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暖系统的组成:热媒制备设施/热源;热媒输送管道;热媒利用设施/散热设备。2.供暖方式:局部供暖,集中供暖3.供暖系统的分类(集中供暖)按热媒分:热水供暖系统;蒸汽供暖系统;热风供暖系统。按散热方式分:对流供暖-散热器供暖系统;辐射供暖-金属板辐射或顶棚、地板辐射。4.我国的“暖通规范”采用了不保证天数的方法确定北方城市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w’5.“暖通规范”规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6.地面传热系数室内的热量通过地面传至室外,传热量的多少与地面距外墙的距离有关,距外墙近的地面向室外传递的热量多,热阻小而传热系数大;距外墙远的地面传热量少,热阻大而传热系数小,地面距外墙距离超过8m后,传热量基本不变。7.由于室内空气对流作用的影响,房间上部空气温度高于室内计算温度,使围护结构上部实际传热量大于按室内计算温度计算的传热量,为此需要进行高度附加,附加率应为正值。8.计算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时应注意:1)上述公式不适合于计算窗、阳台门和天窗的最小传热阻。2)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计算结果小5%。3)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4)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9.冷风渗透耗热量影响因素:门窗构造、门窗朝向、室外风向和风速、室内外空气温差、建筑物高低以及建筑物内部通道状况等。10.散热器的内表面一侧是热媒(热水或蒸汽),外表面一侧是室内空气,11.对散热器的要求:1)热工性能好2)金属热强度大。3)要求散热器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承压能力高,价格便宜,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4)散热器规格尺寸应多样化,结构尺寸小,少占有效空间和使用面积。5)外表面光滑,不易积灰,积灰易清扫,外形美观,易于与室内装饰相协调。12.铸铁散热器:优点:结构简单,防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以及热稳定性好。缺点:金属耗量大,金属热强度低于钢制散热器。13.钢制散热器与铸铁散热器相比有如下特点:1)金属耗量少2)承压能力高。3)外形美观整洁,规格尺寸多,少占有效空间和使用面积,便于布置。4)除钢制柱型散热器外,其他钢制散热器的水容量少,持续散热能力低,热稳定性差,供水温度偏低而又间歇供暖时,散热效果会明显降低。5)钢制散热器易腐蚀,使用寿命短。14.散热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性的条件:1、选择散热器时应考虑系统的工作压力,选用承压能力符合要求的散热器;2、有腐蚀性气体的生产厂房或相对湿度大的房间,应选用铸铁散热器;3、热水供暖系统选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取防腐措施;4、蒸汽供暖系统不得选用钢制柱型、板型、扁管型散热器;5、散发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生产厂房,应选用表面光滑,积灰易清扫的散热器;6、民用建筑选用的散热器尺寸应符合要求,且外表面光滑、美观,不易积灰。15.影响散热器传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另外散热器的材质、几何尺寸、结构形式、表面喷涂、热媒种类、温度、流量、室内空气温度、散热器的安装方式、片数等。16.国际化标准组织(ISO)规定: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的实验,应在一个长×宽×高为(4+0.2)m×(4+0.2)m×(2.8+0.2)m的封闭小室内,保证室温恒定下进行,散热器应无遮挡,敞开设置。17.实验测定散热器传热系数时,散热器与支管的连接形式为同侧上进下出,这种连接形式散热器外表面的平均温度最高,散热器散热量最多。18.散热器每组片数或长度只能取整数,“暖通规范”规定,柱型散热器面积可比计算值小0.1m2,翼型或其他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可比计算值小5%。19.散热器的布置:(1)散热器一般应安装在外墙的窗台下(2)为防止散热器冻裂,两道外门之间不允许设置散热器。3)散热器一般采用明装,内部装修要求较高的营房可采用暗装。4)在垂直单管和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以串联连接;贮藏室、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可与邻室串联连接。两串联散热器之间的串联管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以便水流畅通。(5)在楼梯间布置散热器时,考虑楼梯间热气流上升的特点,应尽量布置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布在下部各层。(6)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二柱(M132型)--20片;柱型(四柱)--25片;长翼型--7片。20.辐射供暖和对流供暖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1、在相同舒适感的前提下,辐射供暖的室内空气温度可比对流供暖时低2~3℃,室温降的结果可以减少能源消耗。2、辐射供暖时人体具有最佳的舒适感。3、辐射供暖方式较对流供暖方式热效率高。4、辐射供暖系统由于地面层及混凝土层蓄热量大,间歇供暖时,室温波动小,热稳定性好。5、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方便于分户热计量和控制。6、辐射供暖不需要在室内布置散热器,少占室内的有效空间,也便于布置家具。7、辐射供暖减少了对流散热量,室内空气的流动速度也降低了,避免了室内尘土的飞扬,有利于改善卫生条件。8、辐射供暖系统比对流供暖系统的初投资高。21.暖风机优点:热风供暖是比较经济的供暖方式之一,其对流散热量几乎占100%,具有热情性小,升温快,室温分布均匀,室内温度梯度小,已设备简单,投资少。22.暖风机适用场合:适用于耗热量大的高大厂房、大空间的公共建筑、间歇供暖的房间,以及由于防火防爆和卫生要求必须全部采用新风的车间等。23.离心式(大型)暖风机:由于大型暖风机的风速和风量都很大,所以应沿房间长度方向布置。出风口距侧墙不宜小于4m,气流射程不应小于房间供暖区的长度,在射程区域内不应有构筑物和高大设备,暖风机不应布置在房间大门附近。24.热水供暖系统按系统循环动力不同,可分为重力(自然)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靠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的系统,称为重力循环系统;靠机械(水泵)力进行循环的系统,称为机械循环系统。按系统的管道敷设方式不同,可分为垂直式系统和水平式系统。按热媒温度不同,可分为低温热水供暖系统(热水温度低于100℃)和高温热水供暖系统(热水温度高于100℃)25.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系统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当水在锅炉内加热后,水的密度减小;在散热器内被冷却后,水的密度增加。整个系统将因供回水密度差的不同而维持循环流动。维持该系统循环流动的压力称为自然作用压力。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水温(水的密度)在循环环路的变化。26.起循环作用的只有散热器中心和锅炉中心之间这段高度内的水柱密度差。27.为了使系统内的空气能顺利地排除,对于上供下回式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其供水干管必须有向膨胀水箱方向上升的坡向,其坡度宜采用0.5%~1.0%;散热器支管的坡度一般取1%。28.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双管系统特点:各层散热器都并联在供回水立管上,热水直接流经供水干管、立管进入各层散热器,冷却后的回水经回水立管、干管直接流回锅炉,如果不考虑水在管道中的冷却,则进入各层散热器的水温相同。29.在双管自然循环系统中,虽然各层散热器的进出水温相同(忽略水在管路中的沿途冷却),但由于各层散热器到锅炉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同,所以上层散热器环路作用压力大于下层散热器环路作用压力。如果选用不同管径仍不能使上下各层阻力平衡,流量就会分配不均匀,出现上层过热、下层过冷的垂直失调问题,楼层越多,垂直失调问题就越严重。进行双管系统的水力计算时,必须考虑各层散热器的自然循环作用压力差,也就是考虑垂直失调产生的附加压力。30.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特点:热水进入立管后,由上向下顺序流过各层散热器,水温逐层降低,各组散热器串联在立管上。每根立管(包括立管上各组散热器)与锅炉、供回水干管形成一个循环环路,各立管环路是并联关系。31.自然循环系统的作用压力一般不大,所以水在管路内产生的附加压力不应忽略32.机械循环系统与自然循环系统的主要区别如下:1)循环动力不同。2)膨胀水箱连接点和作用不同。机械循环系统膨胀水箱设在系统的最高处,水箱下部接出的膨胀管连接在循环水泵入口前的回水干管上。其作用除了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外,还能恒定水泵入口压力,保证水泵入口压力稳定。3)排气方式不同。33.为什么机械循环系统不能像自然循环系统那样,将水箱的膨胀管接在供水总立管的最高处?答:膨胀水箱是一种最简单的定压设备,可以保证系统中各点的压力稳定,使系统压力分布更合理。机械循环系统如果像自然循环系统那样,将膨胀水箱接在供水总立管上,如右图所示。此时定压点在图中O点处,定压点O处的静水压力(即hj段水柱高度)较小,hj段水柱压力将用来克服管路系统中的流动阻力。因机械循环系统水流速度大,压力损失也较大,当供水干管较长,定压点压力hj只够克服OF段阻力时,在FD段将产生负压,空气会从不严密处吸入,如果在D点装设集气罐或自动放气阀,此处不仅不能排除空气,反而会吸入空气。若该处压力低于水在供水温度下的饱和压力时,水就会汽化。这种错误的连接在运行中还会造成膨胀水箱经常满水和溢流,甚至导致系统抽空排空,不能正常工作。34.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接管道敷设方式不同,分为垂直式系统和水平式系统。35.机械循环单管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形式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形式。36.建筑物设有地下室或平屋顶建筑物顶棚下不允许布置供水干管时,可采用双管下供下回式系统37.与上供下回式系统相比,双管下供下回式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主立管长度小,管路的无效热损失较小。2)上层的作用压力虽然较大,但循环环路长,阻力也较大;下层作用压力虽然较小,但循环环路短,阻力也较小,这可以缓解双管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3)可安装好一层使用一层,能适应冬季施工的需要。4)排气较复杂,阀件、管材用量增加,运行维护管理不方便。38.中供式系统将供水干管设在建筑物中间某层顶棚之下。39.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系统供水干管设在所有散热设备之下,回水干管设在所有散热设备之上,膨胀水箱连接在回水干管上。40.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系统的特点是:1)水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均为自下向上流动,有利于通过膨胀水箱排空气,不需要增设集气罐等排气装置。2)供水总立管较短,无效热损失少。3)底层散热器供水温度最高,可以减少底层房间所需的散热面积,有利于布置散热器。4)该方式比较适合于高温水供暖,由于温度低的回水干管在顶层,温度高的供水干管在底层,系统中的水不易汽化,可降低防止水汽化所需的水箱标高,便于用膨胀水箱定压,减少设高架水箱的困难。5)下供上回式系统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远低于上供下回式系统。在相同的立管供、回水温度下所需的散热面积会增加。6)该系统多采用单管顺流式,热水自下向上顺序流过各层散热器,水温逐层降低。41.确定高层建筑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时,冷风渗透耗热量的计算须考虑风压和热压的共同作用。42.进行管路布置时,应考虑到高层建筑供暖系统管道和设备的承压能力,热水供暖系统始终是充满水的43.室内热本供暖系统管路敷设要求:1)上供下回式系统的顶层梁下和窗顶之间的距离应满足供水干管的坡度和集气罐的设置要求。集气罐应尽量设在有排水设施的房间,以便于排气。2)管路敷设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局部向上凸起,以免形成气塞,在局部高点处,应考虑设置排气装置。3)回水干管过门时,如果下部设置过门地沟或上部设空气管,应考虑好泄水和排空气的问题。4)立管应尽量设置在外墙角处,以补偿该处过多的热量损失,防止该处结露。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单独设置立管,该立管上各组散热器的支管均不允许安阀门。5)室内供暖系统的引入管、出户管上应设阀门;划分环路后,各并联环路的起、末端应各设一个阀门;立管的上下端应各设一个阀门,以便于检修、关闭。当有冻结危险时,立管或支管上的阀门至干管的距离不应大于120mm。6)散热器的供、回水支管考虑避免散热器上部积存空气或下部放水时放不净,应沿水流方向设下降的坡度,如图2-30所示,坡度可取为0.01。7)穿过建筑物基础、变形缝的供暖管道,以及镶嵌在建筑结构里的立管,应采取防止由于建筑物下沉而损坏管道的措施。8)供暖管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