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介绍刘小琴2004年9月19日目录一基本情况二资源建设和服务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文化创新工程。•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标志性工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先进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覆盖全国的网络传输系统,传送到城市、农村的基层文化单位,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所享用。三、共享工程组织架构(二)管理与运行(1)领导小组职责:宏观规划建设方向;组织、协调、指导工程实施,对工程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职责:协助领导小组对“共享工程”的规划、实施方案、资源建设、标准规范、技术路线等重大问题给予咨询。(二)管理与运行(2)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是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加工、组织、管理和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络、卫星或光盘载体等多种服务方式向省级分中心、基层中心源源不断地发送信息。国家中心国家中心是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加工、组织、管理和服务心,通过互联网络、卫星或光盘载体等多种服务方式向政府机关、省级分中心、基层中心源源不断地发送信息。管理中心运行图(二)管理与运行(3)省级分中心省级分中心向管理中心提交资源请求,接受国家中心发送的所需资源,提供对用户的网络服务以及下属各基层中心的数据更新服务;同时可以将按照统一加工标准制作的特色资源目录甚至内容提交给国家中心,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分中心服务说明(二)管理与运行(4)基层中心基层中心可以是市、县分中心站点,或者社区分中心站点,通过网络向省级中心提交资源请求,接受省级中心发送的所需资源,提供对终端用户的信息服务。国家中心发布库社区、县、乡文化单位运行图(具有单向卫星接收能力)频道图文资源分中心社区、县乡文化单位选择频道(三)建设目标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国家骨干通讯网络系统以及现有的各类文化资源、新建的文化数字资源,扩大网上中华文化资源的存储,传播和利用,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中心和网络中心,最终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为大众服务的目标。(四)技术平台和传输方式•共享工程第一期网络平台、资源建设、用户服务系统等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由光缆连接和卫星接发的两种网络通道已基本建成,共享工程网站已经全面开通;•共享工程有互联网、卫星、资源镜像、光盘四种传输方式。(四)技术平台和传输方式•第一期网络平台、资源建设、用户服务系统等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由光缆连接和卫星接发的两种网络通道已基本建成。•共享工程网站已经全面开通二资源建设和服务(一)资源建设目标(1)完成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等机构的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2)完成一批优秀文化艺术资源的数字化,并提供网上服务。(3)整合现代贴近大众生活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4)建设支持文化信息资源共建的基础信息资源。(二)资源特点•文化特色----文化艺术精品、历史文化遗产•知识性----普及知识,提高文化素质•娱乐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众性----走进农村、社区、部队、军营、学校(三)资源建设方式•自建和整合:文化艺术类信息资源•开展合作、提供平台,引入社会优秀资源。(四)初步成果(1)近70个多媒体资源库,数据量达6TB•12000册图书、•461部电影、动画片、•130部地方戏曲•85场演出(四)初步成果(2)•120场名家讲座•350余场京剧音配像作品•21000幅图片•7500000条期刊篇名•历史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科普知识、医药保健知识和生活百科知识等(四)初步成果(3)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库包括:•北京的京剧刘罗锅、北京古城•山西的民歌、绛州鼓乐•陕西的剪纸•湖北、四川、福建的地方戏曲•天津的文化名人等(五)服务方式•国家数字文化网()•网络体系和各级网点(管理中心、省级分中心、基层中心)•通过合作拓展服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百县千乡、校校通)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基层文化工作,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文化事业发展的差距;•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我国文化信息化建设;•文化资源得以长久保存和传播,促进文化创新;•避免重复建设,更好地发挥数字资源的作用。欢迎访问共享工程公网“”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