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内容摘要】政务公开作为一项预防、抑制腐败,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制度,是和谐社会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工作还存在种种问题,总体情况离民主、公开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本文围绕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加强宣传、完善制度、严格考核奖惩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研究。【关键词】政务公开工作机制监督管理责任追究政务公开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于预防、抑制腐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依法行政和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办事透明度,促进政府转变作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着重要作用。从近年推行政务公开的情况来看,政务公开虽然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广大民众对民主日益迫切的愿望产生矛盾。现从当前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加强政务公开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当前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务公开不及时按政务公开制度的要求,常年性工作每季度公开一次;阶段性工作在完成后半个月内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要事项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涉及财务方面的事项至少每半年公布一2次。但是有些单位政务公开栏内的公开内容却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公开不及时、不经常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政务公开重点不突出把干部群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项公开出来,是政务公开的最基本要求,但有些部门的公开栏却“王顾左右而言他”,把公开栏设计得花里花俏,以“政策法规”、“办事程序”、“行为规范”支撑门面,实际内容不但少,而且还是无关痛痒的问题,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却遮遮掩掩,轻描淡写,甚至有的公开栏只公开成绩不公开存在问题,成为有关部门的“政绩栏”。(三)政务公开内容不具体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在于让干部群众了解政务,提高参政议政、当家做主的意识,对政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但有些公开内容却过度的简单化或过度的复杂化,群众看了一头雾水。如一些“财务收支”、“重点事项”等内容公开的数据太笼统,“简化”到只写总收入、总支出,其中的明细项目却只字不提,又如将一些内容“复杂”化,专业术语太多,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看懂。(四)政务公开存在虚假信息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无疑是政务公开的生命线,如果将虚假的内容进行公开,这样的政务公开不但会失去意义,而且还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从各地政务公开内容来看,似乎还没有敢将“三公”消费等敏感信息进行公开的,但“三公”消费却又客观的普遍存在,公开信息上找不到此类信息,只能说明这类信息在玩“躲猫猫”中变成了3虚假信息。(五)依申请公开较为困难《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赋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的权力,但有关部门却在申请程序上设置门槛,将公众“卡”在信息公开的大门之外;另外,从近年来媒体关注的几宗依申请公开案例来看,结果都不令人满意,如上海律师严义明在2009年1月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财政拨出的“4万亿”救市资金的投资项目、资金和监督等情况细节,却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答复。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是有些部门领导对政务公开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政务公开只是一项“花架子”工程,能够应付上级的检查就行了,对政务公开疏于过问,甚至不闻不问;二是有的领导对政务公开有“恐惧”心理,怕政务公开暴露问题、怕削弱权力、怕损害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怕激发矛盾引起群众上访,对政务公开敷衍应付,遮遮掩掩,不敢深入开展;三是有些部门领导和干部缺乏对政务公开工作有关知识的学习,对公开的内容、程序和原则知之甚少,想公开,却不会公开,对清理财务、后续监管、民主评议、监督考核等一系列重要环节更是抓得不实;四是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不强,群众对政务信息的知情权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政府公开什么就看什么,反正想了解的政府又不公开。4(二)部分政府行为不规范一是个别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够公开透明,如政府采购、征地、拆迁补偿等方面存在暗箱操作,见不得光,不敢公开,造成政务信息公开不全面;二是个别部门违规设立小金柜、领导干部利用公款吃喝游玩、私吞公有财产等,不能公开,公开的话只能巧立名目造成公开信息的虚假。(三)配套制度不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在2008年5月1日就正式实施,但实施的结果并不尽人意。一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需要的实施细则或者解释缺乏,导致各行政机关自行掌握标准。比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个别条款,由于一直没有制定实施细则或者解释,导致例外的范围一直不好把握,实践中随意性比较大。另外,对于行政机关主张信息不存在如何进行司法审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行政诉讼法》都缺乏规定①;二是体制环境的不同步,造成信息公开制度孤军奋战的局面,实施面临很大阻力。由于长期历史传统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现实因素,使体制环境难以同步到位,从而制约信息公开,比如一些历史信息与可能导致群体事件信息的公开,由于其他机制的缺乏和对公开后可能导致后果的担心,使这些信息的公开面临的难度很大。(四)监管机制不完善目前,政务公开的行政监督、法制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①吴偕林: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有关问题的思考,《电子政务》2009年第4期5力度不大,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政务公开的监督检查机构性质更是不明确,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一般都是建立领导小组或指导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这样的监督机构,小组成员多是由政府或本部门的人员组成,而群众代表仅占少数甚至没有,很容易出现监督乏力的现象。同时,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政务公开工作监管薄弱,使得政务公开在实践中容易表现出随意性、零散性、形式主义和报喜不报忧等现象。(五)工作责任不落实目前,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还不够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和各部门职责范围不够明确,考核奖惩不够严格。政务公开工作还没有真正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并同其经济利益、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紧密挂钩。上级检查工作往往走马观花,只求“大概”,不求实效,一旦发现问题一般只是口头提出,很少检查整改的落实情况,更不会动真格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由于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不够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政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三、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对策(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营造政务公开良好氛围政务公开工作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及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一方面,要通过讲座、6培训等方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民主政治教育,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根本制度,是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是各级政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引导他们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切实解决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会公开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让老百姓意识到通过政务公开了解政府政务情况是人民群众重要的民主权利,关心、监督和推动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是广大群众的重要责任,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二)完善配套制度,堵塞制度漏洞,促进政务公开规范开展在强大的“保密”惯性下,公开毕竟不是件易事①。要保证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外,还应该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因此,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实施两年来存在的问题,要从制度上加以解决。如在依公开申请的程序、条件,应进一步明确,严禁政府部门随便设置门槛。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模糊的条款,应制定实施细则或者解释进一步加以明确。对依公开申请的内容,如存在弄虚作假或行政机关主张信息不存在,应进一步明确如何进行司法审查,制定有关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的法律法①南方日报评论员:财政预算要有“让人读懂”的勇气,《南方日报》2010年3月31日7规、信息公开成本收费办法及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等。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使政务公开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积极打造“透明”型“阳光”政府,杜绝“暗箱操作”,使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坦坦荡荡,两袖清风,没有什么不便、不能、不敢公开的。(三)创新工作方法,深化公开内容,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1.深化政务公开内容。一是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开范围的规定和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凡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政策的事项,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的要求,认真做好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政务信息的公开。二是对免除公开事项要规定具有可行性的标准,避免有些部门以此为借口,对该公开的内容不公开。三是要重点抓好群众最关心的政务内容的公开,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上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下拨的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工程项目招投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干部人事任免情况等,不能回避矛盾、回避问题,不能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要坚决反对做表面文章,搞假公开、虚公开。公开的内容要简单明了,让群众看了明白、满意。2.拓展政务公开方式。在研究确定政务公开方式时,要把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效引导公民实施民主监督作为选择采取政务公开方式的标准。要在坚持以主动公开、免费公开、面向社会公众公开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务公开方式的多样化,积极推行依申请8公开、收费公开和对利害关系人公开,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实际效果。3.丰富政务公开形式。在公开的形式上,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要普遍推广政务公开栏、信息查阅点、档案馆、图书馆、互联网、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等公开形式。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公共信息平台,让群众在家就能上网查阅政府文件。要不断创新政务公开形式,如实行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和咨询制度,邀请人民群众旁听政府有关会议等,达到信息透明、服务便捷和有利监督的目的。(四)健全工作机制,整合监督资源,突出政务公开工作成效1.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政务公开工作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重要工作任务,如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难以做好这项工作的。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建立完善政务公开领导机构,配好工作人员,要明确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是实施政务公开的主体,各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要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认真克服和解决政务公开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制订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明确深化政务公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要加强工作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的问题。要把政务公开与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干部人事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相9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内在联系,发挥综合效益。2.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的管理。一是规范公开的时间。对阶段性、临时性和紧急性的工作,只要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和关注的问题,都要坚持政务公开与工作开展同步进行,及时公开、经常公开,切实改变应付、拖沓的现象。二是规范公开程序。要制定详细政务公开流程,按照方便、快捷的要求进一步简化审批的程序。三是规范公开目录的管理。要改变当前政府部门政务公开目录编制简单、粗放的状况,进一步细化目录,除了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还应将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3.强化政务公开的督促检查。权力是无法对自己进行有效监督的,需要以另一种权力来制约它。要使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实好,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建立健全预审制度,准确把握公开的重点、公开的范围和公开的时间;建立政务公开通报和评议制度,定期通报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组织干部群众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评议;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通过广播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