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建设与建筑业的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城市化建设与建筑业的改革——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建筑房地产业委员会中国城市化建设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戴和根(2010年5月28日)各位青年企业家、各位同行: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青企协建筑房地产产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城市化建设高峰论坛今天如期开幕了。这一论坛,为大家提供一个研讨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展望建筑业发展前景,分享建筑业创新与实践成果,加强各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此,我代表青企协建筑房地产产业委员会,向参加论坛的各位青年企业家和各位同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论坛的举办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协助的淮南市政府和中国中铁四局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我就中国城市化建设与建筑业的改革这一课题作一发言,敬请批评指正。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发展史上都是空前的。据有2关资料,到2008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已经达到655个。其中,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达到122个,50万到100万的大城市达到了118个,20万到50万的中等城市达到151个。到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了46.6%。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建设工地,发展速度相当于一个月就建成一座巴黎城。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引擎。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与城市化相关联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改造、大型房屋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显现出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据相关资料,“十一五”期间,新建铁路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总投资12500亿元,是“十五”投资规模的近4倍。公路新增里程4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全国已有24个城市开展了轨道交通建设,已建成766公里,在建约1575公里,总投资6222亿元。房地产市场2009年的投资总额达到了3.6万亿,尽管近期国家相继推出调控措施,但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刚性需求,持续走高的趋势并没有改变。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使许多行业和相关企业受到了重创。但由于建筑业是投资拉动型的周期性行业,建筑业与投资的关联系数大3约在60%左右,也就是100亿的投资将有60亿的建安工作量。同时,一亿元的基础建设投资,可以带动三个亿的相关市场。因此,我国政府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增长的重要举措,四万亿的投资中,有2.8万亿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使建筑业在金融危机中反而出现更为强劲的增长。所以对于中国建筑业说,目前的金融危机,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对此,我们对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建筑业带来的深刻影响和严峻挑战。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项目的工期、安全、质量、环保标准也不断提高,而目前建筑业在技术装备、科技创新、建设管理、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很难满足发展的需要。二是建筑业生产能力过剩,市场供需失衡、过度竞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建筑业企业已达到了6万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万人,而大多数企业处于建筑业低端竞争的层面,大型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小型建筑企业多而不精,与城市化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三是工程建设管理粗放,重复建设、质量不高、浪费严重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质量。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机遇,更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所面临的挑战。二、制约中国建筑业发展的主要问题4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提速,中国建筑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8万亿元,是1980年287亿的264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6年,中国有3家建筑企业首次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到2009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的工程承包商前10名中,中国建筑企业就占到了4席,并包揽了前2名。但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目前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创造的有利条件,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发展状态仍然还处在由依靠增加投入、物质消耗推动发展的粗放型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的集约型方式转变的阶段。目前,国际建筑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大型和超大型项目发包数量不断增加,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特别是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经营)、PPP(公私合作经营)等模式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传统的设计、施工相分离的工程建设方式在逐步减少。建筑企业的服务功能已经由单一的施工承包服务向咨询、投融资、设计、施工、运营、设施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转变,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大型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中国建筑市场的发育还不够成熟,代表世界建筑业发展方向的这些先进的建5设管理模式,还没有在国内建筑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存在一些制约中国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投融资体制相对滞后。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采取由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主导的方式,即由政府一揽子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投融资和建设管理。这种单一的投融资体制,一方面导致大量的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使城市化建设投资始终处于紧缺状态,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使政府投资筹资压力不断增大,债务风险也不断加大。一些地方政府因超前投入、大量融资,甚至到了逾期无法偿还的地步,成为中国建筑业长期存在的拖欠工程款这一“痼疾”的重要原因。(二)建设管理模式创新不足。目前,国内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普遍沿用了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业主履行建设管理职责的方式。即建设业主将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分解为多个单元和区段,通过投招标,选择不同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实施。这种传统建设管理方式,人为的将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要素分离,一方面使工程建设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造成了建设方压级压价、肢解总包、强行分包,承包方千方百计地“变更设计”、“调概”等一系列违规行为的发生,致使工程投资和建设管理成本难以受控。据了解,目前全国已完成的工程项目中,其工程结算结果普遍高出工程概算,有的行业甚至高出概算15%-20%左右,工程成本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建设效益。6(三)建筑市场秩序不尽规范。目前,国内建筑业缺乏有效的准入机制,投招标配套机制也不尽完善,建筑市场低价招标、超低价中标等违背市场规则的现象十分普遍,带资、垫资、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比较突出,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虽然中国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产值利润率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始终排在后三位,有时甚至是倒数第二、倒数第一位。建筑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还不到1%,导致企业在科技创新、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和积累严重不足,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职工收入水平偏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十分不利于中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较低。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传统的建设管理体制,往往采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方式,仍然依靠行政化的管理手段,没有完全形成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监管机制,造成了工程建设领域安全、质量事故的频繁发生,特别是“豆腐渣”工程屡禁不止。据了解,中国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平均仅为17.7年,而美国达到了40年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质量。(五)建设领域腐败问题突出。采取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使工程项目在前期准备、竞标发包等各个环节上,产生了“公关”、“中介”、“串标”、“陪标”、“泄底”等一系列“暗箱操作”问题,出现了具体监管过程中“吃、拿、卡、要、送”等大量的腐败漏7洞,使工程建设领域成为国民经济行业中腐败问题的高发、易发区。据了解,2006-2007年,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查办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中,工程建设领域就高达31%。近年来,全国共有19个交通厅长因为在工程承发包中违法违纪被司法机关查处。自2009年中央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来,全国工程建设领域共受理案件9188件,结案865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241人,其中地(厅)级57人。据有关分析,目前建设领域因腐败和浪费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占到工程投资中的比例达10%-15%左右,令人触目惊心,严重损害了中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城市化建设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目前中国建筑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地反映在建设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变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建筑业适应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迫切要求。三、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新中国建筑业在60年发展历程中,主要走过了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主要是依靠行政指令性计划指导施工,实行实报实销的管理体制,不讲经济核算,建设效率低下。二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7年7月引入项目法施工,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建筑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独立物资生产部门。三是从1984年开始,推行招标投标改革。特别是1999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初步建立了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体系,进入了市场化发展的阶段。8近年来,国家住建部、中建协等建筑行业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国际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认真吸取和推广国际建筑业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倡导以工程总承包为代表的新型工程建设管理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住建部在2003年颁布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有投融资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建设—转让(BT)、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T)等方式组织实施”,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交通等一批大型建筑企业,近年来在推动建筑业改革与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以我所在的中国中铁为例,近年来,积极拓展建筑业上游投资业务,先后以BT方式,投资建设了北京地铁奥运支线、柳州市“三桥一路”、江苏省临海高等级公路如东段、天津南仓立交工程、咸阳上林大桥、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等项目。特别是以投融资+设计施工总承包+回报模式投资建设的深圳地铁5号线项目,全长42公里,总投资约206亿元,其中采用BT模式的合同额为120亿元,采用施工总承包方式的合同额约为60亿元,是目前世界上以BT模式建设的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同时,中国中铁还以BOT方式投资建设管理了广西全兴、岑兴,山东德商、四川绵遂、陕西榆神等10条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达到1000km;9以PPP方式投资建设了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伸段项目;以TOT方式投资建设了马鞍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以合作开发方式,投资开发了淮南市山南新区、蚌埠龙子湖新城、成都金牛坝土地整理、福建莆田妈祖城等项目。目前,全公司在基建上游的投资总额已达1600多亿元,并通过项目的实施,逐步探索出了一些投资建设管理模式和项目开发模式。这些以新的投融资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运作的基础设施项目,与传统建设管理模式相比,普遍体现出了投资节约、工期可控、工程优质、施工安全、运作廉洁等方面的优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采取新的建设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体制机制下由政府主导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格局,进一步拓宽了工程建设的投融资渠道,使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了市场化对接,为政府提供了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的新途径,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