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项目申请书培养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申请人鲁顺保指导教师郭晓敏专业森林培育年级2008级研究方向人工林现代培育理论与技术联系电话13197911018电子信箱luxunbao8012@tom.com填表时间2008.10.8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制表1一、指导教师简况姓名郭晓敏出生年月1956.11性别女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首任博导年月2003.9电话0791-3813337现任职务(含学术团体)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林地养分管理、经济林培育、地力维持和植被恢复重建。曾何时到何处学习、进修、高访、合作科研等2006年赴加拿大UBC大学林学院从事森林土壤及养分管理方向研修1年。代表性学术成果(限填五项)(1)郭晓敏牛德奎刘苑秋StudiesonWaterandSoilConservationintheDevelopingFruitEstateinGannanandtheComprehensiveTechniqueofFruitManagement《SoilErosionandDrylandFarming》339-345,CRCPressCLL,U.S.2000年(“ISTP”2001光盘收录)(2)郭晓敏等毛竹笋材两用林平衡施肥技术与效应研究《森林土壤质量演化与调控》科学出版社2002(3)郭晓敏毛竹林平衡施肥及营养管理研究博士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发表)2003(4)郭晓敏牛德奎ResearchontheRestoringTechniqueofVegetationontheErodedRedSoilinJiangxiandtheBenefitfromItsComprehensiveHarnessing《SoilErosionandDrylandFarming》331-338,CRCPressCLL,U.S.2000年“ISTP”2001光盘收录(5)郭晓敏StudyofBalancedFertilizationTechnologyandNutrientManagementforbambooForest.2006..美国费城,第18届世界土壤科学大会交流发表在研科研项目项目、课题名称(下达编号)项目来源项目起讫时间本人排序科研经费(万元)30860226国家自然基金2009-2011第一24030008江西省科技厅学科带头人项目2004-2007第一2520041A0500200江西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2004-2008第一1762003IA0400103省科技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2002-2006第一720050410002国家教育部博士基金项目2006-2008第一6Jiangxi200701国际合作项目2007-2010第一182二、申请人简况姓名鲁顺保学号102008013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6.9入学时间2008.9本科毕业学校江西农业大学入学时间1998.9硕士毕业学校贵州大学入学时间2003.9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成绩良好注:需提供原始证明材料近三年内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名称发表刊物名称及收录情况发表日期(含卷、期号及页码)华东黄杉ISSR引物反应体系的优化与筛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6)1021-1025南方红豆杉种子中发芽抑制物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4):51-56南方红豆杉种子透性及甲醇浸提液的生物测定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3):383-388南方红豆杉种子胚乳中发芽抑制物的活性林业科技开发2007.21(3):55-57N,N′-二苯基-2,3,5,6-二酰亚胺基环己基-1,4-二酸的合成化学试剂2007.29(10):617-620突托蜡梅ISSR引物反应条件的优化与筛选武汉植物研究2008.26(3):245-250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内蕨类物种的多样性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2):246-251立地条件与毛竹竹材密度和纤维形态关系初探福建林业科技2008.35(1):55-58,139立地条件对毛竹化学性质影响的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1):79-83立地条件对毛竹竹材生物量的影响浙江林业科技2008.28(4):22-27一种新型的聚酰胺预聚物——对二甲酰氯基二苯氧基乙烷/丁烷的合成化工新型材料2008,36(5):13-14[Co(bamp)(camp)Cl][ZnCl4]配合物的合成、分离与NMR结构解释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4):494-500大学本科至博士期间的个人履历起止时间主要学习或工作经历1998.9-2002.7江西农业大学2002.7-2003.9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9-2005.7贵州大学2005.7-2008.9江西师范大学2008.9-江西农业大学申请资助经费总额3(万元)预计完成时间:2010.9第一阶段1(万元)第二阶段2(万元)3三、个人陈述和申请理由本人申请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设立的“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项目”,一方面希望通过项目的资助对本人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研究加以强化促进,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通过项目的高要求,对自身的前期研究工作、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加以验证。本人就博士学位论文“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均匀性研究”申报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养计划项目,现将本人的申请理由陈述如下:1、本人所具备的研究基础和知识积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本人2002年林学专业毕业,在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从事毛竹研究工作,工作期间先后参与竹类研究所的国家、省级课题2项,2003年录取森林培育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毛竹无性系选育研究,硕士期间共发表论文4篇,因成绩优秀并于2005年提前一年完成硕士论文学习。同年进入江西师范大学毛竹科研及教学工作,并参加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省自然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17篇。自研究生学习及工作以来,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比较系统的毛竹研究方法。此外,本人本科、硕士以及现在进行的博士论文均为毛竹研究,这就使得博士论文的研究工作具备更扎实的研究基础,课题研究更容易入手。2、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和试验材料的重要性,为项目创新性成果提供了平台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材料为我国分布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蓄积量最多、经济价值最高的一个材用和笋用竹种——毛竹,它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项目的研究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导师对毛竹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基本摸清了集约经营毛竹林的养分特征和配套栽培技术,为毛竹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较全面地了解了毛竹林地包括N、P、K、Ca、Mg、S、Cu、Fe、Zn、Mn、B、Mo等12种大、中、微量元素交互作用规律。揭示了毛竹林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及其限制因子对毛竹笋材生长过程的影响作用;对江西省毛竹林集约(施肥)、一般(垦复)、粗放(天然)3种不同经营类型的养分特征和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在养分供需中的作用来探讨和解决毛竹林经营中土壤质量退化,养分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出分类经营,集约管理是当前南方毛竹林生产经营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些研究工作的积累,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研究基础,为项目创新性成果提供了平台。3、项目的目的意义、研究目标、特色与创新点(1)研究意义毛竹林以其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收益大等特点,成为江西省重要的森林资源,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多年来,江西省毛竹的资源优势并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这种落后的经营思想和生产上的粗放管理,及“只取不予”的掠夺式经营造成了毛竹林经营效益不佳,土壤中养分输出大于输入,竹子越砍越小,产量逐代下降,竹林土壤营养含量不同程度地下降,导致地力衰退严重,竹林生产力低下。开展毛竹林应用基础科学研究,探讨和解决毛竹林经营中土壤质量退化,养分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对毛竹林实行分类经营,集约管理,尽快提升毛竹林质量、产量水平,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是当前南方毛竹林生产经营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今年冬季由于长期低温冰冻气候造成江西毛竹林毁灭性损失的背景下,研究毛竹林不同经营类型林地土壤质量,及选择快速恢复竹林的营养管理措施和养分模式的理论基础,对有针对性的制定毛竹林不同经营类型快速恢复养分的措施及今后对不同经营水平竹林冻害的防御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2)研究目标4通过在江西毛竹林产区选择集约(施肥)、一般(垦复)、粗放(天然)3种经营类型布置定位的小区试验,研究江西省毛竹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变异尺度;研究土壤养分库的变异和演变规律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和消长与毛竹生产力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对不同经营模式和集约施肥方式下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行预测和评价,研究竹林生态系统中主要土壤养分元素的迁移特性,揭示影响毛竹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变异和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及土壤养分在竹林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探讨不同经营类型毛竹产区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趋势,建立江西省毛竹林不同经营类型生态系统中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土壤养分库的最佳利用模式。为土壤养分高效利用和提高我国林地长期生产力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制定适宜的营养管理措施,促进灾后竹林恢复和重建,维持我国毛竹林生产的集约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3)特色与创新点目前,关于土壤养分变异性的研究成果在农业上已非常普遍,但林业上此项研究却鲜有涉及,对毛竹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研究更无报道。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综合运用森林培育学、森林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计算机科学和森林生态学等多学科方面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交叉研究。选择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实现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来研究林地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时空动态,在研究方法上,开辟林地养分空间变异研究的新思路,丰富土壤学内容,探求森林土壤和林木营养研究的新方法移植和创新。在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开拓林木营养管理新的研究领域,解决森林培育学应用基础问题,深入研究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土壤NPK养分特征与毛竹生产量的相关性,揭示毛竹林土壤养分变异规律及其机理。就理论与方法而言,已经大大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森林培育学研究领域,其研究的理论成果不但可以成为森林培育学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揭示毛竹林地力衰退成因和掌握不同经营类型竹林营养管理的生态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林业生产,为毛竹林实现可持续经营,采取适宜经营类型和制定营养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4、导师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方向的优势,可以确保创新性的成果与较高质量的博士论文的完成与论文的发表(1)导师和主要成员自1995年开始进行国际合作项目“毛竹笋用林养分变化规律及合理施肥研究”,“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养分管理研究—江西监测村”及“江西省主要红壤类型养分变化对主要营林类型影响的研究”等养分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本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多项研究成果,并有稳定的研究队伍。(2)导师和主要成员在开展中加合作项目“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养分管理研究—江西监测村”和“毛竹平衡施肥养分管理研究”的实践中,已对集约经营林地养分空间变异及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并在相关刊物上发表文章,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以为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养分空间变异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3)导师于2006年赴加拿大UBC大学林学院从事森林土壤及养分管理方向研修1年。期间重点关注国际上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研究趋势并参与了导师的相关研究课题,同时潜心研究并收集了大量资料,为开展此项研究积累了经验和打下了良好基础。(4)通过中—加合作项目10年多的深入研究,在我省奉新、铜鼓、靖安等毛竹主产县进行了包括毛竹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基本摸清了集约经营毛竹林的养分特征和配套栽培技术,为毛竹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