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重型商用车战略机会及营销模式研究姓名:方青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动力工程指导教师:薛冬新20030901中重型商用车战略机会及营销模式研究作者:方青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相似文献(5条)1.期刊论文王燕梅我国商用车企业重组的道路选择-汽车工业研究2002,(3)据报道,1999年我国各类汽车出口量和商用车出口量仅为世界10大汽车生产国中相应数额最低国家的1%和4%。在商用车生产领域,除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外,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从总体来看相对较低;外资在我国商用车领域的进入程度也相对较低。因此,为了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以抵抗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我国商用车企业的重组是必然的。2.期刊论文虞展商用车细分市场企业竞争态势(下)-汽车与配件2010,(34)(上接2010-30期)轻型卡车:北汽福田、东风、江淮涛声依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降低轻型卡车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开始呈现出阶梯式稳定发展的态势,年销量增长基本保持在10%左右.但在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销量增长率回落至5%左右.3.学位论文李万文中国汽车行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2008汽车行业历来是各个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中国汽车行业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汽车行业产业链,成为新的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效率是令人感兴趣的研究主题。中国汽车行业上世纪大部分时间,是在缺少足够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发展。是否可以认为,在这期间中国汽车行业的效率较低?而自2002年起汽车行业新的一轮发展周期中,汽车行业景气指数直线攀升,这期间汽车行业的效率是否随之提升?哪些因素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兴趣,本文对现有中国汽车行业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发现目前国内对汽车行业的研究虽然涵盖了很多主题,但研究效率的文献却不多,而且这些研究在数据、实证模型、研究方法上都存在一些缺陷。如使用企业数据估计行业生产函数、简单的使用C-D生产函数而没有进行检验、使用行业时间序列数据而不是面板数据、使用单一的研究方法等等。因此本文使用行业面板统计数据,使用多种模型和方法对中国汽车行业技术效率和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献回顾之后,本文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投入产出指标,收集所需统计数据。随后构建模型对中国汽车行业技术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模型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接下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假设,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验证和修改假设。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部分,本文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呈现了一些重要的特点:(1)并购重组日益增多,规模经济逐步体现。(2)自主品牌的力量壮大。(3)产业链日渐完善,中国的汽车服务业迅速发展。(4)商用车的国际市场份额扩大,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汽车行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汽车行业使用包含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是合理假设。中国汽车行业自1992年以来,存在着非中性的技术进步,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发生显著变化。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随时间变化的显著的非效率项。进一步研究中国汽车行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分布后,本文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1)中国汽车行业技术效率和产量的区域分布基本一致。汽车产量较高的省如上海,比产量较低的省如河北的效率均值要高20%。但产量并不是决定技术效率的唯一因素,有些区域虽然产量不高,但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同样具有较高的效率。(2)1994年以前,中国汽车行业有着较高的关税壁垒和价格管制。汽车产量虽然不高,但在政策保护下,以产值为产出衡量单位的技术效率较高。90年代后期随着关税的降低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至1998年效率均值下降了30%。1998年之后技术效率开始上升,2006年的效率均值达到0.95,说明通过改进效率仅能提高5%的产出。(3)技术效率的区域分布在15年间经历了较大变化。有的区域如广东,效率持续提升;有的区域如天津,效率持续下滑。随后本文提出了中国汽车行业技术效率受企业、行业、市场力量、国际因素、产业政策五个方面影响的假设。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1)成本费用利润率、研发人员比重与技术效率的关系为正。这说明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和研发人员的投入提高行业技术效率。(2)外商直接投资和汽车产品进出口金额的上升,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技术效率的改进有积极的影响。(3)生产集中度CR5对技术效率的积极影响,显示中国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得以体现。(4)2002年以后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和其他产业政策共同促进了中国汽车行业效率提高。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本文采用了更规范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效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本文对中国汽车行业生产函数的设定使用了一般的超越对数模型,并通过相关假设检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在投入指标选取时,使用因子分析研究投入指标的相关性。在技术效率实证研究中,同时使用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并将结果相互验证,这样避免了单一方法估计的误差。行业面板统计数据的使用,也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由于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本文考虑了市场结构、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产业政策等多种影响因素,并使用可以处理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这些都是现有中国汽车行业效率研究中很少出现的。本文的工作尚属探索性的实证研究,限于时间和精力,本文在数据和理论支撑方面还有许多不足。4.期刊论文刘大鹏时风商用车,打响轻卡市场争夺战-中国汽车市场2006,(9)中国轻卡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2005年,轻卡销量排名前5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增加了0.35%;前8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78.9%,同比减少1.45%.从数据来看,虽然主流轻卡生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仍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原农用车企业的不断加入,轻卡整体的市场集中度呈进一步分散态势.5.学位论文郝义国论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及绿色制造系统能力提升的方向与路径2005本文通过对选题的系统研究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论文基于资源的稀缺性与相关章节的综合分析结论,得出了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及绿色制造系统能力提升的方向和路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内生能力与外延能力提升的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谓内生能力的提升方向与途径:主要是指转变中国汽车产业传统的生产制造方式,走汽车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升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的系统能力;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技术创新主导产业有效发展方向之路;构建支撑汽车企业内生能力提升需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使汽车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整合力和核心竞争力,走内强之路。所谓外延能力的提升方向与路径:主要是指通过实施中国汽车产业的整合、并购与战略重组,推进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走国内市场整合与国际战略合作的内联外合之路,实现产业规模经济;实施中国汽车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实现汽车产业对相关产业强力的带动作用和资源要素的有效率配置;营造利于中国汽车产业有效率增长的政策与环境导向,实施制度创新和汽车产业企业家成长战略。其中,关于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系统能力的方向和路径,论文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1、转变汽车产业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和传统的生产制造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循环经济生产,减污增效,提升汽车产业现生产的绿色制造能力2、汽车产业现生产制造产品的节能、轻质化、材料替代、低排放、材料的回收利用等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要素资源配置有效性的提高3、绿色汽车制造能力与绿色汽车制造技术的产业化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基于绿色汽车的设计、绿色汽车的制造、绿色汽车的能源这一理念提升电动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从产业战略发展高度实施国家绿色汽车R&D创新工程4、汽车产业企业集团的R&D能力的支撑力量、员工的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的培育及绿色人文环境的构建5、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在汽车制造的整个价值连中导入资源消耗补偿、技术降成本等理念,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6、资源短缺、原材料涨价、环保法规约束与产成品降价,使大批中小汽车企业亏损,加速了产业整合进程,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和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系统能力的快速提升作者通过对论文选题方向的系统研究,对论文的创新点摘要如下:1、从资源稀缺性和资源与环境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约束角度,去研究如何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何实施基于发挥产业规模经济效应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整合、并购、战略重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如何从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系统的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及绿色制造系统能力提升的方向和路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内生能力与外延能力提升的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提出了“资源与环境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约束”这一论断,基于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能源危机、钢材短缺、尾气排放等方面全面系统的定量分析了资源与环境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约束,分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一系列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及这些资源与环境问题对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及绿色制造系统能力提升约束的关键因素和环境条件,并得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3、提出了基于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引发的原材料持续涨价、环保法规约束力加强及市场化动因的产成品降价,导致一大批规模能力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因利润空间缩小或亏损,进而导致整个行业在未来5~10年将经历一场大规模的市场整合、并购与战略重组。并强调了这一竞争格局的出现,将有利于国家对经济增长宏观调整的软着陆、有利于加速以资源依赖型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有利于构建具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产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与资本结构,有利于优化产业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善市场绩效和产业规模经济的实现,也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系统能力的快速提升。同时,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角度,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5~10年产业组织结构格局的调整方向进行了预测:产业发展的约束→市场化竞争→企业市场生存的博弈→演绎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5~10年组织结构格局的调整方向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大批企业将面临因利润空间缩小或亏损,导致整个行业将经历一场大规模的市场整合、并购与战略重组,整车厂的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高,将形成3~5家带有市场垄断特性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寡头集团,主导中国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企业的市场竞争与发展最终将会走向与世界汽车强国同步发展的市场竞争格局。结合乘用车与载货车产量对比变化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基于资源与环境问题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约束,本文对未来5~10年中国汽车产业产品结构的战略发展方向也出了分析预测:乘用车未来的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未来5~10年乘用车占总需求的比例将上升到60~75%,乘用车市场将形成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轿车制造商所控制的竞争格局。中国实力强劲的主要汽车商用车公司要向乘用车技术与制造领域快速拓展,在乘用车市场快速上升阶段,抓住切入乘用车技术与制造领域的机遇,解决长远发展与吃饭的问题。任何一个大汽车企业集团如果乘用车的制造能力与市场占有率上不去,这个企业将难以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生存。4、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低效率”、“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绿色制造系统能力”和“中国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系统能力”的概念,并对它们的内涵做了系统的分析。5、提出了发达国家汽车将整车和零部件制程向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转移或外包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转嫁趋势,要制定战略应对措施。全面看待问题;阶段目标与跨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