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突出创新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七年来,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蓬勃发展。从1997年至今,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茁壮成长。从1996年的三部委9所招生院校、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人数千人,发展到2003年的168家培养单位,38个工程领域,年招生总数超过3万人,累计招生总数超过12万人,在学研究生近10万人。同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数超过2万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不仅已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涉及的学科专业最多、在校生规模最大的一种学位类型。而且,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中西部地区和国防军工部门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已开始在我国工程建设最高水平和最具影响力的工程建设岗位发挥出重要作用年份培养单位数目授权领域数目合作企业数目录取人数授予学位人数19979343101525199854341400418111999713430008455127200010234320017453124620011233535002645633112002144364000308125107200316836+2*4500367532004180385000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情况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成立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领导下的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家指导和咨询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协调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活动,监督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推动工程硕士教育与企业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联系与协作,指导开展工程硕士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国务院学位办的领导下,教育指导委员会认真履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章程所规定的各项职责,积极发挥专家咨询与指导、监督与评估的作用。实践证明,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不仅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工程硕士学位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新类型,作为第一届指导委员会面临很多新问题。与其它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相比,工程硕士涉及的范围又极其广泛,目前它巳包含38个领域。第一届委员会一方面在不断突践中摸索、积累经验及时积极总结和推广。另一方面在教育部和学位办的领导下坚定地树立了一个指导方针:即学生培养不管形式怎么变化,质量问题是永恒的主题。面对新一类的人才类型我们必须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突出创新。以新的教育理念来创立新的学位类型。办学理念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广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学习的需求,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强调“因需而变”办学理念;强调面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而服务;强调教育要主动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坚持德育和智育的全面性,注重知识结构的宽广性,强化能力结构的创新性。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指导思想。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特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其培养特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培养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强调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既要注重本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又要反映本领域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在教学要求和学位论文选题上强调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符合领域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人才培养上“柔性制造”和“精确制造”相结合高层次人才的“定单制”培养。突出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新特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要按照工程领域的基本要求,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设置,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课程教学上要求基础课体现宽广性和综合性,专业课要求体现先进性和应用性,跨学科课程和专题讲座要求体现前沿性。教学方式上采取“集中授课为主,网络学习为辅”的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安排。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实现了校企紧密合作。学位论文课题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为企业的技术攻关、科研创新、产品研发和管理改革做出了许多实际的成效,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企业作为人力资源投资和使用的主体,参与管理和参与培养.企业或个人在享受教育收益的同时,合理分担教育成本,实现了研究生培养经费筹措渠道的多样化。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将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发挥了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双重优势,产学研结合真正落到实处。进校不离岗,双导师制指导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强调培养过程中的校企紧密合作、双向参与、共同培养,要求把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发挥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双重优势,使产学研结合落到实处。在培养方式上采取“进校不离岗”;在课程学习上实行学分制;在学位论文上实行校企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强调论文选题以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为本。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选题要求是工程实践课题,要求课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而论文评价则是要求以技术创新为标准,强调研究项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以及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采取学费分担制,增强办学效益工程硕士的办学经费实行学校、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办法来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收费标准,根据企业、社会需求的差异由高校自定。以上种种措施,不仅使各培养单位的办学质量关得到加强,而且也树立了办学效益观念。探索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的新模式。为解决工程硕士生工学矛盾、共享优质资源,教育指导委员会在远程教育上给予网络课件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经费资助,鼓励教师积极采用网络课件辅助方式向工程硕士生授课。截止至今先后有《企业网络与系统集成》、《人力系统开发与管理》等几十门课程完成了网络课件的制作工作。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借鉴和吸收国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扩大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教育指导委员成立了国际合作办学指导小组。通过组团考察,为教师开办精品课程进修班,选派工程硕士生赴国外联合培养等形式,大大推动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声誉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中央电视台相继制作并播出了《聚焦工程硕士》和《风景线上的工程硕士生》宣传专题片。同时,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了“自选自拍优秀工程硕士生和典型事例的活动”,宣传片的播出和活动的开展,对宣传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果,对弘扬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为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奋发努力的精神起到了积极效果。积极改革、努力创新1.人才选拨原则和方式的创新搞教育选拨学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公平、公正、科学地选取学生关系到工硕学位能否长期稳定地发展。为了做到公平、公正指导委员会坚持了全国联考制度,对保证人才的平均水准起了关键作用。推行两段制选拨方式和GCT考试方法为优秀在职人员的学习清除障碍强调培养单位在录取中的自主和自律的统一充分发挥各单位的积极性。强调真本事不唯分数论创新设立录取质量跟踪体制,确保录取质量针对在招生中出现的录取成绩偏低,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对少数学校采取了质量分析与培养全过程跟踪调研的措施,与学校一起共把质量关。2.规范领域内容、建立领域协作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已有38个工程领域,各个领域特点不同,情况不一。为此,教育指导委员会相继成立38个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明确了协作组的主要任务:每年召开一次本领域工程研讨会;在充分调研的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本领域的基本培养方案构架;确定3-5门本领域的核心课程及其教学大纲。大大增加了学位的规范性和可比性为人才市埸提供了发挥人才作用的依据开展领域试评估、完善评估指标体系。2002年开始,为全面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教育指导委员会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机械工程领域进行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试评估。通过试评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4.实地考察与专家评审制度2000年开始,对申请新增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实行专家组实地考察制度。在学科专业方面,要体现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科研类型与成果,科研经费与来源等情况;在教师队伍方面,要体现教师队伍结构,教师学术水平等情况;在办学机制方面,要体现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特色,招生、授予学位及在学人员情况,以及研究生的社会需求情况与预测等。5.加强交流和开展新增单位培训不断创造交流机会,互通信息,互相学习.要求每个新增培养单位都必须经过培训,进一步认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性,规范管理,形成共识。指导委员会的几点体会(一)在国务院学位办领导下,发挥教育指导委员会咨询和指导作用,是做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二)坚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三)努力开创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要点一、加强各培养单位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在招生领域、招生规模、培养模式等工程硕士培养的各个环节,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运行体系,加快引入业内同行评估和社会评价的自我评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通过这两个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推动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调节机制的形成,使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改变以往由政府自上而下直接管理的模式,形成各培养单位与社会密切联系,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教育服务的模式;使各培养单位形成主动、积极、生动、活泼、自主、自律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局面。二、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两段制方式,实现公正、公平、科学选拔优秀人才目的(一)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ME)模式,使GCT-ME考试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能力和潜力等。对GCT-ME考试的效果实行跟踪分析;建设GCT-ME考试的试题库。(二)完善两段制录取学生的模式。发挥导师和专家组在学校自行组织的综合测试中的作用;加强对综合测试中的指导和质量分析。(单座标--多座标,定量和定性)三、加强各工程领域协调小组的建设,发挥协调小组在各工程领域内的宏观指导和质量控制中的专家作用;四、加强课程建设,建设100门具有工程硕士特色的核心教材;建设工程硕士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使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五、充分发挥质量分析和跟踪调研小组、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指导小组在教育研究方面的作用,成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小组,认真总结经验,加强专题性、前瞻性研究,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好经验的交流与推广,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六、探索在应届生(????软件,IC)中招收工程硕士的途径;利用定向、委培等形式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为企业定向培养和输送人才。七、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课程、教材,组织国际交流。知识传授--科研训练--国际竞争八、探索专业学位培养与任职资格的相互促进,使教育改革和人事改革密切配合,积极实施党的人才战略。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运行和质量保证体系。“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运行和质量保证体系。自主与自律规模与质量。保证和不断提高质量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永恒主题,认真处理好适度扩大规模与全面提高质量,下放办学自主权与增强办学自律意识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