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校共育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的家校共育观家校携手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习惯邓建苹我的家校共育观——家校携手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摘要: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里折射出来,学校教育中产生的一切困难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这充分说明了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要做好的家校共育,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关键词:家校合作良好学习习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人的均衡、和谐、全面的发展,培养造就健全的人。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多数局限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经典传说,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这样,对子女期望值如此之高,从古代到如今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大学的壮烈宣言,无不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殷殷期望。但是教育不是靠喊喊口号就能培养出人才的,也不仅仅是做做表面文章就行了的。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一年级刚入学抓起,而完成这个工作的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怎样让学校家庭教育才有更有效呢?,我认为:一、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现状家长心中的孩子都是最好的,但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有强烈的求知欲而自我管理的能力非常弱,动手能力弱,他们通常不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穿衣吃饭、睡眠缺乏时间观念,多数学生在自己完成作业时动作慢,拖拖拉拉,学习用具丢三落四等。学生在情绪、沟通、承受能力方面较弱,缺乏自控力,不光是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影响他人,这些都会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二、让家长在家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宠爱,幼儿期时父母觉得孩子年龄小,怕孩子弄坏东西,弄脏衣服,不让孩子做事。上学后又觉得孩子累,凡事大包大揽,这样很不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就是要运用生活经验,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只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才能做到真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形成实践能力,才能产生创新能力。所以我要求家长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背书包上学,自己整理文具、书本,洗洗自己的小件衣物,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择菜、摆碗筷、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让家长明白: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了做事要有条理性,有想法,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渐渐加强。二、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让家长明白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要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内心活动特点,往往在日常的行为与言语文字中表露出来。老师和家长应观颜察色,细心观察、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苗头,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还要让家长指定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同时要求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家校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当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老师和家长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老师和家长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我常常引导家长,当学生做错了,特别是老师教育后,希望家长用带有目标性的语言去要求学生,“老师和我希望你像这样做。”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还对今后的行为发展指定了方向。四、多种方式加强家校联系家校共育必须切实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共同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也要先做到,还要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内容,师长们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前后要求和目标定位要一致,更要做到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的观念,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就利用家长座谈会、家访、电话、短信联系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共同制订具体教育方案。针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要求,调整家校共育策略,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