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我市现代服务业的营销战略服务业作为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日益成为影响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而我们国家由于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业的比重平均还不到50%,就莱芜市而言,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小,占比低,还不到30%,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研究分析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其内在规律,对于促进我市服务业的发展有着深刻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档次和水平不断提升;房地产、商务中介、旅游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对工业、农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已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业、扩大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2.15亿元,同比增长17.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7.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20%。服务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发展领域不断拓宽,贡献能力明显增强,在繁荣地方经济、提供财政收入、扩大群众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呈现特点1、总量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加快。“十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42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65.5亿元,年均增长11%。但由于工业产能的迅速释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37.8%下降到2005年的25.6%。进入“十一五”以来,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业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2.15亿元,同比增长17.9%,占GDP比重达到27.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服务业完成投资50.98亿元,同比增长26.91%,占全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0.84%;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1.5%。2、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随着莱钢“十五”期间1000万吨产能的实现和泰钢、九羊等钢铁企业的发展,2007年我市钢铁总量达1400多万吨,与钢铁产业相配套的原辅料供应、生产工艺周转、产成品销售等货运吞吐量约8000万吨,加上煤炭、建材、农副产品等物流量,全市“内生”物流总量已接近1亿吨。与钢铁生产相配套的物流贸易企业达500多家,其中物流企业240多家,年货物吞吐量6000万吨,32家企业年经营额超过5000万元,4家企业年经营额达到2亿元以上。3、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以济青高速南线贯通为契机,以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工业旅游,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已有国家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3处、2A级景区4处、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处。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308.74万人次,同比增长21.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39.83%,旅游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4、商贸流通业日益兴盛,档次明显提高。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1.85亿元,同比增长18.35%。馨百商厦、泰山·盛世嘉园、南方商城、银座城市广场、信誉楼商厦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沃尔玛、贵和、银座、十八乐等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相继落户莱芜,服务领域由单纯购物向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康体一体化发展,服务档次和品位显著提高。5、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兴起。莱芜是全国重要的姜、蒜、葱和花椒“三辣一麻”种植加工储运基地,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拉长产业链。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储运企业发展到1000多家,加工储藏能力超过100万吨,运销量达到120万吨,年出口1.4亿美元。规划建设中的鲁中“三辣一麻”商贸物流园,总投资9.86亿元、建筑总面积65.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鲁中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商贸流通集散地。6、服务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北部生态旅游、西部姜蒜加工储运、南部钢铁加工物流“三大特色产业板块”规划建设进展顺利,莱城、钢城两个区列入全省重点服务业城区,雪野旅游区、齐鲁钢铁物流园列入全省重点服务业园区,莱芜市商业银行、莱芜市农村信用联社、山东鲁中钢铁物流有限公司列入全省重点服务业企业,载体建设方兴未艾,全市服务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3二、存在问题其原因分析我市服务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服务业的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起步晚,速度慢。“十五”以来,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2.7%,比GDP年均增幅低3.1个百分点。(二)总量小,比重低。2007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在全省各市中最小;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11.3和5.4个百分点,较2000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三)结构不合理,档次较低。批零贸易、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科技信息、教育、文化、金融、中介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不强,缺少龙头骨干企业和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四)投入不足,开放度低。“十五”以来,全市服务业共完成投资193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2%,低于二产43.7个百分点。07年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84%,分别比全国、全省同期投资比重平均水平低6.4个和24.5个百分点。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小,开放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融入全省、全国服务业经济体系的能力还不强。(五)人才匮乏,缺少智力支撑。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现代物流、国际商务、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的高端人才十分匮乏。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的存量与增量都不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六)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社会各界对发展服务业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重工轻商”、“重农轻商”、“重生产轻服务”的意识仍普遍存在,对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发展潜力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观念保守落后,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做大做强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多。各级制定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够有力,服务业发展仍存在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三、我市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既存在不利因素,也有良好条件。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条件多于困难,发展形势整体向好。(一)全球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服务业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继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热潮之后,服务业跨国转移已成为新的趋势。目前,服务业领域的跨国投资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60%左右,成为跨国投资的最大热点;到2010年,国际服务业外包规模将达到20万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国内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电信业将不同程度地对外资开放,有序发展外资商业批发企业、大型连锁商店和配送中心,鼓励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到国内设立物流企业,积极推进旅游业利用外资,扩大运输、建筑、律师、会计、咨询等行业的对外开放,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领域引进外资。我国服务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国内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服务业将成为吸引和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国内服务业将有更多机会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资金、业态,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二)国家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2007年,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实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鼓励支持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对旅游、中介、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在市场准入、税费优惠、金融支持、土地供应等方面将给予重点扶持。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为加快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三)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为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东北临渤海,北接京津冀地区,东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紧密相连,西与中原城市群遥相呼应,是中国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重要地域,在全省“一体两翼”发展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济青高速公路南线,我市与济南可在40分钟车程内互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接轨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全省“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将推动我市以现代物流、旅游、房地产、商贸、科技信息、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服务业率先发展,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5(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世界产业发展的规律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策划、信息咨询、金融服务和下游的物流、配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依靠制造业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工业产品的附加值50%产生在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生产服务环节,工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拉动系数为1:1。目前,我市工业化率已达到60%以上,但生产性服务业仅占服务业的30%左右,据测算,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尚有100多亿元的增长空间。同时,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我市“十一五”期间城镇化率每年将提高2个百分点,每年可拉动消费增长4个百分点。在城乡加速融合的城乡一体化新阶段,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其它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城市的载体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服务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五)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市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2元,人均储蓄达到13738元。消费升级和消费需求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居住、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娱乐、保健等发展性、享受性生活资料和精神服务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和持续扩张,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新特征。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劲的消费需求,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加快发展服务业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1、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三次产业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一般在温饱问题未解决前,首先发展农业;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重点发展工业;在工业化的中后期(一般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0%左右,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随着全社会对生产生活服务的要求逐步提高,服务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序演变,由最初的“一、二、三”,过渡到工业化时期的“二、三、6一”,最终演变为“三、二、一”的结构,服务业超过制造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据统计,现在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其中发达国家的比重更高,如美国约为80%,英国约为73%,日本约为69%,韩国约为63%;国内的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约为68%,广州约为60%,上海约为50%。可见,发展服务业是经济步入较高阶段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2、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较高,是制约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矛盾。服务业新型业态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发展服务业既是我市调整经济结构的重中之重,同时又能够有效降低能源资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