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逻辑教案(供参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逻辑口林华教学目的: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吸引众多国家的关注和参与。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正式发布,“一带一路”建设逐步进入实施阶段。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深入了解“一带一路”究竟是什么、“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我国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将会怎样等重大问题,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课程内容:1.什么是“一带一路”2.为什么建设“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3.如何建设“一带一路”4.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与挑战2015年6月25日,一列载有l万件德国产净水壶的渝新欧国际班列,历经14天的旅程,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从新疆阿拉山口入境驶入重庆铁路口岸。这是国内跨境电商第一次采用国际铁路运输将货物进口回国。走“渝新欧”围际班列每箱运费大约3500美元,与海运基本持平,但时间缩短近1个月,只有空运价格的l/4,每件商品平摊运费只有大约1美元,售价将大幅度下降。在很多企业眼中,这就是“一带一路”孕育的千载难逢的商机。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2和友好。如今,“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正在将沿线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一、什么是“一带一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国内来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中国既需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也有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了解了“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我们要深入理解“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其基本定位和目标既反映中国和平发展的利益诉求,又符合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需要。1.“一带一路”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二阶段是从南方谈话到中国“入世”;第三阶段是“入世”后的l0年过渡期。目前,“入世”的过渡期已经结束。换言之,“入世”所带来的开放红利已经实现,中国经济面临新一轮对外开放并通过开放促进国内改革的强大诉求。在前三个阶段,对外开放呈现出一系列共同特征。一是开放的区域重点一直是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并未实现同步的开放,这是造成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把WTO(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主体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作为开放的参3照系。但进入21世纪之后,WT0的“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多边主义陷入停滞,世界主要大国都从多边主义的倡导者转变为区域主义的支持者,构建和参与以自由贸易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已成为一个世界潮流,以至于WT0都开始认同区域主义的发展方向。三是开放的目标集中于消除边界上的贸易投资壁垒,而近年来的区域合作重点正在拓展到“边界后”的贸易投资壁垒问题,如环境保护、劳工权利、金融监管、数据保护及全方位的生产要素流动等诸多领域。与前三个阶段相比,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目标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广区域的开放,既要包括东南沿海地区,也要延伸到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沿线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会高于WTO所规定的开放程度,不仅涵盖贸易投资自由化,而且还将延伸到互联互通、货币合作、政策协调、人员往来等。2.“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目前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与贸易顺差来源地,尤其是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认同并没有出现同步提高,在某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认同感与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反向走势。近年来,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许多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问寻求“骑墙”战略:经济上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安全与政治上希望美国能够对中国形成制衡。这和创造稳定周边环境的目标显然是不符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与周边国家原有的经济合作模式不适应和平发展的新要求。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睦邻、安邻、富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亲、诚、惠、容等一系列理念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确定了方向。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践,显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依靠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作4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的依托,需要把亲诚惠容等理念付诸实践,进而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目标。3.“一带一路”是实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外交为经济服务成为中国外交的一种共识。然而,伴随和平发展进程的加快,作为一个大国,面对日趋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国要实现稳定周边、打造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目标,实践证明,仅仅依靠经济合作显然是不够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对经济外交的诉求开始浮出水面。按照经济外交的理念,既需要外交服务于经济,也需要经济服务于外交,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如何把经济与外交有机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意义上,“一带一路”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4.“一带一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提供一种新路径由于具备开放、多元与包容特征,“一带一路”不仅能够做到与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行不悖,而且有可能会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种新路径。“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合作原则,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这意味着其他自贸区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是“一带一路”的成员。“一带一路”并不把构建统一的、高标准的自贸区作为优先目标,这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实际需求,让更多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通过合作实现多赢。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模糊的目标,但它无疑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目标。一旦“一带一路”实现上述目标,这将是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改革开放前20年中,尽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经济领域、综合国力方面,没人将中国看作一个世界大国,只是作为一个区域内的大国来看待。而在进入21世纪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强国。“一带一路”是中国由大到强发展关键阶段的重大决策,是助推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重大战略。这也预示着中国角色的一个新变化:从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变为遵循者、再向制定者转变。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5二、为什么建设“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从低级到高级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其中,最常见的是自由贸易区,只有欧盟经历了这五个发展阶段。与现有的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不同,“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一方面,中国并不期望通过“一带一路”构建一个统一涵盖沿线所有围家的自由贸易区或其他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更不期望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排他性的国际组织。另一方面,亚洲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目前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自由贸易区或其他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一带一路”与现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合作、共赢理念,以运输通道为纽带把众多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从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开创古丝绸之路既不同于欧洲人的“十字军东征”,也不同于开发新大陆。无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开发新大陆,都是以军事为手段建立其殖民体系的。而古丝绸之路作为一个贸易通道,带给沿线国家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文化的平等交流。新时期继承并发扬这种理念是和中国和平发展的目标一致的。“一带一路”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但不限于)把沿线国家纳入进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显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从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史看,区域贸易集团通常是在地理上毗邻、文化上相通、政治上认同的国家之间首先形成的,如欧盟的前身“煤钢联营协定”是以西欧国家为主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以北美地区国家为主体的,东盟是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体的,南方共同市场是以南美洲国家为主体的,等等。而“一带一路”的成员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60多个同家,它们的联系纽带就是丝绸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丝绸之路作为纯粹的运输通道并无特殊的价值,在这种联系纽带背后所体现的是古丝绸之路的理念。62.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基础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并不需要首先开展一场互联互通运动,尽管互联互通会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深化而发展。原因是,地理上相互毗邻、文化上相通为开展合作提供了自然前提条件。而“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之多、国家间自然距离之远、文化差异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使得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在亚洲,多数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预计2010—2020年期间,亚洲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总需求大约在8万亿美元。此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亚洲新兴经济体多年来的高速增长阶段已宣告终结,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成为这些国家的普遍共识。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将为其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区域内外国家参与亚投行的热情之高从侧面反映了各方对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抱有信心。3.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实施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是它的重要特征亚洲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一带一路”必然要寻求多元化合作机制。未来,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合作机制。比如,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应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往上进入到南亚,中印之间暂不可能有自贸区,就需要新的合作机制,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连着印度洋有中巴经济走廊;到斯里兰卡,自贸区在洽谈中;再往前到中东,中国和海合组织也在洽谈自贸区协议。除了以自贸区为基础的合作机制,还有以次区域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合作机制、以海洋为基础的多重合作机制等。在一个统一的合作框架内存在多元化的合作机制,这是现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所不具有的。所以,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特征,这在世界上独一无二,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多样7性。4.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的目标“一带一路”所要达到的目标,既不同于现有自贸区的目标(区域内成员国之间实现零关税),也不同于现有关税同盟的目标(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零关税,而且还要对外实施统一关税)和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比如,TPP所追求的是构建适应21世纪高质量的自贸区协定;东盟正在致力于完成从自贸区向经济共同体升级的谈判,以期成为一个“RICH”(弹性、包容、竞争、和谐的简称)东盟;欧盟正在迈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政治经济一体化,期望达到统一的准主权国家目标。而“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本身并不是对成员国有强制约束力的目标。它所体现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与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发展方向。从逻辑上说,利益共同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