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勘探课程设计报告项目: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姓名:陈绩学号:0802030416指导老师:朱仕军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2011/6/28—2011/7/8目录第一章目的第二章资料情况及底层情况说明第三章说明解释三个层位的波形特征第四章成果图地质图分析第一节综述第二节第一层(A层)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第三节第二层(B层)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第四节第三层(C层(顶界面))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第五章结论第一章目的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主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野外工作、室内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野外工作主要是通过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来记录地面振动情况。室内资料处理就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工作等,以获取各种资料。地震资料解释的任务就是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地震剖面。地震剖面上的许多现象可以反映地下的真实情况。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于所给定的一个3D地震资料去解释一个复杂的地质演变过程,来解释勘探远景区得优点。实习中使用三维偏移数据来建立复杂的物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描述典型的北海地区地层层序。本次所采用的时间切片剖面技术去实现解释。课程设计工作表明垂直切片和综合测井都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解释。本次课程设计就是由对解释的三个层位了解其波形特征,并追踪而后由得到成果图,对工区的地质状况给出合理的地质解释。最终用于确定钻井的井位。为了在这些钻井位置中决定最佳井位。需要利用地震和测井数据来解释BRENT和STATJFORD沙层的构造解释特征和区域展布。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整个工区中钻探的最佳位置。第二章资料情况及地层层说明本次所采用的资料是北海的3D偏移剖面资料。地震解释课程设计的资料全部来自于油田的实际的地震,测井钻井和石油地质资料。本次实习采用的资料是北海地区的地震资料,其地震数据是根据北海一典型地质构造,用物理模型模拟得到的三维数据体。该构造根据主测线垂直构造走向原则布设,所有测线均由计算机统一处理成偏移剖面本次所用的资料会给我们展示垂直和水平剖面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对于解释复杂地质结构的共同作用。实习的重点是垂直剖面与水平切片之间是如何综合解释复杂地质现的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底层经过剖蚀具有不整合面,且这个地区还有断层发育,并含有可以聚集油气的沙体,并且经过再次下沉,经过沉积对油气进行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以statfjord地层为标准层来看,它与brent地层之间的厚度基本保持一致,在断层面上下地层看来,上盘地层下降,下盘上升,所以该区发育正断层,受拉张应力作用明显。根据两套地层的形状,可以判断在发生断裂以前,沉积是相当稳定安静的,具有良好的水平层理。且statfjord和brent都是能够储集油气的砂岩。各层地层组合使得该区生储盖条件发育完全,图2-4中X处泥岩层作为此区的生油层厚度大,有机质丰富,BRENT和STATFJORD层两套砂岩,在BRENT砂层之上,发育一不整合面,为区域盖层,控制着油气的区域性运移,对油气的储集有着良好的封堵作用。除了不整合面有封闭作用外,有些封闭型断层面也对油气有封堵作用,从而形成断层油气藏第三章说明解释的三个层位的波形(波组)特征反射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通过如下的时间剖面来实现。时间剖面对比的主要任务:确定反射标准层;选择对比相位,进行相位对比和相位闭合;识别时间剖面上各种波的类型,分析波与波之间的关系等。在如下的时间剖面中,通过反射波的特征来确定反射标准层A、B、C。反射波的特征包括波形特征和波组特征。波形特征即标准反射层得相位数、视周期、视振幅及其相互关系。波组特征即标准反射波与前后反射波之间的关系。图3-1时间剖面图其中A.B.C三个地层就是我们所追踪的地层。ABC1地层A没有错断连续性好振幅较强同相轴完全在同一直线上,波形特征明显,可作为标准层。B层上方紧挨反射弱的地层。其连续性差。在该层位下方为断块区域。B层上下方反射波起伏变化大。C层存在一系列正断层,反射波同相轴错断,且断距不大,断层两侧波组关系稳定,特征清楚。第四章成果图的地质分析第一节综述运用LANDNMARK软件来完成恢复工区、建立地震测量系统、建立地震工区、进入其SEISWORKS建立解释SESSION等工作。最后在如下时间剖面上通过追踪三个标准反射层(A、B、C)得到反映每个剖面地质情况的成果图第二节第一层(A层)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图4-1图名Cretaceous地层自动追踪图制图人陈绩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软件LandMark日期2011/6/30图4-2解释:在4-1图中,右边mapcolorbar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反射波到达界面的双程旅行时间。所以时间越大,那么埋藏在地下的深度越深!该层形成于不整合界面以后,且沉积过程稳定安静,形成近似水平的层理在4-3中等值线越稀疏,表明该处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值差异不大,地层起伏不大,较平缓;等值线越密集,表明该处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异大,地层高低起伏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沉积面下不整合界面的情况。例如:在等值线稀疏的地方,也间接的反映不整合界面的平缓;在等值线越密集的地方,反映下面的不整合界面起伏变化大。图名Cretaceous地层自动追踪图制图人陈绩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软件LandMark日期2011/6/30第三节第二层(地层B)自动追踪所得结果及分析图4-3图名Cretaceous地层自动追踪图制图人陈绩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软件LandMark日期2011/6/30图4-41.从图4-3可以看到不整合界面的起伏变化很大。反映了剥蚀作用的强烈2.从4-3可看出不整合界面从左往右看,基本上呈现左边埋藏更浅,右边埋藏更深,即剥蚀面向右(东)倾斜。在T100连线上,看出两个浅蓝色带中间的绿色带,由于绿色反映了反射波双程旅行时间更短,所以这里的绿色带是一个很明显的凸起构造,是储集油气的有利场所。进而,反映了通过不整合面的彩色图可以有利于找到储集油气的有利场所。3.从4-4中值线图比较密集,反映了剥蚀面各点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异较大,进而反映了反射界面起伏不平的现象。图名Cretaceous地层自动追踪图制图人陈绩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软件LandMark日期2011/6/30第四节第三层(C层(顶界面))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图4-5图名Cretaceous地层自动追踪图制图人陈绩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软件LandMark日期2011/6/30图4-61.从4-5可以看出该区域发育断层。如图中的断层1,在断层线左侧地层埋藏更深,右侧地层埋藏更浅。再结合断层两侧等值线和剖面图,该区域为张性正断层。2.从4-5和4-6可以看出除断层1以外,其余断层线基本平行,且走向、倾向相同。断距基本相同。图名Cretaceous地层自动追踪图制图人陈绩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软件LandMark日期2011/6/30第五章结论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习利用了地震勘探的软件做出了一系列的成果图,让我们了解了如何去解释地震资料,如何去分析地震资料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工作站中,更给予了我提示,那就是我学的知识还远远的不够!还需要继续加强学习。通过分析这次的地震资料,我认识到该区断层发育多,在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发育的角度不整合,时间上晚于断层的发育,由此可知,在侏罗纪后期,地壳整体抬升遭受侵蚀,再整体沉降,以后基本趋于稳定。这次课程设计经过朱教授和师姐指导让我更加了解和认识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在这里要特别的感谢他们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