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编制依据、原则与工程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原则一、编制依据1、苍溪县元坝大桥新建工程《施工设计图》。2、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质量、安全技术规程。3、现场调查情况a、设计单位的设计意图及设计情况介绍;b、原有道路情况、运输工具、房屋、电力、水源等;c、当地气候及社会情况;d、砂、石料场位置、交通、产量、质量、供应情况等。4、我公司的综合施工能力。二编制原则1、严格遵循苍溪县元坝大桥新建工程《招标文件》和该合同段引道部分、桥梁部分(K0+107.00—k0+387.00)《图纸》规定的内容,完全满足业主的要求。2、组织专业队伍上场,装备足够的优良机械设备,配套专业化施工,确保施工需要,保证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并力争提前完成施工任务,交付使用。3、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遵循国家和交通部关于质量、安全生产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4、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特点和施工内容,结合我单位多年来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运用先进的国家级、部级和我单位开发的施工工艺施工。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劳动力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统筹安排施工,做到均衡生产。5、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贯彻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尽量减少临时工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6、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生产,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严禁乱取乱弃。严禁随意开通便道,防止水土流失。7、严格按照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项目法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施工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2-为本工程施工的顺利、高效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8、在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本合同段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自然条件,并结合现场实际、上场的机械装备、人员条件,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9、坚持以对业主负责,对用户负责,对自己负责为目的。组织精干、高效的指挥机构,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施工。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加强现场组织指挥,规范管理,标准化作业,严格工程质量,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建好苍溪县元坝大桥工程施工项目。第二节工程说明一、工程规模及位置苍溪县元坝大桥新建工程,桥长280米,连引道全长627.114米。设计标准:桥宽18.5米,即1.5m(人行道)+0.5m(路沿石)+2×3.5m(车行道)+0.5m(双黄线)+2×3.5m(车行道)+0.5m(路沿石)+1.5m(人行道)。工程范围:路基土石方、涵洞、路面底基层、基层、面层、路基防护及排水,大、型桥梁等工程。二、主要工程量(一)、路基土石方1、路基挖土石方13487m3;2、路基填筑:借天然砂砾石填方45590m3;(二)、路面(机动车道路面结构、非机动车道路面)a、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型(厚4cm)12008m2b、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厚5cm)12008m2。C、基层: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20cm)7741m2。D、底基层: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厚20cm)7741m2。E、碎石基层:碎石基层(厚20cm)7741m2。(三)、涵洞工程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共长50m。-3-2、1.5*1.5钢筋砼盖板涵长130米(四)、路基排水与防护1、7.5#砂浆浆砌片石护坡823.0m32、7.5#砂浆浆砌片石排水沟1579m33、7.5#砂浆浆砌片块石挡土墙415m3(五)、桥梁工程a、大桥1座苍溪县元坝大桥全长280米;1、基础(1)、挖土方:1705m3(2)、挖石方:1138m3(3)、II级钢筋:16030.2kg(4)、III级钢筋:81860.6kg(5)、C25片石混凝土:217m3;(6)C30砼155.52m32、下部构造(1)、C40砼:535.56m3(2)、c30混凝土:633.41m3(3)、c25片石混凝土:133.52m3(4)、c25片石混凝土:2855m3(5)、c40混凝土:535.56m3(6)、桩基钻孔:φ2.0:378m(7)、HPBR235光圆钢筋(I级):2725.35kg(8)、HRB335带肋钢筋(II级):52063.32kg(9)、HRB400带肋钢筋(III级):93629316kg3、上部构造(1)、c50混凝土:2299.2m3(2)、c40混凝土:445.92m3(3)、c30混凝土:69.86m3(4)、c25混凝土:135.9m3(5)、c15混凝土:26.13m3(6)、C15片石砼:11m3(7)、预应力钢铰线:89027.36kg(8)、HPBR235光圆钢筋(I级):66498.65kg(9)、HRB335带肋钢筋(II级):418327.6kg(10)、Q235钢板(含支座的预埋钢板):12391.2kg(11)、带肋钢筋网片:43084.00kg-4-三、自然简况1、地形、地貌场地位于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距离其南西方向的苍溪县城区约20.0km,为县道XH09跨东河所设。桥位区属低山—深丘地貌区,位于东河U型河谷,该段河道较顺直,河床宽缓,高程350.0~360.0m。岸坡整体坡度20~40°,局部陡立,均未设置河堤等护岸构筑物。岸坡顶部均发育(应为Ⅲ级)阶地,其中右岸高出河床20.0~25.0m,地形平坦,民房较为集中;左岸高出河床18.0~35.0m,为宽缓斜坡,局部发育冲沟,目前多开垦为农田。场地交通运输方便,汽车可直达场地内。2、地质构造苍溪县大地构造位于杨子准地台之川中台坳,属中国东部巨型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之川西褶带和川中褶带。县域内未见大型断裂构造,总的来说构造较简单,主要由宽缓的褶皱——背斜和向斜构成,以北东或北东东向为主。县境主要背斜、向斜有:新场向斜、新观背斜、九龙山背斜、苍溪向斜、龙干山背斜、彭店穹隆以及唐山穹隆等。场地位于苍溪向斜中段,该向斜位于苍溪县城北至文昌场间,近直线展布,轴向北东70°,两翼对称,倾角为1°。东端可达3°。出露地层为苍溪组、白龙组,零星出露七曲寺组等。岩体裂隙主要发育在浅部强风化带中,属风化裂隙,呈不规则网状,不具方向性,延伸短,多被泥质充填。(二)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岩石的产状、结构和风化情况场地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e)、河床河漫滩冲积层(Q4al)、坡洪积层(Q4dl+pl)、第四系晚更新统(Ⅲ级)阶地堆积层(Q3al)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白龙组(K1b)长石砂岩、粗砂岩、粉砂质泥岩。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第①层:人工堆积层(Q4me)主要为杂填土与压实填土,由混凝土、卵砾石土、碎块石土等组成(部分含建筑弃渣),主要分布于河岸、道路、民房区等附近。厚度一般0.5~1.0m。右岸岸坡中下部堆积厚度较大,局部可达5.7m。第②层:河床河漫滩冲积层卵砾石土(Q4al)由河床或河漫滩冲积卵砾石土组成,色杂,多为浅灰~灰白色,结构松散~稍密,石质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及砂岩,磨圆程度较好,多呈次圆~圆状,分选较差。其中漂石较少见,粒径20~25cm;卵石约占60%~70%,粒径2~10cm居多,砾石占15~20%,粒径0.5~2cm,其间充填中细砂。该层广泛分布于桥-5-址区河床范围,厚度0.5~2.0m,局部厚度达4.0m。第③层:坡洪积层粉质粘土(Q4dl+pl)主要为斜坡及冲沟坡洪积堆积的粉质粘土。紫红色~褐色,呈可~软塑状,局部为流塑状,土质较纯,粘性强,层中局部含砾石,次棱角状,粒径一般1~2cm,含量不大于15%。该层主要分布于左岸桥梁引道冲沟及斜坡段,厚度一般0.5~1.0m,水塘段最厚可达2.0m。第④层:第四系晚更新统(Ⅲ级)阶地堆积层(Q3al):主要由河流(Ⅲ级)阶地冲积卵石、砾石及粉细砂充填物组成,色杂,以灰色为主,稍湿,稍密~中密,底部为密实状,局部弱胶结。石质成分以花岗岩为主、砂岩次之,分选性一般,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圆状,其中漂石较少见,卵石占60~70%,粒径6~15cm居多,余为砾石及粉细砂。该层主要分布于两岸斜坡顶部,厚度一般为1.0~2.0m,局部段可达5.2m。第⑤层:白垩系下统白龙组(K1b)粉砂质泥岩紫红色~砖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薄层状构造,岩芯脱水后有网格状裂纹,矿物成分以粘土质矿物为主,石英、长石等次之。有少量近水平状裂隙发育,并有软弱充填物夹杂。该层主要见于河床钻孔内,呈透镜体状分布。第⑥、⑦层:白垩系下统白龙组(K1b)长石砂岩场地主要出露二类长石砂岩:I、粗粒长石砂岩(下称粗砂岩),黄~淡黄色,中厚~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白云母,裂隙不发育。该层主要分布于两岸岸坡上部,以及河床以下呈透镜体状分布。II、中细粒长石砂岩(下称长石砂岩),呈灰~灰白色,中厚~厚层状,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白云母。裂隙不发育。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左岸岸坡近水面局部分布冲积沉积的粉土层,由于其分布范围较小,厚度薄,不对其进行分层论述。(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经现场勘察和场地周围地质调查,场地内未发现墓穴、土洞、溶洞、防空洞、暗塘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但场地起止点均发现有然气管线,在大桥基础施工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四)气象特征和场地水文地质情况1、气象特征场地所属苍溪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高山寒未尽,谷底春意浓”的气候特征。县境内日照尚足,-6-累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90.9小时,最多1822.3小时(1978年),最少1154.2小时(1989年)。月日照8月最多,达209.3小时;2月最少,仅72.6小时。多年平均气温16.9℃,一月平均气温6℃,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低气温-4.6℃,最高气温39.3℃,昼夜温差3-7℃,全年无霜期288天,多年平均有霜日数14天,最长28天,最短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主要有旱、涝、雹等灾害性气候,以旱灾为主。累计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67—79%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73%。极端最小相对湿度7%,出现在1983年3月16日,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9月和10月,分别达80%和79%;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在3月和4月,均达68%。境内多年平均降雪日数3天。累年年平均雾日12.5天,月份中最多是11月和12月,月平均分别为2.1天和2.4天,最少是4月和8月,月平均防备为0.1天和0.4天。境内累计年平均蒸发量为1318.6毫米,最大月平均蒸发量出现在5月,为188.6毫米。最小蒸发量是1月,仅41.9毫米。境内风向多为静风,多年平均频率24%;其次为西部为偏北风,多年平均频率16.1%。境内累计年平均云量7.8个,8月云量最少,月平均6.8个;3—6月和9—10月平均云量分别在8.0和8.1以上。春季多中低直展云族,夏季多中低对流云族,秋季常出现低云,冬季和春季常因雾抬升而形成云。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以东河河水面为准。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河床堆积层中,堆积层以卵砾石为主,透水性、富水性均较好。水源主要受大气降水和上游河水补给,向冲沟、沟谷或相对低洼的地带排泄,与河水、沟水联系密切,水位变幅较大,季节变化明显。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桥址区各岩层的强风化带中,靠大气降水补给,缺乏良好的储运和运动条件,其流量小且不稳定,在地形低洼处以下降泉或渗漏的形式排泄。场地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因此仅对地表水进行取样进行水质分析。根据采取的东河河水水质测试成果分析:环境水水质类型以HCO3-—Ca2++型水为主,PH值为6.6,根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对混凝土结构一般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7-(五)不良地质及特殊路基场地位于东河河谷地带,地势较开阔,地形起伏不大,两岸整体稳定性较好,桥梁基础地层岩性较为单一,近场区域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大型不良地质灾害。仅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