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生物质能利用BI/STIG系统性能的研究姓名:李海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热能工程指导教师:郭民臣20060101生物质能利用BI/STIG系统性能的研究作者:李海英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参考文献(47条)1.王璋保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工业加热2003(2)2.能源科学导论19993.潘克西.李政.倪维斗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能源[期刊论文]-中国能源2005(2)4.宣能啸我国能效问题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能源2004(9)5.阴秀丽.吴创之.徐冰嬿.陈勇生物质气化对减少CO2排放的作用[期刊论文]-太阳能学报2000(1)6.张无敌.刘士青.何彩云生物质潜力其能源转换1996(04)7.CJWeinberg.RHWilliamsEnergyfromtheSun1990(263)8.EPRI.DOERenewableEnergyTechnologyCharacterizations[TR-109496]19979.FNativelTheBiotechnologyFacilitiesatSoustonsforBiomassConversion1992(11)10.ArumKumarTripathiAfinancialevaluationofbiomassgasifierbasedpowergenerationinIndia199711.KapurT.KandpalTC.GargHPElectricitygenerationfromhuskinIndianricemills:Potentialandfinancialviability1996(5-6)12.WillaimsPT.BeslerSThepyrolysisofricehusksinathermogravimetricanalyserandstaticbatchreactor1993(72)13.SMSmouse.GEStaats.SNRao.R.Golman,D.HessPromotionofBiomassCogenerationwithpowerexportintheIndianSugarIndustry1998(54)14.JainA.RajeswaraRaoT.SambiSS.Grover.P.DEnergyandchemicalfromricehusk1994(07)15.董良杰生物质热裂解技术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学位论文]博士199716.丁素珍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1993(4)17.WEMHughes.EDLarsonEffectoffuelmoisturecontentonbiomassIGCCperformance1998(120)18.EDLarson.RHWilliamsBiomassgasifiersteam-injectedgasturbinecogeneration1990(112)19.DMLshimuraCycleanalysesof5and20MwebiomassgasifierbasedelectricpowerstationinHawaii1999(121)20.邱钟明.陈砺生物质气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期刊论文]-可再生能源2002(4)21.陈冠益生物质热解试验与机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199822.刘圣勇生物质气化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展望[期刊论文]-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9(2)23.马隆龙.吴创之.孙立生物质气化技术及其应用200324.RANewby.TELippert.MAAlvin.G.K.BurckStatusofWestinghousehotgasfiltersforcoalandbiomasspowersystems1999(121)25.JinyueYanBiomassGasificationPowerGenerationTechnology199826.KeithRCummer.RobertCBrownAncillaryequipmentforbiomassgasification2002(23)27.谢威生物质焦油的催化裂解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028.余春江.骆仲泱.张文楠.方梦祥.周劲松.岑可法碱金属及相关无机元素在生物质热解中的转化析出[期刊论文]-燃料化学学报2000(5)29.米铁.陈汉平.吴正舜.刘德昌.张世红.吴创之.常杰生物质灰化学特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太阳能学报2004(2)30.张晓东生物质热解气化及热解焦油催化裂化机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200331.张世铮燃气热力性质的数学计算公式1980(01)32.赵秉增混合气体燃料(含不可燃成分)燃气热力性质的计算及讨论1987(08)33.刘志刚.刘咸定.赵冠春工质热物理性质计算程序的编制及应用199234.杨玉顺.周伏秋.严家禄注蒸汽燃气轮机燃烧室和后燃室中燃料系数的计算方法1994(04)35.严家禄.杨玉顺.刘明烃类燃料的燃气热力性质表198936.陈安斌.王永青.尚德敏.严家禄气化炉煤气为燃料的燃气热力性质的计算方法1998(03)37.刘铭.陆钟武.严家騄适用于燃气STIG循环中湿燃气的状态方程[期刊论文]-节能2001(11)38.童景山流体的热物理性质199639.DAKolp.SRGagnon.MJRosenbluthWaterTreatmentandMoistureSeparationinStream-InjectedGasTurbines[ASMEPaper90-GT-372]199040.焦树建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IGCC)199641.JonasBerghel.RogerRenstromBasicdesigncriteriaandcorrespondingresultsperformanceofapilot-scalefluidizedsuperheatedatmosphericconditionsteamdryer2002(23)42.宋鸿伟生物质气化技术及BIGCC系统性能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443.BridgwaterAVTheTechnicalandEconomicFeasibilityofBiomass1995(05)44.PaisleyMA.AnsonDBiomassGasificaitonforGasTurbine-BasedPowerGeneration199845.DeCorsoM.NewbyR.AnsonD.Wenglarz,R.Wright,ICoal/BiomassFuelsandtheGasTurbine:UtilizationofSolidFuelsandTheirDerivatives[ASMEPaper96-GT-88]199646.赵士杭.柯玄龄燃用中低热值煤气时燃气轮机的压气机与透平的重新匹配1997(02)47.王铭忠.白慧峰烧低热值煤气时燃气轮机工况点的调整与特性变化[期刊论文]-燃气轮机技术2003(3)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王德元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综合评价研究2008生物质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对于生物质能的利用正处于探索研究向推广发展过渡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生物质能的科学合理利用,不仅是技术应用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系统和全局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基点展开论述。作为全文研究思路和方法的统领,本文首先从系统工程学角度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和分析,对生物质能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进行了逻辑分解,提出了生物质能系统工程学的研究体系框架。本文以生物质能利用“初始条件”研究为切入点,从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地域图景、生物质能资源供应系统以及开发利用影响因素等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宏观层面上为指导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以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比较研究为主体内容,在进行有效分类的基础上,从技术特点、利用现状、经济性、发展瓶颈、应用前景等角度对各种利用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从中观层面上为进一步的综合评价奠定了事实依据。对生物质能利用系统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文章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集总加权评价模型,确定了技术适用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友好性三个评价准则,及资源供给、装备技术、能源利用率、能源品位、生产成本、经济收益、生态影响、环境污染、社会收益等九个评价指标,对生物质能各种利用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指导未来生物质能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还结合某15MW生物质气化发电工程可行性报告的实际案例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当前在生物质能利用系统最优方案选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就15MW、3MW、1MW三种气化发电系统进行了经济性比较。最后,文章在分析现有生物质能利用系统优劣利弊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生物质能利用系统“分布式”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设定生物质能发展路线提供了思路。通过本文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的研究范围,丰富了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所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对促进我国现阶段生物质能的科学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会议论文陶邦彦.陈子安.余鸿达生物质气化热解技术应用综述2007从生物质能利用层面,概述生物质气化热解技术与装置的发展现状,以期研发适应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发电装置,就地处理地域内的固体废弃物,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水平。3.期刊论文骆仲泱.周劲松.王树荣.余春江.方梦祥.岑可法中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评价-中国能源2004,26(9)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已有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进行技术评价,主要有生物质燃烧技术(包括炉灶燃烧技术、锅炉燃烧发电技术和生物质型煤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包括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和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本文在阐述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意义的基础上,综述了上述各种技术发展现状与近年来的应用情况,对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发展有参考价值.4.会议论文江国平.彭武厚.陆鑫.陆善忠上海非粮食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2008利用粮食生产汽车替代燃料,已经引起了全球粮食价格的暴涨.利用不与人争粮争地的生物质废弃物做原料,才是生物质能发展的正确路线.上海有比较丰富的生物质废弃物资源,更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应该抓住发展机遇,搞好上海的生物质能的利用工作,并为全国服务。5.期刊论文廖艳芬.马晓茜.LiaoYanfen.MaXiaoqian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的作用-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5)化石燃料燃烧利用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毒害气体和CO2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相应的控制排放技术不断发展,其中生物质能利用由于其CO2零排放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采用LCA方法,选择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生物质热裂解发电、生物质与煤混烧发电3种方案与燃煤发电进行了对比,分析生物质利用过程减排温室气体CO2、毒性气体(SOX、NOX)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生产1kW*h电能的生命周期中,3种生物质发电方案的CO2排放量远远小于燃煤发电,特别是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和生物质热裂解发电两种方案减排CO2达到了87%~94%.由于生物质低硫和低氮特性,该两种方案中NOX和SOX的减排量也非常显著,即使是生物质与煤按1∶9(质量比)混燃都可以达到25.2%和8.9%的减排效果.综合而言,生物质能的利用,不论是气化、热解或者共燃都是减排CO2、NOX和SOX有效措施.6.学位论文张瑞祥生物质发电气化过程机理分析与建模研究2007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一种重要技术,可将农、林业废弃物以及生活、工业有机垃圾等转换成清洁、高效的电能,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在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方面,由于缺乏对气化过程特性机理建模和参数优化的研究,使得气化气中焦油和污染物的含量过高,燃气品质难以保证,进而对燃气轮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