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增强德育实效作为一名教师,要胜任育人的任务,就必须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思想和具备育德的能力。可以说,教师的育德能力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提升育德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会“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但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育德智慧。一、教师育德能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许多学历相同、教龄相近、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相似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效果却差异明显。那么,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究竟是什么呢?诺尔·希勒及其同事研究所得的结论是:一旦达到或超出一定的智力和知识的“水平线”,教师的智力和知识就不再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了,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或者说其工作效果与其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的正相关。这就启示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师的学历即知识水平的“合格”,而必须着重于教师能力的培养,推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1.教师育人能力的界定与内涵教师能力,是指从事教师职业应具有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2-的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师自我完善能力。教师育德能力是指教师不必用特定教材而按照社会现在和未来的需要,教育和培养新一代思想道德素质的能力。育德能力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观察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沟通与协调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善于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能力,班级管理的能力,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教师“身教”的能力,班主任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选拔、培养班干部的能力等。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不仅仅是班主任、专职德育教师的事,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把提升育德能力看作是自身的需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2.影响育德能力发挥的因素教师能力的育人功能是巨大的,要想使教师的育德能力在提高德育实效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必须依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环境的积极支撑,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妨碍育德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积极性的发挥。首先,是教师对育人意义的认识和教育观念的认可。教师只有对“教书育人”有了深刻认识,并把它视为天职,才会产生“育人”的内驱力和提升育德能力的自觉性。第二,是否具有远大的目标追求。教育是科学又是艺术,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要把献身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化为自己实际的行动,始终如一地保持高昂-3-的斗志和坚韧的意志,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第三,能否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育德能力,要能够作出正确评价,这样才能看到自己在“育德”中的长处与不足,才会在提升育德能力的过程中,制定出恰如其分的目标,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第四,是否具有完善的人格。教师的人格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其育德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自律意识。第五,是否注重开拓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教师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要努力掌握新的教育技能与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育人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自己的育德能力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第六,教师的人文底蕴直接关系到育人的效果。有调查显示,当前青年教师人文素养普遍缺失(表现在知识面狭窄、人文方面书籍的阅读量少、教育理论专著涉及不多等),这样的现状不改变,必将会产生不良后果。教师的育德能力是否充分发挥出来,外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从学校角度至少要关注以下四点:首先,正确认识教师育德能力的差异,扬长避短,因人施教。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接受教育的背景和教育实践不同,教师的育德能力自然会存在差异,学校的责任就是创造条件,缩小教师间的能力差异,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第二,搭建平台,精心培养。学校领导要全面了解每一位教师的育德能力和潜在能力,从而做到量才录用,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第三,为教-4-师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条件允许,每个人都会不断追求,充分实现人生价值。学校的责任就是通过优化教师工作的人际环境、物质环境、学习环境,提高教师的育德积极性和满足教师提高育德能力的需求。第四,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要通过典型引路、榜样示范,营造教书育人的氛围,同时通过压担子、交重任来培养青年教师,促其走向成功。二、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策略根据影响教师育德能力的内、外因的分析,在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方面可以有以下相应的对策。1.主体性策略——学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是提升能力的重点对象,这部分教师经验少,学校要予以重点关心,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组织形式,帮助他们提高育德能力。2.自主发展策略——学校要让中青年教师制定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创造各种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并为他们搭建展示智慧与才华的舞台,促进其自主发展。3.专家引领策略——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是:实践与反思,交流与合作,引领与创新。其中专家引领是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通过专家的专题报告、点评、案例分析、面试与答辩和课题指导等形式,将教师的教育实践提升至理性高度。4.多渠道培训策略——从培养对象上可分为德育干部、德育骨干、班主任教师;从培训的层次上涉及市、区、校三个层面的-5-培训;从培训的内容上又可分为教育观念、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艺术等。5.交流合作策略——通过同伴互助形式,选择成功的教育案例或教育反思,共同学习与探索,从案例中感悟德育理论的真谛,增长道德智慧,分享教育成果,提升育德能力。6.评价与激励策略。通过制定师德规范和德育工作常规,明确教师的责任,并由考评领导小组对教师的德育工作予以科学评价,发挥德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对在德育中作出贡献、在大奖赛获得佳绩的教师予以奖励,并在政策上保证学生道德教育的落实。三、学校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实践探索我校是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历年来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社会上享有较好的声誉,这与学校长期以来重视德育工作、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分不开。在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从理论研究入手,以科研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育德能力,实现传统的说教型向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型转变,由单一行政要求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转变,由学生被动接受向自我教育转变。1.练好内功、校本培训是提高育德能力的主要途径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主题教育课的“说课”评比,请专家进行点评,并选拔优胜者参加区的比赛,对优胜者的主题教育课进行全程录像,做课例分析,并以此作为德育专业知识辅导的-6-内容。学校成立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青年教师协会,组织中青年教师参观学习、外出考察,举行读书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奖赛,帮助教师练好内功。学校搭建平台,让教师一起分享同伴职业成长的经历。通过这些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同时学校还制定了德育工作“一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使德育工作有据可行。学校每学期还举办德育研讨会,各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专题开展研讨,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德育论文和案例,由学校评出等第奖以资鼓励。学校在2004~2005学年度就开设了“班主任工作管理”的校本培训课程,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论阐述与应用性实践指导。由于校本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促进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双肩挑”的骨干教师,在市、区竞赛中屡获佳绩。2.提高职业道德是提高育德能力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师德以及教师自我完善的能力,是建筑在教师基础能力和职业能力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能力。教师如果缺乏自我完善能力,人格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其作为教师的能力不但是残缺不全的,更会影响教书育人的质量。因此,我们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此外,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建设,制定了《教师师德条例》、《教师礼仪规范》、《教师师德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实行-7-师德一票否决制。一系列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从而为提高育德能力起到了保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教师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