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三国至五代建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第一节城市与宫殿•西晋、十六国和北朝前后的都城规模较大、使用时间较长的是邺城和洛阳。东晋和南朝都建都于健康。隋唐两代都城是长安和洛阳。唐东都洛阳城乾元殿遗址一、城市建设•(一)邺城•位于河南安阳东北,平面为长方形,一条大道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住宅,北部为苑囿、官署。•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中有重要影响:•⑴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充分体现了阶级对立和等级制度的森严;•⑵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这种手法是中国古代城市城市规划布局艺术性的重要开端,对以后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影响;•⑶宫殿部分建筑严整,前为朝廷,后为起居用房,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二)洛阳•北魏洛阳是在西晋都城洛阳的故址上重建。•(1)建都背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公元386—534年),初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但平城偏处北方,常有风沙雨雪,这对于想统一中原的拓跋氏当然是不利的。至北魏孝文帝拓跋元宏时,为更便于统治全国进一步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决定将国都南迁洛阳。太和十九年(495年)新的洛阳城基本建成。事实证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使此后北魏的经济得以空前繁荣,四十多年间,洛阳又一次成为北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总体布局与城建特点和前代相比,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宫殿方面废除了东汉以来分为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宫城的位置在全城的北部而略为偏西,是在东汉和魏晋的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它的平面呈一规整的长方形,四面筑围墙,面积约1平方公里,占洛阳全城总面积约1/10。•城市的总体布局,除居中偏北的宫城以外,在宫城的北面为皇家专用的园林名华林园。在宫城的南面,正对宫门阖闾门的铜驼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两侧分布着当时的司徒府、太尉府等高级官署和太庙、太社等寺庙坛社,最有名的佛寺——永宁寺就分布在铜驼街西侧。宫城之外为洛阳城。洛阳城共开13座城门,南面和西面各4门,东面3门,北面2门,城内主要道路都和城门相通,道路成方格形。•东都洛阳:•规划设计人:杨素、宇文恺等•宫城偏踞于城西北角,主轴线偏移;•四面城墙长短不一,西墙无门,其余各面均设三门。•103个里坊,一般规模为450x450米。•有南市、北市和西市。•(三)建康•建康(今南京)作为都城始自东吴孙权。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相继在这里建都,史称“六朝”古都。在此之前,先有春秋末年越国在今中华门外筑的越城,后有战国年间楚国在今清凉山(时称石头山)上筑的金陵邑城,但城池规模都不大,均属城堡性质。•三国时期:•孙吴在此建立了建业城,位于今玄武湖的南面,城平面呈正方形,有九座城门,南三门,东、西、北各两门,有一条城市中轴线从宫城开始,延伸至城南宣阳门,并一直向南延伸到淮水,长约5公里,称为苑路。•东晋时期:•城市得到较大发展。东晋初期新建建康宫,称为台城,位于宫城的中偏北,呈方形;中期新建军事中心——东府城,位于秦淮河畔,宫城东南方位。•城市的商市位于城南秦淮河和雨花台之间;•城内集中了许多官办手工业作坊;•城市佛寺兴盛,有几百座佛寺;•在南北朝时期还大规模扩建了玄武湖周围的园林。•城市特征:•1)城市经过不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越城、石头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2)整个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形,有较强的防御作用,是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实例;•3)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朝后寝的布局;•4)坊市地区的居民居住地则比较凌乱,有明显的自发发展的情况。•(四)隋大兴•主要设计者高颖宇文恺•城市规模:9721x8651.7平方米•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对称,规划整齐,东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11条,•人口百万,109里坊。•小坊一里见方,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内有一条东西向横街或十字街,称曲,再用小巷划分成16小块。•有东西二市。•皇城在北,再北是宫城。•1.将宫殿、官署民居分区设置,又设东西二市作为交易中心•2.将全城用纵横街道分为棋盘形,使市容整齐划一3.将四面街界所划之地作为坊,以一坊为一小城,二面或四面辟门,且规定街道宽度:百步、六十步、四十七步等标准宽度。从大雁塔顶俯瞰唐长安曲江遗址二、宫殿•大明宫:•平面布局:四周围墙,中立殿堂;围墙有的作回廊;每面正中或适当部位辟门,四角建角楼。大明宫复原图•大明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现今在西安市西北郊。唐帝国近三百年政治中心。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共11个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唐大明宫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第二节住宅与园林建筑•住宅庑殿(四坡)歇山(九脊殿)攒尖悬山硬山穿斗式屋架:柱子直接承托檩条,柱子之间用木枋相连,枋子不承重,和梁的作用不同,称为“穿”。穿斗式屋架多见于南方民居。抬梁式屋架:柱子不直接承托檩条,而是柱子承梁,由梁或梁上的短柱承托檩条。这种结构多见于北方民居及官式建筑,是我国古代木结构的主流。•唐到五代是中国家具的大变革时期。席地而坐的习惯已基本绝迹,取而代之的高坐式家具普遍使用。出现的家具有长桌、方桌、腰圆凳、扶手椅、背靠椅、圆凳等。•腰鼓形圆墩•坐墩与南北朝时期北魏菩萨像坐墩极为相似。这种圆墩是由战国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发展而来。•园林•我国园林始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较大的发展。追求一种朴素、自然的意境。•北魏洛阳华林园•梁江陵湘东苑•原因:•汉末魏晋时期,长期战乱,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到家玄学兴起,唤醒对个性的追求,激发了倾心自然的热情,孕育了独立意义的山水审美意识,从然影响山水园林的诞生。•魏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代也大兴宫室苑囿,唐代园林的发展曾影响日本与新罗,同时也促进了盆景的出现。•广州南苑药洲至今留下的“九曜石”中的五块石,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园林遗石。第三节宗教建筑•我国是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比较具有影响的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其中佛教历史最长,传播最广,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一、寺院•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建造了很多的佛寺,佛塔和石窟寺,其建筑艺术与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时寺院的主体布局仍然采用塔院,虽然采用了“前塔后殿”的布置方式,但是依旧突出的是佛塔这一主题。•同时盛行的还有另外一种寺院平面布局,即所谓的“舍宅为寺”。在这种舍宅为寺的平面布局当中,是以佛殿为主的,为了利用原有房舍,经常“以前厅为佛殿,以后堂为讲堂”,如北魏洛阳的建中寺。•隋唐、五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另外一个时期。隋唐时期佛寺的主体部分,仍然采用对称式布局,即沿中轴线排列山门,莲池,平台,佛阁,配殿以及大殿等。其中佛殿已经逐渐成为全寺的中心,而佛塔则退居到后面或一侧,自成另区塔院;或建双塔,矗立在大殿或寺门前;较大的寺院除了中央的一组主要建筑外,又依供奉内容或用途的不同划分成若干庭院,各有命名。•北魏永宁寺北魏洛阳的永宁寺,是由皇室兴建的极负盛名的大刹。此寺的主体部分由塔、殿和廊院组成,并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核心是一座位于3层台基上的9层方塔,塔北建佛殿,四周围绕围墙,形成一区宽阔的矩形庭院。佛光寺唐代五台山地图佛光寺全景效果图•佛光寺大殿建筑的特点•①柱础矮平②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③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④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⑤建筑装饰简洁有力•南禅寺•亚洲最古的木构建筑•二、佛塔•(一)楼阁式塔•楼阁式塔是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它出现最早,数量最多,是我国塔中的主流。•1、玄奘塔始建于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大和二年(公元828年)重修。•平面方形,砖砌五层楼阁式塔,高21米;•收分较大,形态稳固,塔身平素;砖砌拱门,塔下台基低矮;•只一层有塔室,二层以上石砌墓塔;•叠涩出檐•塔刹为后世重修,原形无考•2、栖霞山舍利塔玄奘塔位于陕西长安县少陵原畔兴教寺西慈恩塔院内。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总章二年(669),迁葬现址,并建塔修寺,以资纪念。它是现存最早的楼阁型方形砖塔。栖霞山舍利塔南唐(公元937—975年)所建全部石砌,八角形平面,五层,高15米。八角形基座,双层台基承受塔身五层密檐塔,出檐较远,有楼阁的意味。全塔的雕刻极精美。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基座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屋檐•(二)密檐式塔•1、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2、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公元684年~707年)建成。•平面方形,底层每边11.38米,•为15层砖构密檐塔,高约46米(今余13层,残高43.3米).•立面上部呈流畅、圆和的外轮廓线。•叠涩出檐,檐口呈内凹曲线。•3、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砖木混合、筒套筒结构,八角形•4、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建于南诏国最繁盛时期,是现存唐代最高的砖塔之一。•塔高60米,密檐16层,台基两层。•(三)单层塔实例•多为僧人墓塔,砖造或石造,平面为正方形、六角、八角、圆形。高度3米-4米•登封嵩山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山西平顺县明慧大师塔•山东济南历城神通寺四门塔1、山东济南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四门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亭阁式单层石塔•2、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3、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三、石窟•·中国最早的石窟:新疆的克孜尔石窟(三国、晋,约3世纪),其次是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公元366年,前秦符建建元二年)•1、石窟类型•①塔院型:以塔为窟中心•②佛殿型:以佛像为主三种石窟类型•③僧院型: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窟供一僧打坐•最早的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A.D3世纪•甘肃敦煌莫高窟――A.D366年(前秦符建建元二年)•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江苏栖霞山千佛岩•(注:甘肃西部有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武威的天梯山石窟、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东部有武山县的大象山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庆阳地区的南石窟寺和北石窟寺,总共大小一百余座。)•(一)新疆克孜尔石窟•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之美誉,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千公里。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在中亚和中东佛教艺术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形成“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龟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也成为佛教传入中原的一个重要桥梁。石窟则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筑和壁画来宣传佛教教义。龟兹石窟窟群比较集中,壁画内容丰富,不仅有表现佛教的“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等壁画,还有大量表现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画。•最能体现克孜尔石窟建筑特点的是中心柱式石窟,它分为主室和后室。•石窟主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