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史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前言地方志作为全面系统记述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续编一部高质量的《供销社志》(1993-2013),有利于传承和彰显传统文明,有利于地委、行署的科学决策,有利于外界对供销社系统的全面了解,有利于提升阿克苏地区供销社在区内外的知名度。为了全面、客观地记述阿克苏地区供销社的历史与现状,地社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先后下发了两个文件,重申编志工作的重要性,并决定今天在此举办史志编撰培训班,希望我们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工作任务按照社党委、理事会对供销社1993—2013年社志编纂工作总体安排,收集、整理和归档在社志编纂过程中获得的文字、图表、照片、音像和实物等资料;按时、保质完成供销社第二轮社志编纂工作;同时注重社志资源的开发利用。编纂史志的指导思想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修志思路要明晰,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好修志原则和方向,做到志书的主题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坚持改革开放主线;除此之外,我们编修公司志,还要修出公司的亮点和特点。把握好发展脉搏,主干分明,兼收并蓄,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发展成就、经验和教训。尤其在遇到歧见的时候,把握原则和方向更显重要。编纂史志的指导思想二是要解决思想方法问题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去认识历史,用历史的眼光还原历史,而不是简单化地用今天的眼光去取代和评说历史。必须尊重历史的思想,在史志编修中十分重要。我们修志,首先是在为置业公司的事业树碑立传,这一点指导思想要明确,这也是客观事实。历史进程会有曲折,不如实反映曲折的历史,一定是不真实的历史,起码是不完全的历史。一些已经产生过社会影响或有很多人知情的史实,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背景,如果在史志中无迹可循,事实上也是并不明智的。涉及敏感问题,应该遵循史学规律,不宜简单规避。第一章地方志资料的基本概念地方志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的功能是资治、教化、存史,其中存史是地方志最主要的功能。资治、教化是在地方志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基础上实现的,所以存史是地方志存在的根本。修志就是要留下历史的真实记忆,这就要求志书记录的是第一历史,就是原始资料。因此搜集掌握原始资料就是每一位资料工作者的使命。第一节资料的种类一部志书的内容是否翔实,其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是否鲜明,取决于修志者是否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和正确处理与运用了资料。什么是资料?简而言之,志书资料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地情信息。地方志的资料来源广泛,多种多样。概括地讲地方志资料主要包括三种:文字资料、口述资料、实物资料文字资料志书资料主要来源于文字资料,而文字资料主要来源于档案资料、报刊资料和图书资料。文字资料以其数量大、内容丰富而成为编修地方志的重要资料或称基础资料。按种类划分主要包括5种:档案资料、资料性图书、报刊杂志、私人著述、统计资料。档案资料:包括地委、行署和地社党委、各项命令、通知、公告、批文、统计报表、会议记录、任免名单、法规、制度、工作细则、计划、总结以及其他各种文字记录资料。档案资料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它不仅史料丰富,可靠性较高,搜集起来容易,而且还能为搜集其他资料提供线索。资料性图书:对于供销志而言,几乎所有具备史料价值的图书都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地区及地区供销社出版或组稿出版的有关书籍、专著、文献汇编等,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各方面史料,可供我们参考取用。特别是资料性图书,其中包含大量第一手资料。如《阿克苏年鉴》、《美丽阿克苏》等,还包括资料性工具书,如名人辞典、地名辞典等报刊杂志:在断限范围内的各时期报刊上的有关报道、文章等。报刊资料中也可寻觅到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虽然新闻报道的体裁与志书不同,但它也是基于真实事件基础上完成的。不仅能提供资料,还可为资料收集工作提供重要线索。总之,图书报刊是编志所需资料的重要来源。旧志书、史书、资料汇编或资料工具书年鉴、私人撰著、族谱、各种报纸杂志,都有对地方、自然和社会不同程度的记述,“群书采录”,从中可以汇集起丰富的资料。私人著述:名人笔记、回忆录、传记等。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当事人的社会活动轨迹,可信度较高,与口述资料具有同等价值,成为修志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可归类于口述资料中。统计资料:社会各业的统计资料,能准确直观的反映事物的规律和面貌,可以有效的补充文字资料内容。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数字和统计图表。它是由统计部门或企事业部门汇编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统计数字、图表是观察、研究社会或一个部门发展变迁的主要资料。口述资料又称“活”资料,是指存在于流传于人们口头上的资料,能够为一些湮灭的史实提供重要线索,成为修志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口述资料主要来源是当事人回忆。有些事件发生年代并不久远,但其经过情况却不见记载,或者记述不清楚,而当事人或知情者仍然健在,他们的回忆往往有助于廓清史实。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当事人回忆本身存在客观和主观原因,口述资料需慎重采用。实物资料指各类凭证、票据、文物、多媒体资料等,其中凭证、票据、文物等在志书中都以照片的形式反映。实物资料通过对实地、实物的考察、测绘、拍照、录像等,形象生动,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事件和事物的面貌、本质和特征。实物资料的作用是揭示历史文化信息。一张照片胜过若干文字。第二节资料的要素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过程、结果。如果说资料是志书的生命,那么时间就是资料的灵魂;而地点、事件、人物、过程等则是资料的血肉。一、时间: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范围:发端、转折、阶段、结果。二、地点: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范围:发端、转折、阶段、结果。三、事件:要给出权威的、准确的概念,重大的政治事件要与党中央作出的定性保持一致。四、人物:事件的主体,注重典型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五、过程:用事实资料记述事件发生、发展以及结果或阶段性结果的具体情况,注重典型事件的记述。六、结果:记述一个历史过程结束的资料。而这个历史过程在断限内基本是一次性的。资料收集方法及要求宁多勿缺,遵循“三先三后”即先近后远,先内后外,先易后难。收集资料的三个方法详独略同,突出特色和变化;以时为序叙述史事,详近略远,忌前后错乱;第二章供销志资料工作供销志资料工作是贯穿修志全过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修志机构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从而才能保证地方志书编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占有全面、系统、客观的地情资料是编纂高质量志书的重要保障。第一节资料工作的特点一、资料工作是编纂地方志书的基础性工作。供销志书的资料工作是修志过程的重要环节,包括:资料工作的组织与计划,资料收集的分类与分工,资料人员的学习与培训,等等。所以,资料工作组织到位与否,质量优劣与否,进展快慢与否,直接影响供销志书编纂工作。二、供销志书编纂工作由四个阶段构成:第一,制定资料收集篇目。原则是门类齐全、统属得当,同时兼顾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资料的搜集。第二,搜集与整理资料。即根据篇目涉及的范围和要求,按志书编纂计划(或资料搜集大纲)查找、搜集各种资料;第三,撰写初稿。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资料收集篇目,使之逐步成为撰写初稿的篇目。同时将整理后的资料,按照志书编纂方案要求,经过科学编排、撰写,使之成为志书初稿。第四,总纂成书。从资料的整体性、科学性、准确性入手,解决志稿中体例、行文,特别是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使志稿成为志书。第二节资料工作的任务和步骤一、资料工作的任务第一,在篇目框架的要求下,最大范围地搜集资料。第二,规范地整理资料。整理后的资料在内容上符合真实、完整、富有特色的要求,在形式上符合条理化、系统化的要求。第三,按篇目框架和撰写要求选取资料。选取的资料符合志书时空范围和篇幅的要求,第四,规范的保管资料。做好资料的登记、分类、保存工作,供志书编纂过程中及结束后修志机构对资料的研究、开发和使用。二、资料工作的步骤1、制订资料收集篇目。按本系统或单位职能和业务范畴制订资料收集篇目,使资料收集工作规范化、条理化。2、按篇目内容向各相关部门分配资料收集任务。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组织一支资料收集队伍。3、开展资料收集人员业务培训。可以参加地区史志办组织的培训,也可以自行开展培训。4、鉴别和整理资料。要求随时鉴别,随时整理和保存,若有条件,可编纂年鉴。在资料收集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可以编纂资料长编、大事记等,为日后撰写志稿做好充分准备。5、选用资料。按照志书既定的篇幅和主题需要选用资料,要选用记述客观事实的资料,不选用评述、议论或描述等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仍需要不断对资料进行补充调整。怎样开展编纂工作首先,理清楚本部门在这20年里的机构沿革,即组织机构发生过哪些变化?变化的时间,变化的内容。理清机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理清部门职责范围、工作内容的变化以及领导人、职工人数及构成情况的变更。其次,列出本部门20年来所开展的重要工作(根据本部门的职责范围分门别类,如:管理方面,质量控制方面,降成本方面等等),列出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过程、工作起始和完成的日期、工作业绩和成效。其中,哪些工作的推进,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即创新的)战略思维、管理方法、技术措施甚至上升到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水平。当然,出于尊重历史、真实反映历史的原则,如果部门在20年里发生过较大的事件、事故、工作失误(挫折),或者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以后被认定为错误的事情,也要记录下来。开展了以上两项工作,等于开列了一张需收集、查询的资料清单,同时也就知道了哪些资料是必不可少的重点资料,这样收集资料就变得有的放矢了。拟定篇目大纲第三节资料工作的总体要求一、资料工作要有制度保障。各级修志机构,可制定资料工作细则,为资料工作人员“全面地搜集资料”创造便利条件。二、资料工作人员要专业化。一是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迷信,不盲从,顾全大局。二是敏锐的资料意识。培养对资料的敏感性,能够随时随地发掘身边有价值的资料,并及时收集积累。三是弃而不舍的敬业精神。追求资料的真实、系统、完整,尽量避免资料的遗漏、缺失和讹误现象。三、资料工作要标准化。将人的管理、资料管理、运作管理纳入有序操作之中。四、资料工作要倡导协作精神。提倡实际工作中的协作配合。“三凡是”原则,即:凡是修志办要求的资料,我们有的,全部提供;凡是修志办要求的资料,我们没有的,一定要想方设法研究解决;凡是修志办送交征求意见的材料,一定要认真阅读认真反馈。第三章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的原则:广征博采、有闻必录、巨细皆收。这个原则是从古至今方志界的共识。清乾隆年间的方志学家章学诚认为:一方之文献,若不及时搜罗,资料的利用将捉襟见肘,而未能及时收集的资料将被淹没而不再为人所知。第一节资料收集的范围一、时空范围:要把握好区域性、时限性、广泛性,就行业(专业)志而言还具有行业(专业)性等几方面。关键是收集的资料要具有地方特点、时代特征、行业特色。重点把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二、纲目范围:为收集资料要设计制定资料收集篇目或提纲,以确定资料收集方向,把握各类资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明确工作分工,使资料工作有序开展起来。第二节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搜集资料是修志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要求面向重点,抓住本质,围绕主题,宁多勿缺。几种常见的收集方法一、发动系统内部广泛参与修志工作。要明确修志工作不仅仅是本单位修志机构的事,而是全系统或单位需要共同参与的工作。二、外出查访:以外出查阅、走访、座谈等形式收集资料。三、行文征集。对难度较大的资料向有关人士或部门以信函的形式征集或以征稿启事的形式向社会征集。四、利用地情资源:充分利用方志馆馆藏资料以及图书馆、档案馆的地情资料库等地情资源,我国已有数十个省份建立了方志馆,北京也将建立方志馆,还有省情、地情资料库以及各行业所建的数据库等,它们声、像、图、文并茂,应用方便。五、实地考察。是发现新资料和考证现有资料真伪的重要方式。实地考察应有针对性,不可乱跑,更不可以把道听途说、走马观花所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