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金维他六大营销启示录启示一:池塘垂钓?还是深海捕鱼?说的简单直白一点,营销传播就是找对人,说对话。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直白的道理,能好好把握的企业并不多。就拿2001的金维他来说,当时投放市场17年之久的21金维他正处于行业老三的位置。上有外资品牌的大军压境,下有下游竞品竞争分流。金维他的销售态势面临空前沉闷,用当时一线营销总监的话形容,经销商拿货积极性越来越低,终端下货幅度越来越慢,总的感觉是,金维他越来越难买了。此时,位居第一、第二位置的外资品牌一直保持向高端人群对话的姿态。在他们看来,补充维生素应该是一些所谓的白领群体才能接受的保健方式。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大家都要在这个鱼类数目总量不多的高端池塘中拼个你死我活?当时我们作为一个局外旁观者,我们看的非常清楚。一方面,权威资料表明,中国是维生素中度缺乏的国家;另一方面,每天一块钱的营养成本并非老百姓消费不起。所以,绝对不能一味的跟进洋品牌,狭隘的在所谓的高端群体中间展开“巷战”。21金维他必须回避“唯有高端池塘能捕鱼”的假相,扩大目标消费群,面向更加广泛的老百姓群体,找对人,说对话!随后金维他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上量,也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在内地西安,还是在杭州、上海,大盒成捆购买金维他的就是那些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平常老百姓。现在回头想想,要是没有当时从池塘到海域的跨越,从7000万到10个亿的进程必然会变得相当吃力。启示二:营销第一站,赢在根据地找到了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确立了营销战术,从哪里开战呢?是全国铺开?开始谨慎试点?最后我们确立了“做好家门口、拿下根据地”的样板市场战略。队伍初建,资源有限,只有在资源相对丰富的根据地,成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区域市场启动模式,全国市场无非是“模块照搬、样板复制”的问题。事实证明,当时实施的根据地战略,不仅为金维他的全国销售积累了先遣经验,更是为我们随后操作其他品牌,累计了宝贵经验。在近几年的几大新品拓市的营销战中,氧立得的上海试点;花兵卫的北京攻略;无论你是资产几十亿的行业大鳄,还是白手起家的营销新贵,我们都要求你放弃幻想,扎扎实实迈好第一步。经营根据地,我们允许失败,允许修改,可一旦走出根据地,我们要求减少误差、一气呵成。启示三:你的营销链,断在哪一环?找到了营销第一站,那是不是简单的发布告知,就会迎来广泛购买呢?事实上,当时的浙江市场,21金维他已经拥有较高知名度,可老百姓知道它,却并不购买它。看来,老百姓确实是打心眼里不明白补充维生素的必要性。那是不是从源头做起,从行业品类概念做起,深化维生素养生科普大概念,用大教育,营造大流行?行业影响力不足,行业养生概念在老百姓心目中缺乏认知根基,几乎是很多从事健康类产品企业的一致心痛。蜂产品知识的匮乏,导致蜂胶这种自然界的养生佳品“养在深闺人未知”;氧疗与氧保健知识的匮乏,使很多制氧企业运作多年,依然艰辛;家装污染治理知识的匮乏使得很多家装治理产品不敢试水……那是不是都要从头做起,从头教育?在这里负责任的告诉各位,千万不要轻易担负起行业教育者的角色,妄图通过行业知识的普及,改变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因为,一方面这种广谱教育成本高昂,非一般企业所能负担,而来普通民众对某个行业产品的消费观念受多种因素制约。经济因素、教育背景、社会阅历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文化,企业单方面的揠苗助长必然事倍功半。多年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张网过大,往往枉费体力和心机。从行业概念角度入手,往往不如从消费者问题入手。消费者不需要了解太多行业知识,只需要明白用什么产品,解决什么问题即可。接下来的很多营销事实也一再印证了我们的观点。我们没有深化维生素的行业概念,而是采取“症状入手、对号入座”的办法,告诉目标消费群,什么人,该用金维他,以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没有深化氧疗氧保健的科普,只是告诉患有心脑血管患者和他的家人,适当补氧,护心养脑,以降低心脑意外的几率。我们没有大肆宣传蜂产品的神奇王国,只是点明蜂胶对于调解血糖的神奇效应……总之,跟中国老百姓对话,必须简单又实在,漫长的铺垫;拐弯抹角的创意表达,只能是自我陶醉、自寻死路。更重要的是,给断节的营销链搭扣,千万不不能搭扣太深,妄图拉起整个行业巨变。发现关键点,有机搭扣,方能轻装上阵,迅速见效。启示四:科普洗脑高端工程对于一个相对陌生的养生习惯的培养,首先必须洗去消费者头脑中对产品消极的排斥因素。“什么?缺维生素?每天蔬菜水果不断,会缺吗?”正是这些貌似正确的经验,将很多优质产品拒于千里之外。要想将让品牌持久的在消费者心目中生根发芽,清理杂草,平整消费心智,科普洗脑无疑是第一道工序。经过这么多年市场历练,科普洗脑,科普教育,甚至科普吓唬好像都成了惯用手段。但为什么总是几家欢喜几家忧?难道消费者真的对这种说服教育产生了抗拒心理。抗拒心理,当然会有一些,但我们觉得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洗脑者的说服技巧甚至人性品格。换句话来说,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有人说起来招人烦、招人厌、甚至招人骂?而有人却说的有声有色、极具逻辑感又不乏趣味性,通读全文后,让人心悦诚服的全盘接受。所以,在策略方程看来,尽管这种看似老套的说服技巧,真正领悟其间精髓并能执行到位的说服者并不多。同样一片貌似合格的软文,为什么见报后效果相去甚远。这里面有很多隐性的验收标准。好文章坏文章不能只肤浅的看表面。简单的说,这里面有三种错误特别常见。1、逻辑混乱。消费者被你的提出的主题吸引了,但接下来你并没有循着消费者的兴趣,一步步缜密的完成说服诱导,反而东一榔头、西一棒锤,说服效果可想而知。不仅软文说服要遵循客观的说服逻辑,分析问题、汇报工作头脑都要有高度逻辑性。为什么有的领导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却常常添乱。就是错在没有主次、没有先后、没有轻重缓急,缺乏基本逻辑。话说远了,回过头来说到科普洗脑,自然需要严谨的说服逻辑。你的表达都不如消费者思维清晰,他能轻易接受你吗?主题明确,逻辑鲜明,论据充足,必然会达到“接、送、盘、带,顺利射门的效果”。2、表达单调。鉴于经验积累及个人风格问题,单一的说服腔调是很多营销传播工作者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本身消费者见了新产品,第一反应就是捂紧钱包,好不容易给你一次说服机会,你又唠唠叨叨,生涩无味,必然错失良机。同样的《实话实说》,为什么崔永元在传达节目核心意念的同时,又让观众觉得妙趣横生;而何晶却总是深化了主题却稍显单调,勉强幽默一次,反倒笑声不多。就是因为说服风格的问题。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搭载于娱乐文化而行销的大众文化,消费者不是你的学生,没有义务忍受你索然无味的说教,唯有有声有色、有理有据、妙趣横生,才能降低化解消费者心理防线,创造良性沟通。3、不通人情世故。为什么有的文章逻辑性不差,趣味性也有,怎么还是在消费者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这时候,你就要仔细寻找,是不是在某些细节问题上,犯了人情世故的错误。不礼貌的教训;不合适的比喻;都有可能激起消费者的反感,导致说服前功尽弃。回头再看看21金维他的系列洗脑科普文章:《告别无知:就在今天》、《请对你的生命负责》、《你是否上了黑名单》……一个个掷地有声的主题,引领一段科普性与趣味性并重的深度说服,读文章之前,你的确觉得天天水果蔬菜,不缺维生素;读完全文,你确实从心理接受,是该补一补了。当然,从意识认同到具体行动还有一段距离,但到这份上,就已经说明我们的前期洗脑,宣告成功。所以,如果你的产品尝试过科普洗脑未能引发认同;如果你的产品进行了深度说服也未见效果,请不要轻易对这种说服方式判处死刑。检查你的说服环节:是不是逻辑没有层层递进?是不是表达风格过于生涩单调?是不是人情不通、世故不懂?还别说后两者,单是逻辑这个环节,就是制约很多营销人、很多营销团队发展的致命瓶颈。说到此不由得想起身边的一个朋友,半年前突然说想让我们帮着拍个专题片,递了一堆资料给我们。那些貌似小报的小报;貌似报广的报广;貌似折页的折页;在我们看来统统是没有沟通力、浪费钱财、浪费战机的废品。因为每一样说服武器,都没有明显脉络,就是一堆貌似有用题材的简单罗列。甚至连产品的核心卖点都不清晰,这些东西你不帮消费者理清,难道让消费者帮你理,难怪一个样板市场作了大半年还是亏本经营,这样没有逻辑的武器在渠道中流通,就说明这个营销团队从上到下已经充满问题。小细节见证大问题,说到逻辑问题,稍微啰嗦了一些,不过还是希望有心的读者仔细检查自己的营销工作,是否在逻辑问题上已经犯了很多低级错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为时不晚。要是身处庐山,难见真相,也不妨与策略方程一起探讨。启示五:症状入手、对号入座前文已经费了大量笔墨来说明,企业没有义务进行广谱教育。那为什么上一章节又仔细强调了科普洗脑的必要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科普洗脑只是前期准备,仅仅洗脑,仅仅科普自然难以将说服进行到极致。当科普洗脑工序将消费者的心智清理一番之后,我们就要抓住机会,深化下一步的说服工作-----症状入手、对号入座。例如针对学生的一篇广告文案:学习吃力记性差-----缺维生素A、C、B1、B6、锌、铁经常感冒易得病-----缺维生素A、C、锌视力减退又偏食-----缺维生素、B1、B2、铁、锌、钙骨骼生长缓慢长不高-----缺维生素A、C、D、锌、钙家长请注意,21金维他能帮你!症状明显、说服直白、说理客观,的确将症状入手、对号入座的策略执行到位。这一系列对象明确、号召明确的广告,使启动地区的销量以每月30%的速度向上递增。启示六:造势运动、顺势起航经历了扎实彻底的科普洗脑和扎实的分众诉求之后,销量已经稳步攀升。随着主力消费群的扩大,处于主力购买群之外的很多游离态消费人群也越聚越多。用什么样的手法让这些游离群体,不再徘徊,产生购买?决定了金维他再一次大范围的市场扩容。可以这么说,烧透了主力购买群,间接培育出游离消费群,但却没有将游离态消费群进一步转化为客观销量,必然是一种“百成功者半九十”的晚节不保。反过来说,很多品牌之所以在一阵喧嚣之后,没有彻底形成市场裂变,很大程度上是在最后消化游离群体的关键环节功亏一篑。那看看当年的金维他项目组是怎么利用有利氛围,向游离群体发起总攻的呢?没别的奇招,就是针对游离态,直接号召,强化决心。在呈现人群和症状之后,强烈质问:“21金维他,你还没吃呀?”。有些业内人士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诉求有些好笑,甚至怀疑,这么土气的表达能打动消费者吗?在这里,我们可以非常客观的告诉各位,回顾金维他攻城夺池的整个历程,唯有这段质疑篇投放的区间,销量增长最为迅猛。尤其是那位戴眼镜老太太的质疑,最具杀伤力。一方面,强烈的质疑,已经替消费者拿了一半主意;其次,在质疑前,又有充分的理由,让人在短短30秒密不透风的说服逻辑中无处可逃(不像随后很多跟风品牌“你还没……”的模仿,无源之水,效果除了搞笑之外,别无收获);第三,邻居大婶模样的演员,热情中沁透着肯定的关切,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样的关切甚为奏效。因此,我们认为,在市场孕育到一定阶段,营造风潮,强烈造势,果断号召;不仅是品牌品质信息与市场决心的表现,更是大范围上量的有效手段。当然,这里面有三个环节一定要慎重把握:1、造势时机。基础说服是否已经扎实。广告一上手就造势,那明显是在吹牛。2、号召聚焦。吹多少级的风?吹那个方向的风?必须前期进行准确定位。千万不能今天西北风,明天东南风,那自然比较徒劳。3、逻辑扎实。向谁吹风?吹什么样的风?用什么样的素材为基础?都必须有周密的逻辑处理。例如非典期间,金维他的迎风造势就是借助非典风潮,让人们意识到补充维生素的重要性,将内心的恐惧与吃21金维他自然对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严冬时节,接着凛冽的寒风,营造京城儿女纷纷购买氧立得的风潮,暗示很多未知情的目标消费群,赶紧参与到替长辈“冬季吸氧护心脑”的行动中来。非典的外因,寒冷的外因,为风潮奠定特别浑厚的事实基础,很容易促动一片。放弃池塘,深海捕鱼;样板市场,稳步起航;需求链条;有机搭扣;科普洗脑,高端工程;症状出发,对号入座;果断造势,倡导流行。这六大市场决策的确创造了从7000万到10个亿的营销奇迹。多年来我们一直凭借这些既有的经验,博取更进一步的成长。当然,我们信赖经验,却并不完全依赖经验,我们总是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