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讲述,使全体学生了解掌握的知识: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2.中国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3.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4.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5.中国古代宫殿的历史沿革;6.宫殿的布局特点;7.宫殿的内外陈设;8.现存著名宫殿;9.坛庙建筑的起源;10.坛庙建筑的分类;11.现存著名坛庙;12.陵墓建筑的沿革;13.陵墓建筑的分类;14.帝陵的选址原则;15.陵墓建筑的结构;16.现存著名帝陵;17.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简况、;18.古代城市规划特点;19.现存城防建筑;20.古代民居建筑起源;21.古代民居建筑特征;22.著名民居建筑;23.楼阁建筑的起源;24.楼阁建筑的类型;25.著名楼阁建筑;26.古塔建筑的起源;27.古塔建筑的结构;28.古塔建筑的类型;29.古代著名水利工程;30.古代著名桥梁工程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2.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3.宫殿的布局特点;4.坛庙建筑的分类;5.陵墓建筑的分类;6.陵墓建筑的结构;7.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简况;8.古代城市规划特点;9.古长城建筑;10.古代民居建筑特征;11.楼阁建筑的类型;12.古塔建筑的结构;实践、操作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节概述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孕育于文明古国灿烂文化中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无论南方的园林、北方的宫殿,我们随处可见。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封建社会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主要阶段。引导学生看书,得出以下表格:时期朝代特点代表萌芽时期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晚期建造穴居和巢居,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基本掌握夯筑技术和木材加工技巧以及某种简单成型的建筑形式形成时期夏商周——秦汉时期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木构架结构技术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的运用到地面建筑,佛教的广为传播,产生了寺庙、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等宗教建筑形式。创造出灿烂的“本土化”佛教建筑和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嵩岳寺塔等。成熟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在建筑技术方面,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会、提高,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其建筑特征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和平顺天台庵正殿。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转变时期宋朝建筑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更加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势的楼台殿阁。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立了很多华丽精美的作品。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在唐代的基础上不断进展,各工种的操作方法和工料的估算都有了严密的规定,其建筑特征是:屋顶坡度增高,出檐不如前代深远,斗拱的建筑结构功能已经开始减弱,装饰功能增强,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格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和浙江宁波保国寺等。继续发展时期辽、金、元时期喇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逐步影响到全国各地,使用辽代所创“减柱法”似已成为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大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形成当时建筑结构的主要特征。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大部分城墙和一部分规模巨大的长城都用砖包砌,琉璃瓦的生产,皇家和私人园林在传统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明清建筑与前代相比变化较大,重要建筑已不采用减柱方法,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北京故宫、平遥古城、颐和园等小结:1.隋唐、宋朝、明清三个时期的风格各不相同:隋唐——庄重朴实、宋朝——渐趋柔和、明清——华丽。2.中国历史上三部关于建筑的古代著作:北宋——《营造法式》,清朝——《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明末——《园冶》。过渡:我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是以木构建筑为主,不同于西方的石制建筑,同时也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不同。从唐代起,每一时期都有实例存在,尤以山西最多,所以研究古代建筑意义重大。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种类丰富,风格多姿,与西方石制建筑截然不同,那么有什么特点呢?二、中国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与西方的古代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讲解:(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古代建筑)1.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中国古代人民生活在长江、黄河流域,这里植被繁茂,森林资源丰富,劳动人民很自然地用木材建造窝棚;因此木材就是最适当的建筑材料。从原始社会末期起,我国建筑便形成了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独特风格。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和干栏式等。——西方以石材为主看图对比讲解三种结构:结构名称特点使用对象抬梁式沿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放短柱,上再架梁,如此叠数层。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穿斗式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连接,并以挑枋承托出檐,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很普遍。干栏式用竖立的木桩构成底架,建成高出地面的房屋。今傣族的竹楼,侗族、苗族、布依族的吊楼,都是干栏式建筑。木构架有以下好处和作用:木构架如同现代的框架结构,承重与围护结构明确分开,墙壁(围护结构)不负担屋顶或楼面重量,赋于设计以极大的灵活性,建筑既可以做成开有各种门窗的房屋,也可做成四面通风,有顶无墙的凉亭。人们常用“墙倒屋不塌”这句谚语来形容中国古建筑,它生动地说明这种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房屋内部,也可用格扇,板壁做成轻便隔断物,根据需要而装拆,十分灵活方便。因结构用围护分开,只要改变墙与屋面的材料与厚薄、窗和门的位置及大小,便能广泛适应各地区寒暖不同的气候。由于木材具一定弹性,构架各节点榫卯又有若干伸缩余地,因而可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危害。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又名应县木塔),为国内现存最古木塔,经千年历数次强地震而巍然屹立便是一例。——西方以石质建筑不可移动【案例研讨】研讨课题:丽江经历地震后出现“墙倒屋不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采用了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由于木材具一定弹性,构架各节点榫卯又有若干伸缩余地,因而可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危害。)2.完整的院落组织,多样的平面布局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完整的院落组织。先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主要殿堂为中心,四周围绕配厢、夹室、廊庑、围墙等单体建筑而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中国古建筑群的平面布局,无论帝王的宫殿、坛庙、陵寝、衙署、寺庙宫观还是四合院式民居,都是采用中轴线对称均衡布局,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形成整齐严谨、主次分明的布局风格,以表现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威严和宗教教义的庄严肃穆、礼敬崇高。与此同时,又追求曲折变化、灵活多样的平面形态,体现自由随意的变化。——西方古建筑向上延伸3.建筑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多彩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立面平面,还是屋顶,都特别讲究式样的变化,形成优美柔和的造型艺术美。如柱子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角柱高耸,使屋檐飞翘,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采光性,而且使檐角体现出优美的轮廓线,飞动明快。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内容十分丰富,建筑色彩多根据需要和风尚而选择。大凡宫殿、寺庙等多使用色调鲜明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红墙黄瓦的宫殿内外饰红绿彩画,很好地完成了蓝天、白云、黄顶、红柱、绿画的转换过渡,呈现出绚丽辉煌之感。民居则以色调和谐朴素淡雅为风格,如江南小镇青山碧水中掩映粉墙灰瓦,充满自然情趣。雕饰艺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各个部位,主要表现在基座、柱、梁、斗拱、屋顶、门、藻井等建筑物上,雕饰的题材内容丰富,有人物形象、花虫鱼鸟、历史故事等,手法则包括木雕、砖雕、石雕和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西方古建筑装饰不多【知识拓展】在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内容里,龙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北京紫禁城,可以说无处不见龙。龙本身不仅充满在各个部位的装饰里,龙的子孙也参加了装饰的行列,例如皇家建筑屋角的飞檐上坐立着用琉璃烧制的或黄或绿的一个龙头和数目不等的龙子。在中国民间有所谓“龙生九子,各司其职”的说法。请列举与建筑装饰有关的龙子的名称、位置及其象征含义。4.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环境的艺术,中国古建筑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特别讲究在整体布局与设计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中国古代的设计师、艺术家和工匠们,在进行设计时,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5.传统文化对古建筑的影响任何建筑都是它所属的那个民族和那个时代的文化“音符”。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为:敬天祀祖的儒家礼制文化、天人合一的道家风水文化、农禅并重的佛教世俗文化、民俗禁忌的原始宗教文化以及君权至上的皇家等级思想、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等,这些都在古建筑中得到充分反映。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这种制度在周代就已出现,直至清末,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根据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可分为3个类型:列表对比讲解:类型等级建筑特点使用对象殿式最高宏伟而华丽,屋顶可用琉璃瓦,用斗拱建重檐屋顶,彩画用龙凤图案等。帝王后妃所居,大寺观的大殿大式中间这种建筑不许施琉璃瓦,斗拱彩饰也有严格的规定。各级官员和富商大贾小式最低其建筑结构受到各种限制普通百姓的住房四、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建筑迥然不同,这种独特的建筑外型,是由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称为“三段式”,每部分各具特色:边看图边讲解:1.台基又称基座,是我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建筑立身之所,它的作用有三:(1)保护功能,防潮、防腐、稳定立柱、避免柱基因为负重不同而出现沉降。(2)审美功能,使建筑物向高处延伸以显宏伟之势。(3)等级功能,台基按等级可分为以下几类:列表对比讲解:台基等级外观区别使用对象代表性建筑普通基座多用素土、灰土或碎砖三合土混合,夯筑而成,高约一尺,小式建筑较高级基座用材以砖为主,也有的配以条石。基座边修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中的次要建筑。更高级基座(须弥座、金刚座)一般用汉白玉雕饰而成,其四周座壁刻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最高级基座由三个须弥座相叠而成,有三层雕栏,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只用于皇宫的朝政殿堂和最高等级的礼制建筑。故宫三大殿、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2.屋身思考:屋身有哪些基本的组成部分?(1)开间“间”为四柱围成的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元。建筑的迎面间数称“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通过面阔和进深来反映建筑物体量的大小。以间组屋,以屋组院,以院组群,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布局模式。古人以奇数为吉祥数,面阔进深多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建筑等级越高。按照传统的建筑规制,单体开间分为五等。宫室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屋顶高度为九架梁。而九为阳数之极,所以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就成为皇权的象征,称之为“九五之尊”。例外的是北京故宫太和殿和太庙大殿面阔为十一间。(2)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3)大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用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4)斗拱位于大型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与屋身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