者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第三课时探究体验•文言知识梳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合作学习分享合作成果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为(作为)(成为)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可(大约)(能够,可以)古今异义:清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清凉)(凄清,冷清)以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用)(因为)(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知识点归纳去: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重点虚词:以: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而:乃记之而去潭西南而望乃:乃记之而去连词,而介词,因为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副词,于是,就以:1、全石以为底:介词,把。以为:把……当作2、卷石底以出:表承接,相当于“而”,不译。3、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其:1、其岸势犬牙差互:指示代词,那;2、以其境过清:指示代词,那;3、不可知其源:它的,代溪水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心乐之下见小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斗折蛇行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在空中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重点实词:a清冽;冽,b坻,屿,堪,岩,c蔓,蒙络,摇缀,披拂,d依,e佁然:俶尔:逝,f斗,蛇行:g犬牙差互:h环合:悄怆:邃:清澈,清凉清凉的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有石窟的岩石。蔓草覆盖,缠绕摇动,连结随风飘荡依托愣住的样子忽然往,去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爬行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环绕围合寂静得让人感到悲伤深拓展提高•学完了本篇课文,你有哪些感想?写一篇随感。200字左右。•提示:1、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