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的研究PastResearchontheArchitectureoftheLiaoDynasty:fromtheInstituteforResearchinChineseArchitecturetoPresent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莘SchoolofArchaeologyandMuseumStudies,PekingUniversityChenXin摘要/Abstract辽代建筑遗存无论在规模、等级、数量和保存质量上均构成中古时期古代建筑遗存中最重要的部分。从中国营造学社调查辽代建筑开始,中国建筑史进入了科学研究阶段。中国营造学社在调查辽代建筑的过程中开创、积累、明确了一整套研究古建筑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奠定了此后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法的基石。本文是对从中国营造学社至今的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的学术研究历史的总结,对他们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文物保护成果作了回顾。TheremainsofarchitectureintheLiaoDynasty(907-1125CE)haveformedanimportantpartofthearchitecturalremainsfrommediaevalChinaonallaspectsofscale,grade,quantityandqualityofpreservation.EversincetheInstituteforResearchinChineseArchitecture(IRCA)begantosurveyLiaoarchitecturein1932,the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hasenteredthephaseofscientificresearch.IRCAcreated,accumulated,anddefinedafullsetofscientificmethodsforstudyingancientarchitecture,whichsetthefoundationforlaterresearchmethodsofChinesehistoryofarchitecture.ThispapersummarizesChineseacademicresearchesonthesubjectofLiaoarchitecturebeginningfromIRCAtillnow,andreviewstheirresearchtargets,methods,results,andarcheologicalpreservationinretrospect.一、辽代建筑的分布辽代建筑分布在今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北部、山西北部等地。这是由辽(契丹)的历史决定的。契丹原为居于东北辽河上游一带的游牧民族。耶律阿保机统一本族八部,于公元907年建契丹国,公元916年始建年号“神册”。神册三年(公元918年)太祖耶律阿保机治城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名曰皇都。初,数侵燕蓟等地,俘虏汉人北迁建立“头下州县”,行封建生产方式;用幽州人韩延徽等汉人为官,备中原之制,“营都邑,建宫殿,法度井井”1。公元938年,太宗耶律德光得后晋石敬瑭所献燕云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今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一带),改元会同;诏以皇都临潢府为上京,升幽州(今北京西南)为南京,定辽阳(今辽宁辽阳)-2-为东京。辽世宗天禄元年(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辽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3年)复称契丹。统和二十三年(公元1005年),经多年争战,契丹与宋结澶渊之盟,订以白沟为界。统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立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辽圣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立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至此五京之制成。辽道宗咸雍二年(公元1066年)契丹再次改称辽2。公元1125年天祚帝被金所俘,辽亡。故,今东北、内蒙古、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北部、山西北部均在辽版图之内。现有辽代建筑遗存主要分布在吉林西部、辽宁、内蒙南部、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其中木结构建筑与建筑群遗存数量较少,全为佛寺建筑,包括山门、殿、阁、木塔,以及相关小木作;木结构建筑群仅存遗址。塔、陵墓遗存较多,包括砖石砌筑的楼阁式塔或密檐式塔、帝陵及奉陵邑遗址、砖砌或石砌墓葬。另有若干城市遗址及其相关建筑遗址。表一被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辽代建筑3(图版见于附录)建筑与遗迹所在地文中所述对象年代建筑类型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临潢府4蒙东南辽上京辽太祖神册三年(公元918年)始城址北京辽南京析津府(幽州)5北京辽南京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始城址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大明城辽代中京大定府6蒙东南辽中京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始城址内蒙古昭乌达盟翁牛特旗白音他拉公社辽永州城7蒙东南辽永州辽城址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8天津辽蓟州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佛寺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9天津辽蓟州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佛寺河北新城县开善寺大殿10冀中辽统和以后,约重熙年间佛寺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11辽西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佛寺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12晋北辽西京辽中叶以后佛寺天津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已毁)13天津辽太平五年(公元1025年)佛寺山西大同华严下寺薄伽教藏殿14晋北辽西京辽兴宗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佛寺山西大同华严上寺大殿平面15晋北辽西京平面为辽,立面为金佛寺山西大同华严下寺海会殿(已毁)16晋北辽西京辽佛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17晋北辽应州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佛寺河北易县开元寺观音殿(已毁)18冀中辽蓟州辽乾统五年(公元1105年)佛寺河北易县开元寺毗卢殿(已毁)19冀中辽蓟州辽乾统五年(公元1105年)佛寺河北易县开元寺药师殿(已毁)20冀中辽蓟州比前二者晚些佛寺河北涞源县阁院寺文殊殿21冀西辽蓟州辽佛寺山西大同华严下寺薄伽教藏壁藏与天宫楼阁22晋北辽西京辽小木作辽宁法库叶茂台公社辽代砖墓中的棺床小帐23辽东北辽圣宗年间,约公元1004年后小木作辽宁庆州白塔寺布局遗址24蒙东南辽庆州辽,约重熙十六年(1047年)佛寺:遗址山西应县佛宫寺布局遗址25晋北辽西京辽,约清宁二年(1056年)佛寺:遗址河北涿县普寿寺布局遗址26冀中辽太康年间佛寺:遗址天津蓟县观音寺白塔27天津辽蓟州内塔约统和,外包塔清宁四年(1058)密檐砖石塔辽宁朝阳北塔28辽西北内包唐塔,辽重熙十二年大修密檐砖石塔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庆州释伽佛舍利塔(白塔)29蒙东南辽庆州辽重熙十八年(公元1049年)楼阁砖石塔辽宁辽阳白塔30辽中辽东京辽密檐砖石塔山西灵丘县觉山寺塔31晋东北辽大安五年(公元1089年)密檐砖石塔-3-北京广安门外天宁寺塔32北京辽天庆九至十年(1119-1120)密檐砖石塔北京房山县云居寺北塔、老虎塔、续秘藏石经塔33北京辽密檐砖石塔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村万部华严经塔34蒙中南辽丰州辽楼阁砖石塔北京顺义县净光舍利塔塔基35北京辽开泰二至三年(1013-1014)密檐砖石塔吉林农安塔36吉西北辽黄龙府辽圣宗间(公元983-1030年)密檐砖石塔北京房山县北郑村辽塔及其地宫37北京辽重熙二十年(公元1051年)密檐砖石塔河北涿县普寿寺塔38冀中辽太康六年(公元1079年)密檐砖石塔河北涿县智度寺塔39冀中辽密檐砖石塔河北涿州永乐村东禅寺砖塔40冀中辽大安六年(公元1088年)密檐砖石塔河北涿县云居寺塔41冀中辽大安八年(公元1090年)楼阁砖石塔河北涿州永乐村东禅寺西北石塔42冀中辽天庆十年(公元1119年)密檐砖石塔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辽中京大塔43蒙东南辽中京辽密檐砖石塔河北新城县文昌宫塔(塔身部分)44冀中辽密檐砖石塔吉林海龙镇九龙口塔基遗址45吉西南辽末金初密檐砖石塔内蒙古昭盟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祖陵46蒙东南辽天显二年(公元926年)密檐砖石塔内蒙古巴林右旗罕山祭祀遗址47蒙东南一为辽早期,余为辽重熙十年后密檐砖石塔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1号48蒙东南辽天赞二年(公元923年)皇族墓葬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床金沟5号辽墓49蒙东南辽怀州辽中期偏早,统和以前皇族墓葬辽宁锦州西孤山村辽萧孝忠墓50辽西辽道宗大安五年(公元1089年)墓葬山西大同西南郊9、10、15号墓51晋北辽西京辽,约乾统七年(公元1109年)墓葬河北涿鹿县辽代壁画墓52冀西北辽晚期墓葬内蒙古赤峰大窝铺辽墓53蒙东南辽晚期墓葬辽宁锦西大卧铺辽金时代画象石墓54辽西南辽墓葬辽宁省建平、新民的三座辽墓55辽中北辽墓葬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林稿辽代壁画墓56蒙东南辽墓葬二、辽代建筑研究的分期对辽代建筑研究的分期,大体可以1932年为界。1932年以前,对辽代建筑的研究工作主要由欧洲人和日本人进行;1932年以后,对辽代建筑的研究工作才主要由中国人自己进行。从19世纪最末几年开始,欧洲人与日本人已对辽代建筑展开了研究,其中日本人的研究更为主要。20世纪初期,以中国营造学社初期成员为主的中国人也开始对辽代建筑的相关文献作出整理、考订,然而他们并未对辽代建筑开展实地考察研究。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成员梁思成等对辽代建筑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实地考察测绘并发表调查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这是中国人首次用科学方法对辽代建筑进行的研究,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研究的科学阶段由此开始。从1932年到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研究的最主要力量。他们实地考察了大量华北的辽代建筑遗存,发表了重要的调查报告和测绘图。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营造学社的主要研究成员们离开华北,转移到西南,失去了对辽代建筑实地研究的条件,对辽代建筑的研究被迫暂停。1942年至1944年,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执笔完成了《中国建筑史》,-4-其中辽代建筑及其相关部分是以1932年以来中国营造学社对辽代建筑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到1966年,各地文物单位对已知辽代建筑进行勘查和维修工程,从而发现更多新材料,并对以往某些认识作出修改;发现了新的辽代建筑实例,其中以考古发掘的墓葬、城址等为多。1959年至1966年,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以当时已知辽代建筑实例为基础,对辽代建筑情况进行了总结综合和升华研究。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使中国建筑史研究工作陷于近十年的停顿,1975年开始才逐渐恢复。随着新材料的增加,随着对《营造法式》研究的逐步深入,随着研究思路的开阔,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的研究不断产生新的综合性成果。三、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的研究(一)背景57如前所述,在中国人对辽代建筑进行研究之前,欧洲人与日本人已涉及此领域。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中国人的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可视为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研究的背景。1、欧洲人的研究较早涉足中国建筑领域的欧洲人的著作有[英]JamesFergusson的《建筑史图说手册》(IllustratedHandbookofArchitectureofAllAgesandAllCountries,1855年)及《印度及东方建筑史》(HistoryofIndianandEasternArchitecture,1867-1910年)。作者并未亲自考察中国建筑,而主要从当时欧洲有关中国的旅游手册等有限的资料上了解情况,并从西方建筑的传统出发,认为中国没有可称其为建筑的东西。1910年[英]BanisterFletcher发表的《世界建筑史》(AHistoryofArchitecture),其“建筑之树”将东方建筑列入主干,引起东方建筑研究者如伊东忠太的强烈反对。[德]OskarMunsterberg的《中国艺术史》(ChinasischeKunstgschichte)则认为中国建筑的民居、宫殿、寺院皆同型,千篇一律58。然而同时,[德]ErnstBoerschmann的《中国的建筑和宗教文化》(DieBaukunstundReligioeseKulturderChinesen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