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先秦美术第四节绘画壁画、漆画与帛画是先秦时期三种重要的绘画形式。壁画即绘制在墙壁上的画,其命名强调的是作品存在的方式;漆画指用漆绘制的画,强调的是作品使用的颜料;帛画是绘制在帛上的画,强调的是作品载体的性质。一、壁画壁画是中国绘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之一,其渊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春秋战国时期,壁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壁画在这一时期被赋予了“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伦理教化)。《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牅,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所以盛也”。战国时期,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和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壁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规模扩大,题材内容也较前丰富起来。东汉王逸为屈原《天问》所作的序中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诡,及古贤圣,怪物行事。”这说明此时的壁画不仅画古圣贤故事,还画有天地、山川、神灵、怪物。《天问》就是屈原看到楚庙的壁画后有感而发之作,共提出了172问,可见,壁画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天地自然、社会历史、神话传说是应有尽有。这些内容对后来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艺术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帛画就现存作品而言,最能代表战国时期绘画成就的是出土于楚国的帛画。目前保存下来的战国时期的帛画有:1949年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一件《人物龙凤》帛画、1942年9月在长沙城东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一件“缯书”及1973年再次清理发掘子弹库楚墓时出土的一件《人物御龙》帛画。缯书从以上两件帛画,大致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人物肖像画的艺术成就。首先,以线条作为绘画造型的主要和基本手段,线的勾描已比较成熟,有粗细、轻重、流动和虚实的变化,通过线条可以真实生动地再现人物、动物和自然事物,由此,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也已经确立。其次,设色以平涂法为主,间或采用渲染法。这是早期中国画的设色规律,直至汉魏以后仍然以这两种方法为基础。再次,在构图上,采用相互隔开、各自分立的形式,不表现物象的前后及相互间的关系,但各种对象排列疏朗、匀整,虽然这种方法较为原始,但符合构图的基本要求,即均衡。这对后代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战国时已强调绘画的政治教化功能,这两件作品都具有引魂升天的功能,这说明绘画在社会生活和宗教神话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三、漆画与铜器上的装饰性绘画1.漆画一般是指绘于漆器表面的图画。在相当多的木器上,这种漆画有着相当丰富的表现力,有的是图案装饰,有的是表现人物和神灵。河南信阳1957年一号楚墓出土的漆瑟,在黑色的底色上用金、朱红、石黄、赭色和灰绿等漆色描绘仙人神怪、狩猎、舞蹈奏乐、烹饪宴饮等景象。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漆画作品还有1978年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战国曾侯乙墓漆馆,内外均有漆画,色彩绚丽,形象生动,富有流动的韵律感,为我们充分展现了楚文化浪漫的绘画想象力。2.铜器上的装饰画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出现的一些以人或动物为纹样的装饰性图画,内容涉及宴饮、乐舞、狩猎、采桑、战争等场景。这些装饰性图画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其中重要的作品有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宴乐攻战铜壶,该壶上的纹样以剪影的形式在器物上分层表现了采桑、射鸟、宴乐、水陆攻战等多种人事场景。铜壶纹饰这些青铜器上的装饰画,表现方法丰富而极有特色,从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来说:(1)动作性强。(2)概括性强。猎虎纹铜镜洛阳金村出土第五节建筑青铜时代由于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宫殿建筑和城市建筑得到很大发展。考古发现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建筑基址长108米,宽100米,高0.8米,台上建筑为南开门有迴廊环绕的八开间木结构殿堂,时间约在夏、商之际。一号遗址复原图河南郑州二里岗商城、安阳小屯殷墟、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都发现了商代宫殿建筑基址。殷墟博物苑殷墟妇好墓享堂盘龙城宫殿复原图在陕西岐山和扶风又发现了西周宫殿或宗庙建筑遗址。陕西岐山西周宫殿基址说明当时的建筑物布局对称、整体严谨,已显露出等级与礼制的差异,可以说开创了后世宫殿、庙宇建筑的先河。岐山宫殿甲组遗址复原图岐山宫殿轴侧剖图召陈遗址平面图召陈遗址F5复原平面图召陈遗址F5复原图战国时期,盛行高台式建筑,其特点是先用堆土夯筑数层高台,然后在高台顶部建造宫殿,并在不同台阶上构筑迴廊,形成一个外观似层阁叠嶂的宏伟建筑。战国建筑可以河北平山中山王陵为代表。它虽是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但从墓中出土的一方金银错《兆域图》铜版,即此陵的陵园规划图,仍可知它原来的规划意图。出土的《兆域图》(金银错铜版)中山王陵复原鸟瞰图中山王陵享堂复原图战国漆器上的建筑图像战国漆器上的建筑图像中山王墓铜案的斗拱陶排水管(河北燕下都出土)复习思考题:试分析《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