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昆虫及其研究进展制作人:晁文娣目录一.简介二.语言中的文化昆虫三.艺术中的文化昆虫四.昆虫与民俗风情五.与昆虫有关的地名一昆虫中的语言语言是人类用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象的最重要工具。没有语言,根本谈不上文学;没有精彩的语言,也就谈不上杰出的作品。虽然昆虫是动物中的小字辈,但因习见而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也就作为语言素材渗透于文学活动之中,构成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文学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寓意深刻,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昆虫成语:如薄如蝉翼、螳螂当车、金蝉脱壳、噤若寒蝉、口蜜腹剑蚍蜉撼树等。昆虫歇后语:春天的蜜蜂——闲不住、蜜蜂的哲学——口蜜腹剑、蜘蛛拉网——自私、秋后的蚂蚱——蹦足迭不了几天二.昆虫中的艺术1.诗词中国昆虫文学萌芽于《诗经》,从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来看,《诗经》中昆虫文学影响深远,在这本我国第一部诗集中有四十多处提到昆虫,涉及蚕、蝗、蟋、螽、蜉、蜂等二十多种昆虫。《诗经》中的昆虫形象对后世昆虫的文学性格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例如害虫多象征小人;斯螽、阜螽、蟋蟀与物候相关;螓、蛾、蝤蛴等象征美人;螽斯象征子孙后代众多;蜉蝣象征短暂的虚华不实;蜩螗象征乱象等。如:如蜉蝣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归说。心之忧矣,於我心之忧矣,於我心之忧矣,於我这首诗借美丽而短暂的蜉蝣(又叫渠略),讽喻时事(君臣只重视华饰而轻朝政的做法,是不会长久的。)这首诗描绘了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的景象。其中鸣蝉、蛙声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绘画昆虫常作为绘画艺术的源泉,并由此诞生了众多中外有名的“虫派”画家及他们的杰作。我国从魏晋开始,绘画艺术逐渐形成了“虫草画”一派,寄托人们对自然情趣的追寻和对美的探求。如北宋赵昌《写生蛱蝶图》3.美术工艺品玉蝉:由于蝉都是栖息在高大的树木枝头,只吃露水树汁而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用其来比喻人之清高、高洁的品德。由于,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而不食人间烟火,栖息在高大的树木枝头所以用其来比喻人之清高、高洁的品德。陶制蟋蟀虫盆,:古人用于赏玩蛐蛐,始于南宋,兴盛于元明,其造型古朴,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颇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蝶双飞壶4.音乐昆虫不仅自身产生音乐,而且也使无数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关于昆虫的词牌名有“蝶恋花”,曲牌名则有“扑灯蛾”、“粉蝶儿”等。关于昆虫的曲子有:笛曲《花香蜂舞》,又名《一架蜂》、《一江风》,原传于山东菏泽地区,旋律优美,节奏富于跳动,再现了蜜蜂采花飞舞的神态,此曲灌有唱片;琴曲《神化引》,又名《蝴蝶游》,意与《庄周梦蝶》相同,常作为其引序。戏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尾以男女主人公化为一对蝴蝶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故事写成的一曲《梁祝》,感动了全世界不知多少人。其中“化蝶”一段的旋律更是优美动听,感人肺腑。三.昆虫中的民俗风情1.斗蟋文化:斗蟋蟀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清代时,活动益发讲究,先蟋蟀要求无“四病”(仰头、卷须、练牙、踢腿)外观颜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2.节日昆虫节日是与昆虫有关的节日之简称。由于昆虫与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昆虫节日非常丰富。仅在中国,与昆虫有关的节日就有44个,如蚂螂节,吃虫节,撵虫节,青虫会,捉蚂蚱节等。蚂螂节:是贵州省盛宁县红岩一带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此节可能是受汉年农历初一至初三和十五日举行,节期共族人过年的影响而产生。据当地人的传说,这里的布依族人以前居住在湖北的蓟州、湖广一带,他们曾拥有稻田万顷。有一年发生了蝗灾,开始人们用锣鼓吓,蝗虫根本不怕,他们又用石头砸,虽然赶走了部分蝗虫,但稻谷也被打坏。后来,有人提议用稻草扎成草球,站在稻田两端用草球对打,遂将蝗虫赶走,使当年稻谷获得丰收。从此他们就在正月初一至初三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节日中象征性地用草球“逐赶蝗虫”,以为这样新年中蝗虫就不会成灾了。在明初洪武年间,布依族的祖先随军征伐到黔,并在盛宁一带定居。吃虫节:与仡佬族的吃虫节相似,广西东兰县长江、金谷一带的壮族同胞在农历九月初九也要过一个别有风味的“吃虫节”。3.故事传说梁祝化蝶:梁祝故事家喻户晓,是一则流传极广的传说:晋梁山伯,字处仁,家会稽。少游学,道逢祝氏子,同往肄业。三年,祝先返。后二年,山伯方归。访之上虞,始知祝女子也,名曰英台。山伯怅然,归告父母求姻,时祝已许城马氏,弗遂。山伯后为县令,婴疾弗姻。时祝已许起,遗命葬于鄮城西清道原。明年,祝适马氏,舟经墓所,风涛不能前。祝闻有山伯墓,临冢哀恸,地裂而埋壁焉。马言之官,事闻于朝,相谢安奏封义妇冢。聊斋——促织:4.饮食文化自古以来食虫文化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也自然而然的融进了强调药食同源的饮食文化特征,在历史上,仙蝉和蚁子酱等昆虫制品一直被列入帝王将相独自享用的御用膳品,昆虫不仅作为美味佳肴进入我国的传统食谱成为精品烹饪原料之一,而且又是博大精深的中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与补益、医疗和保健相辅相成,在食用昆虫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5.服饰文化古人多以刺绣的形式将蝴蝶等昆虫表现在丝绸等服饰上。宋朝词人张也在《醉垂鞭》中曾描写道:“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描述了宋代女子绣服上双蝶飞舞的图案。现代人的服饰上印有各种色彩斑斓的蝴蝶样式。五.与昆虫有关的地名总述:地名乃历史的产物、地理的反映、文化的烙印,从中我们可以管窥某地的地理、历史、语言、社会及民俗等。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亿万炎黄子孙们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地名.几乎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昆虫自然也加入了中国地名的行列。中国共有如:四川省:四川古代的先民自称“蜀山氏”,而“蜀”字在甲骨文中形似家蚕的幼虫。蝴蝶谷:又名“蝴蝶翠谷”,位于台湾省的美浓,因多蝶而得名9现为台湾的旅游景点之一。蝴蝶洞在广东省罗浮山。《罗浮旧志》载:“罗浮山有蝴蝶洞,在云峰崖下,古木丛生,四时出彩蝶。世传葛仙遗衣所化。”蝴蝶泉蝴蝶泉位于云南省挺拔秀丽的苍山云弄峰下,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八大名泉之首。此外还有很多与昆虫有关的地名。蝴蝶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