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后期著名诗人,扬州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让世人为之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春江花月夜》可谓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享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古今评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远送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思考:(1)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围绕这个意象梳理出诗的结构。(2)全诗可分为几个层次?月亮:升起——高照——西斜——沉落月外在线索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感知全诗,划分层次春江花月夜月下之景月色无垠月色纯净画意月下之理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月下之情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1——8句)(9——16)(17——36)全诗紧扣标题的春、江、花、月、夜来写,而又以月为中心,春、江、花、夜都是在月光下展现出来的。全诗以月升起,以月落结。开篇八句点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吐出;最后八句收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抹倒收回。中间由景生情,转情换意,蝉联而下,若断若续,缠绵悱恻,章法灵活而不紊乱。诗情围绕着明月的初升、高悬、西斜、下落的过程而展开。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下之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小结:明月初升的景象,境界开阔,富有气势。默写•春江潮水连海平,。•,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下之理:人生无尽,宇宙永恒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小结:皓月当空,展开对宇宙与人生的遐想。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比较•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阮籍: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哀而不伤默写•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月下之情•总写:思妇游子两地思•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分写:思妇怀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分写:游子思归•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总写思妇游子两地思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思妇怀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思妇怀远思妇怀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2、“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游子思归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游子思归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白云一片去悠悠,。•,。•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联系上下句默写(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抒情层次】春江花月(景)思妇游子(情)宇宙人生(理)完美融合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人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这首诗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情感是哀而不伤的,境界是相当开阔的。内容总结月亮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讨论:月的意蕴非常的丰富,单单是本诗就表达了多种感情,结合诗句谈谈都表达了那些感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皎皎空中孤月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含蓄。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全诗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热爱美的画卷。这幅画卷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再见!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是诗中多处用了比喻“月照花林皆似霰”(明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暗喻),是抬头仰望所见。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二、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三、运用拟人手法“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人多情而物无情,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的感情移植到物身上,使物也饱含深情。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四、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一、构思精巧以“月”为中心,纵横联系,作为抒情写景的线索,作者一面以明月初升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讨起止的外在线索,一面不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全体和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使全诗显得神气凝聚,浑然一体。二、在语言风格上,既有民歌的清新明朗;又有文人的婉丽华美。顶真句法、问答句式,双声叠韵词语的运用使《春江花月夜》具有浓郁的民歌情调,给人一种续续相生,连拊接萼,摇曳多姿的感觉。词藻华美,音韵婉转,具有文人诗的风味。三、整齐而带有变化的章法《春江花月夜》写的是静谧的夜晚,不能用李白《蜀道难》的句式大开大合,为了表达宁静的气氛,此诗在章法上追求整齐,但过于整齐就显得呆板沉闷。因此在章法上,《春江花月夜》诗整齐而颇具变化。《春江花月夜》诗共36句,像9首绝句组合而成,显得整齐匀称,但每过一绝,韵律和内容却有变化、发展。在句法上,整句、散句反复串插使用,排比、对偶代表着整齐和谐,排比对偶穿插在散句中,富于变化。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时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