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反倾销协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今生篇之第四章公平竞争与补救措施协议第一节《反倾销协议》第二节《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第三节《保障措施协议》第一节《反倾销协议》一、产生背景二、关于反倾销的实体性规定三、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程序四、其他规定五、《反倾销协议》对调查的补充要求六、中国遭遇反倾销情况一、产生背景在“肯尼迪回合”中,有关缔约方首次就实施《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达成了协议。该协议重新定义倾销,明确了实质损害标准,并对反倾销诉讼程序作了规定,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内容。该协议是“肯尼迪回合”在非关税壁垒领域达成的惟一正式协议,但签署方有限,不具备普遍约束性。在“肯尼迪回合”的基础上,“东京回合”对反倾销规则作了重大修改和补充,达成《反倾销守则》,取代了“肯尼迪回合”的有关协议,并于1980年1月1日起生效。《反倾销守则》仅有23个签署方,约束范围也很小。为推动缔约方普遍接受反倾销规则,促进反倾销措施公正实施,避免反倾销措施被滥用来对国内产业实行长期保护,“乌拉圭回合”仍将反倾销列为重要议题。该轮谈判对《反倾销守则》进行了较大调整,就倾销和损害的认定、调查程序及证据原则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以确保《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确立的核心原则得到正确实施。经过多次磋商,最终达成《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即《反倾销协议》。对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适用。(一)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二)反倾销措施(三)反倾销税的征收(四)价格承诺二、关于反倾销的实体性规定《反倾销协议》第2条明确界定了倾销的含义。倾销是指,一项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正常贸易中出口国供其国内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一)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倾销的确定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有三种方法:一是按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二是按出口国向第三国正常贸易中的出口价格,三是按结构价格。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第一种方法。只有在不能采用第一种方法时,才能采用第二或第三种方法。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一般是指被指控出口产品的同类产品在调查期内(通常是1年至1年半),国内市场正常贸易中的成交价(包括批发价格),或销售牌价,或一段时间内的加权平均价。出口国向第三国正常贸易中的出口价格,是指出口到适当的第三国的可比价格。结构价格是根据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包括实际消耗的原材料、折旧、能耗和劳动力等费用),加上合理的管理费、销售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的。(一)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正常价值的确定出口价格是指在正常贸易中一国向另一国出口某一产品的价格,也就是出口商将产品出售给进口商的价格。在特定情况下,如果不存在出口价格,或是出口价格因进出口商有关联关系等原因不可靠时,可在进口产品首次转售给独立买主的价格基础上推定出口价格。如果该产品不是转售给独立买主,或不是以进口时的状态或条件转售,则进口方可以在合理的基础上确定出口价格。(一)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出口价格的确定倾销幅度是对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进行适当的比较后确定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是两个不同市场的销售价格,不仅在贸易环节上存在差异,其交易水平和渠道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比较这两个数据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具有可比性。调整主要考虑如下因素:相同的贸易水平,通常倒推至出厂前的价格水平;尽可能是在相同时间进行的销售;影响价格可比性的差异,包括销售条件、税收、销售数量和产品的物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转售的费用;汇率;产品的同类性等。(一)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倾销幅度的确定实质损害指对进口方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实质性的重大损害。对实质损害的确定应依据肯定性证据,并应审查以下内容:第一,进口产品倾销的数量情况。包括调查期内被控产品的进口绝对数量,或相对于进口方国内生产或消费的相对数量,是否较此前有大量增长。第二,进口产品的倾销对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包括调查期内是否使进口方同类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价格的上涨,或本应该发生的价格增长。第三,进口产品的倾销对国内同类产品、产业产生的影响。应考虑和评估所有影响产业状况的有关经济因素和指标,包括销售、利润、产量、市场份额、生产率、投资收益或设备利用率的实际和潜在的下降;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倾销幅度的大小;对流动资金、库存、就业、工资、增长率、筹措资本或投资能力的实际和潜在的消极影响等。(一)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实质损害实质损害威胁指进口方的有关产业虽尚未受到实质损害,但可以明显预见倾销将对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且这种情形非常迫近。对实质损害威胁的确定应依据事实,而不是依据指控、推测或极小的可能性。(一)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实质损害威胁产业建立受阻指进口产品的倾销阻碍了新产业的实际建立过程,而不是阻碍建立一个新产业的设想或计划。产业建立受阻的确定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一)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产业建立受阻进口成员政府必须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进口产品倾销与进口产业受到损害之间确有因果关系,即损害是因进口产品倾销造成,才能实施反倾销措施。(一)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倾销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临时反倾销措施是指,进口方主管机构经过调查,初步认定被指控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同类产业造成损害,据此可以在全部调查结束之前,采取临时性的反倾销措施,以防止在调查期间国内产业继续受到损害。临时反倾销措施有两种形式:一是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二是要求进口商自裁决之日起,提供与临时反倾销税数额相等的现金保证金或保函。进口方主管机构应自反倾销案件正式立案调查之日起60天后,才能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这种措施的实施时间应尽可能短,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4个月,特定情况下可以延长到6个月至9个月。(二)反倾销措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在全部调查结束后,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被调查的产品存在倾销,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受到损害,且倾销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则进口方主管机构可以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最终反倾销措施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的形式。(二)反倾销措施最终反倾销措施反倾销税是指在正常海关税费之外,进口方主管机构对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除达成价格承诺的产品,进口方主管机构应在非歧视的基础上,对所有造成损害的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但要根据每一个案件的不同情况,征收不同的、适当的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出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进口商承担反倾销税。初裁时的反倾销税率与终裁的税率不同时,其不足部分不再补交,而多交部分则应退还。除非进口方主管机构以复审方式决定继续维持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的征收应自决定征收之日起不超过5年。(三)反倾销税的征收价格承诺是指,被控倾销产品的生产商和出口商与进口方主管机构达成协议,出口商提高价格以消除产业损害,进口方相应地中止或终止案件调查。从实际效果讲,价格承诺也属于反倾销措施的一种形式。《反倾销协议》规定,如任何出口商就修改出口价格,或停止以倾销价格向所涉地区出口,向进口方主管机构作出令人满意的自愿承诺,并使主管机构确信倾销的损害性影响已经消除,则主管机构可以中止或终止调查程序,而不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或征收反倾销税。价格承诺协议对承诺者的出口价格进行限制,并通过定期核查等手段对其进行监督。(四)价格承诺(一)申请人申请(二)进口方主管机构审查立案(三)反倾销调查(四)行政复审和司法审议三、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程序一般情况下,反倾销调查应基于申请人的申请而开始。为保证申请人的产业代表性,《反倾销协议》除了规定对国内产业的一般理解外,还规定了进口方主管机构应对产业的代表性进行审核。《反倾销协议》进一步规定,在表明支持或反对立案申请的企业中,若支持者的集体产量占支持者和反对者总产量的50%以上,且支持者的集体产量不低于国内同类产品生产总量的25%,这些支持者应被认为可代表该产业提出申请。申请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内容应包括倾销、损害及因果关系的有关材料,缺乏证据的简单判断不能满足立案的要求。(一)申请人申请进口方主管机构应审查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的准确性和充分性,以及申请企业的代表性,以便判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立案调查是适当的,并就立案问题作出决定。(二)进口方主管机构审查立案进口方在正式决定立案调查后,应立即发布立案公告。公告应载明出口国的名称、涉及的产品、开始调查的日期、申请书声称倾销的依据和损害存在的概要说明。一般情况下,反倾销调查应在1年内结束,最长不得超过从调查开始之后的18个月。(三)反倾销调查征收反倾销税是以抵消倾销造成的损害为最终目的。一旦有证据证明倾销所造成的损害已经被抵消,或损害程度有所减轻,或出现了新的影响征税的情况,则反倾销税也应相应取消或变更。为此,《反倾销协议》赋予了利害关系方向进口方主管机构申请复审的权利。当然,进口方主管机构也有主动提起复审的权利。这种复审统称为行政复审。行政复审主要是就继续征收反倾销税的必要性进行审查,以及论证损害是否会因取消或变更反倾销税而重新发生。如经论证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或按照原税率征收反倾销税是不合理的,则应终止或减少征收反倾销税。(四)行政复审和司法审议行政复审为保证各成员方公正实施反倾销措施,《反倾销协议》规定,各成员在其国内的反倾销法律中应包含司法审议机构及程序。对最终裁决和行政复审决定等行政行为,利害关系方可以要求通过司法、仲裁或行政法庭按照程序迅速进行审议。这类法庭、仲裁、行政法庭及程序,应完全独立于作出裁决或复审决定的行政主管机构,保持其独立性。采取何种形式的司法审议方式,由各成员方自行决定。(四)行政复审和司法审议司法审议(一)证据要求及对利害关系方信息的处理(二)关于发展中成员的特别规定(三)反倾销措施委员会及其职能(四)磋商和争端解决四、其他规定《反倾销协议》规定,进口方主管机构有权要求各利害关系方提供与调查有关的证据材料,并应给予其充分的提供信息的机会。有关证据方面的要求如下:1.给予利害关系方提供证据的机会。2.利害关系方应有充分的辩护机会。3.进口方主管机构为利害关系方的陈述提供帮助和方便。4.对任何机密信息,进口方主管机构应按照机密信息处理。5.核实信息。6.对不当信息或关系方不合作的处理。7.裁决基本事实的披露。8.抽样调查。9.进口方主管机构应给受影响的工业用户及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提供机会,以便其了解有关倾销、损害及因果关系的信息。(一)证据要求及对利害关系方信息的处理《反倾销协议》规定,在考虑实施该协议项下的反倾销措施时,发达成员应对发展中成员的特殊情况给予特别注意。在实施会影响发展中成员根本利益的反倾销措施之前,发达成员应探讨采用该协议规定的其他建设性救济措施的可能性。但在《反倾销协议》中,没有详细规定对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优惠,只是象征性地规定发达成员应注意发展中成员的根本利益及建设性救济的可能性。(二)关于发展中成员的特别规定为保障《反倾销协议》的实施,世贸组织专门设立了反倾销措施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成员代表组成,可以酌情设立附属机构。该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也可应任何成员方要求召开会议。反倾销措施委员会履行《反倾销协议》项下或各成员指定的职责,并应向各成员就《反倾销协议》的实施,以及促进该协议目标实现的任何事项,提供磋商机会。该委员会及其附属机构履行职责时,经有关成员方和有关企业的同意,可向其认为适当的任何信息来源进行咨询和寻求信息。各成员应将负责调查反倾销的机构、立案和调查的国内程序通知反倾销措施委员会。各成员应尽快向该委员会报告其采取的临时反倾销措施和最终反倾销措施,并应每半年向委员会报告一次前6个月采取的反倾销行动的情况。(三)反倾销措施委员会及其职能(四)磋商和争端解决任何成员方采取反倾销措施,影响了其他成员方的利益,可以通过反倾销的磋商和争端解决途径寻求解决。《反倾销协议》规定,除该协议另有规定外,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同样适用于反倾销。1.如果一成员方认为进口方实施反倾销措施,使其从世贸组织协定项下直接或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