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案例--------------------------------------------------------------------------------案例1欧盟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概要】2006年3月我国出口的皮鞋在欧洲遭遇反倾销,在西班牙和罗马等地还被烧毁,这带给我们一些深思。【案情】北京时间2006年3月23日晚,欧盟委员会批准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加征进口关税,欧盟认定两国的皮鞋以不合法的低价在欧盟市场销售。根据这一决定,在从4月7日起的6个月时间内,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的反倾销税将逐步提高,最终将从目前的4.8%过渡到19.4%;对越南产皮鞋的反倾销税将从4.2%过渡到16.8%。不过,皮革儿童鞋和高科技运动鞋不在此列。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随后发表声明称:欧盟并没有将矛头指向中国和越南先天具备的竞争优势,针对的只是不公平的贸易扭曲行为。此前的3月16日,欧盟反倾销委员会针对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对中国鞋类制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进行了秘密投票。在欧盟25个成员国中,3个国家投票赞成对原产于中国的廉价皮鞋实施制裁;9个国家投了反对票;11个国家宣布弃权;2个国家没有投票。但是根据反对者不超过半数就算通过的规则,分析人士当时预测欧盟委员会的投票将会正式通过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英国的零售商认为,此举意味着商店里出售的每双鞋子增加5英镑(1英镑约合人民币13.54元)的成本。他们和进口商、批发商和消费者一道对欧盟委员会即将采取的行动进行反击。他们的理由是,政府在努力保护那些不能独立生存的产业,却把高昂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欧洲鞋业大国意大利的制造商们动作频频,他们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呼吁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对中国鞋采取坚定、勇敢、迅速的行动。意大利贸易团体ANCI认为,这一行业有60万个工作岗位,2005年已经有7500人失去工作。然而一位英国零售组织的顾问称“这么说太虚伪”,因为意大利的公司同样以低成本挤压得北美和东欧的制造商关门。中国鞋的相关事件:2005年12月,意大利鞋业制造商协会指责中国制鞋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镍及其他有碍健康的有毒化学物质,意大利卫生部近日已针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展开调查。据海关的统计,2005年1-10月我国出口到欧盟的鞋类产品数量达到8.05亿双,增长19.2%,其中出口大意大利的有9000多万双,占到11%以上。过去两年里,中国鞋在意大利市场的占有率猛增700%,这让一向以制鞋业为骄傲的意大利鞋匠们不满。俄罗斯时间2005年3月12日晚,莫斯科税警强行拉走温州鞋类出口企业的货物,涉及温州企业20多家。当地温州鞋商已联合起来,聘请俄罗斯律师,准备起诉俄罗斯税警。事件的起因是俄罗斯驻华代理商务代表戈利科夫承认俄罗斯国内有一些通过不当手段办理货物进口的清关公司,使一些进入俄罗斯的商品进关手续不全,税收不足。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东部小城埃尔切中国鞋城约400名不明身份西班牙人聚集街头,烧毁一辆载有温州鞋集装箱的卡车和一个温州鞋商的仓库,造成约800万元人民币损失。2004年1月8日,尼日利亚政府发布“禁止进口商品名单”,温州鞋名列其中。2003年冬,20多家温州鞋企的鞋类产品在意大利罗马被焚烧。损失不详。【分析】我国的鞋子倾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自由竞争,多头对外2、企业盲目扩大生产.鉴于此,我国应当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贸易状况: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非法竞争。2、建立广泛、灵敏的信息网络,为企业及时提供国际市场行情,增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3、推行出口配额有偿招标。案例2中国彩电在欧洲的惨痛教训【概要】中国的彩电在欧洲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但多家企业均认为这一惩罚措施不会对自己的经营带来太直接的影响,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呢?【案情】1992年11月25日,欧盟对中国彩电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涉及中国42厘米以上大彩电;1994年10月,欧盟对中国所有出口企业统一裁决,税率为28.8%;1995年4月1日欧盟对该案终裁,对所有的中国企业征收25.6%的最终反倾销税率;1995年5月欧盟提出对小彩电反倾销案的复审请求,延续达40个月之久;1998年12月2日,欧盟决定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彩电征收44.6%的反倾销税率;2002年8月,欧盟发表公告,接受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及厦华、海尔、海信、康佳、长虹、创维、TCL等7家彩电企业联合提出的向欧盟出口实行价格与数量承诺的建议。这个“价格协议”使中国彩电得以重返欧洲。根据“价格协议”,每年中国彩电对欧洲的出口中,有40万台可以免于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由于康佳公司不愿接受欧盟的现场认证调查,2006年3月28日,欧盟在布鲁塞尔发出文件,将对中国彩电出口商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即日起执行。康佳之所以敢于和欧盟叫板,主要是近年来其已在海外建立多个彩电生产基地,完全可以不从中国直接向欧盟出口,因此反倾销大棒不仅打不到康佳身上,反而会造成那些在海外没有生产基地或者生产能力较低的对手失去竞争力。为应对欧美贸易壁垒,康佳去年就推出了所谓的“1568大航海计划”。其中的“5”即5个制造基地———墨西哥基地、印尼基地、土耳其基地、泰国基地、中国基地,同时还在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印度等国设立研发中心。据康佳公开的数据显示,其2003年彩电出口达120万台,2004年则到245万台,而2005年上半年出口就接近200万台,保持平均每年近200%出口量增长。康佳内部人士称,按照计划,今年康佳海外电视生产能力将与国内持平,而到2008年,海外产能将是国内的3倍。康佳在中国出口欧洲彩电总量中占据近40%的份额。康佳集团相关人士认为,欧盟此举不会影响康佳产品今后继续进入欧洲市场。海信集团新闻主管朱书琴表示,海信在匈牙利、法国等地拥有工厂,其彩电基本上可以不从中国出口欧盟。此外,欧盟的高关税壁垒主要针对低端CRT产品,目前海信彩电已转变以PDP、LCD等平板为主。因此,即使欧盟真执行44.6%的高关税,对海信出口欧洲市场也不会有太直接影响。TCL表示,自从并购法国家电企业汤姆逊之后,TCL在欧洲市场的销售已全面使用汤姆逊品牌,自有品牌则仅在中国市场采用。中国家电业在过去几年发生了巨大变迁,“价格协议”早已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国家电企业曾多次与欧盟交涉,希望更改“价格协议”,但均未果。由此,这7家家电企业私下达成一致,计划主动退出“价格协议”。【分析】在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家电企业之所以能够不受反倾销税的影响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多国设立生产基地,比如康佳的海外生产能力已与国内持平。2、产品成功的升级转型,由低端升级到高端或通过并购改变产品的品牌。这些都是规避反倾销的好方法,值得我国其他企业借鉴。但这些举措是否与“反规避法”相违背,还需进一步思考。案例3中国浓缩苹果汁企业起诉美国商务部大获全胜【概要】我国很多企业在遭遇反倾销后并没有合理利用“日落复审”来维护自身权益,这是一个误区,我国的浓缩苹果汁企业在这一问题上给我们带来了曙光。【案情】1998年秋天,从美国传来消息,美国浓缩苹果汁生产商正在酝酿对中国的同类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据当年美方披露的数字,1995年—1998年,中国对美出口的浓缩苹果汁从3000吨增长至4万吨,增幅达1200%;同期出口价格却从每吨1500美元跌至500多美元。按照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实践,仅以短期内进口数量激增、价格超低就足以立案调查。美方动向在陕西和山东两省的果农和生产商当中引起了震动。1998年,中国的浓缩苹果汁95%外销,美国市场位居第一。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与陕西省政府部门、外贸部门和有关企业充分沟通后,于当年11月在西安召开紧急会议,明确提出只有团结一致,坚决应诉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并作出了有关的几个重要决策。首先是制定了行业的出口自律价格。在商会的协调下,以往分散经营、互不通气甚至低价竞争的企业第一次坐到了一起,第一次认真考虑提高出口价格的问题。在分析了当时阿根廷和欧盟的对美出口价格后,山东中鲁公司(现更名为国投中鲁)李中柯总经理大胆提出每吨提价60美元的建议。这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美方的起诉信心,延缓了美方的起诉时间。其次,由商会统一聘请有经验的美国律师,提前对可能涉案的企业进行预审计。通过预审计,美国律师掌握了我浓缩苹果汁的生产情况,我企业也对美国的反倾销调查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以后美方律师为我企业争取适合的替代国、我企业应对美方核查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第三,对美出口排名靠前的11家企业当即表示坚决应诉,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将抗争到底。有了企业的积极呼应,商会趁热打铁,在确定了出口自律价格的基础上,正式提出探讨建立一个更为紧密的行业协调机构的可能性。12月,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首先在青岛成立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苹果汁出口协调组织。1999年11月,美国商务部对此案作出初裁,我一家企业获得0税率,其他应诉企业分别获得9.85%—54.55的税率。其中4家未被核查企业为28.71%,未应诉企业一律为54.55%。客观地讲,这一结果比预想的要好,应诉企业所得的单独税率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这与我方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有密切关系。面对初裁,有的企业认为打下去不会再有好的结果,因此提出要求和美方谈“中止协议”。“中止协议”的含义是:涉案企业自愿中止应诉进程,与美国商务部就今后的对美出口达成一个价格协议。然而经过激烈的争论,企业之间未能就此达成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外经贸部有关领导召集公平局、美大司、外贸司参加会议,听取了商会关于“中止协议”的回报,并认真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中止协议”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应该以现有税率为基础,努力抗争,以争取一个好的终裁结果。为配合美方完成实地核查,商会特别要求我方中国律师提前到各个被强制抽样的企业进行实地辅导。而另一方面,起诉方认为美方初裁并为达到预期目的,便继续寻找不利于我方的资料。在美国商务部终裁听证会之前,起诉方又提交了新的更高的替代国印度的榨汁苹果价格。如果美国商务部接受此价格,我应诉企业将面临大幅被提高税率的不利局面。我方美国律师听到此消息后,立即通过其在印度的合伙人,到印度德里市场进行实地考察,拍摄了大量照片,并在美国商务部随后举行的听证会上作为证据出示,有利地证明了起诉方提出的更高的榨汁苹果价格是没有根据的。2000年4月,美国商务部对此案作出终裁,我应诉企业税率为0—27.57%,应诉企业加权平均税率为14.88%,未应诉企业仍为51.74%。此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做出了损害裁决。至此,本案取得了近年来我农产品在美遭遇反倾销调查中在美国商务部税率裁决方面最好的结果。然而,根据我方美国律师的分析,美国商务部在裁决中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压力,调查中明显存在不公正。按照美国法律,我应诉企业可以上诉,即可以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起诉美国商务部。但是,无论起诉结果如何,美国海关都将从终裁之日起,按照裁定的税率对我应诉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如果我方最后胜诉,美国海关将返还已经征收的税款及其利息。另外按照美国反倾销法,终裁后应诉企业每年还必须参加年度行政复审,这个程序要持续五年。经过商会与律师的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对美国商务部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的7个不公正辨点提起司法上诉。经过近2年的审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于2002年6月就中国9家浓缩苹果汁企业起诉美国商务部不公裁决案做出判决。判决推翻了美国商务部据以裁决的5项关键内容:1)替代国的选取;2)替代价格的选取;3)一般管理费用比率的计算;4)煤价;5)运输成本。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认为,美国商务部的裁决缺乏充分法律根据或“法律适用不当”,遂将案件发回重审。美国商务部于2002年11月修改了原审终裁结果。修改后的结果是:原审受到美方实地核查的5家企业全部为0税率;但在原审阶段未被美方核查的4家企业的加权平均税率却由14.88%上升至28.33%。加权平均税率提高了近一倍,美国商务部这样解释:0税率不参加加权平均计算,而当6家被核查企业全部为0税率时,就没有可以用于计算加权平均的税率基础,因此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