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及思考感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1003班姓名:闵杰学号:0607100313课程班级:2班周五(5、6节)中南大学二○一一年十二月步入大二,我们在学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过程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的部分。以下先对课堂上的几个思考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最后再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收获和感受。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主要问题: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二、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它在现时代的意义何在?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学习或研究哲学,人们首先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的“philosophia”,意思是“追求”和“智慧”,即“爱智”。在汉语中,“哲”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以“哲学”翻译和表达“philosophia”,往往使人把“哲学”当作智慧的总汇或关于智慧的学问,然而人类创造的智慧有很多种,如常识、科学、宗教、艺术等等,哲学只是其中的一种。由此可见,哲学是智慧,但智慧并不就是哲学,仅仅把哲学视为智慧的代名词,显然是不恰当的。我们对哲学的准确理解应该是:哲学就是爱智慧。它意味着“对智慧的真诚热爱、忘我追求和批判性反省”,哲学因而被称为“智慧之学”。据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造了哲学这个词,这个词的古希腊词义就是“爱智慧”。今天,当我们用“智慧之爱”来了解哲学及其事业的时候,在古希腊语境中显然陷人了同语反复。人有爱智慧的天性,就是说凡是健全的人都爱智慧。那么,从这一平凡的事实中我们将如何找到哲学的奥秘呢。爱智慧,对于人来说,是最容易的,然而进一步看,它又是最困难的。二、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它在现时代的意义何在?自我批判、自我更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这种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最有活力的部分”,时代不断变换,而时代精神却在趋于自由主义的惰性和沾沾自喜之时,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显得特别重要,只有这种批判精神才能揭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真实面目。忠实于这种批判精神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继承这种批判精神,才能使马克思的批判适应新的条件。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马克思哲学在其创立之始就宣布: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而这种批判的锋芒所向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形式的批判”,还是“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归根到底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异化状况的揭露、分析和批判。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其矛盾统一体是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方面,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另一方面,为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反过来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密切联系的、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又一对基本矛盾。其矛盾统一体是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涉及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其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客观要求上层建筑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而新的生产关系则促使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下获得解放。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实质上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的这种循环往复,形成了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和变革的历史。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学习感想及心得体会150多年来,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上有过许多评说。概言之,它或者被尊崇者神化,或者被反对者丑化和魔化;或者被变成僵死不变的教条;或者被实用主义者任意涂抹。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式的理解与修正主义式的歪曲,是当今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的两大主要障碍。在认识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所产生的混乱主要表现在:本来是开放的、博采众家之长的、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封闭的、排他的、狭隘的、宗派主义的学说;本来是紧密联系实际的、最善于从实践中汲取力量的、生气勃勃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脱离实际的、教条的和僵死的学说;本来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作为行动指南的、正在发挥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巨大作用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过时的,束缚思想和行为、妨碍改革和革命的学说;本来是依靠科学真理为自己开拓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取得崇高地位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依仗国家机器变权力为真理而强加于人的学说,等等。因此,科学地把握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还马克思主义以本来面目,搞清楚它的源与流、它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它的基本特征与精神实质、它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从而在混乱迷惘、众说纷纭中达到清晰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又是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思想、感情的科学体现,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宇宙观和彻底的社会革命论。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规律。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争取彻底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高度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其中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而又三位一体、相互贯通,没有绝对的分界:正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基础上,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生动的哲理。不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为无产阶级担负伟大历史使命,最终实现人类解放、达到理想的共产主义作理论论证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其他学科,使这些学科也得到新的发展,同时也就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纳入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之中。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文艺学、军事学,等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决不是事先设定好的,而是在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中不断扩展、深化、合乎逻辑的结果。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还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世界观方法论、社会发展规律论、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论。——马克思主义与一切剥削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学说思潮,存在着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面对工人阶级的,是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这个最先进的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晦涩难懂、远离群众的思辨哲学,不是高谈阔论、脱离现实的清谈哲学,不是空讲道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书斋哲学,而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他们破坏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至多只能指出最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情况,不可能直接地指明各具特色的、复杂的、具体的东西。信仰、实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当前的确切事实,使之具体化、民族化。由于国情不同、条件不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也应各不相同: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东方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针对新的实际,分析活的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实际和本国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这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第一要义。马克思说过:“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同“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正是它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无比威力之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永不枯竭的源泉。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对和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对和改变那些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阻碍改革开放、有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使之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无限活力,根植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没有脱离世界文明大道,而恰恰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和学术精华的基础上,在科学的变革与创新中开拓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尊重人类在生产活动、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政治生活与艺术创造中所积累的一切成果,尊重先行者、同代人在试图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等问题时所作出的努力、所提出的见解。他们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作为自己进一步探索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放到工人运动中去检验,将其中的思想养分、科学颗粒、真理内核统统提炼汲取,融会贯通,发扬光大。他们相信人类文化的潜能与伟力,维护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品,并使之在新的历史高度上为人类服务,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服务。他们把千难万险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在科学的崎岖小路上攀登,任何政治迫害、经济熬煎、思想围剿、生活动荡、贫病交加、子女夭折等带来的痛楚,都阻挡不了他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他们创建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问题,超越了以往的认识成果,达到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境界。作为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精神文明食粮,从不盲目排斥,但绝不是“大杂烩”。在坚持自己完整明确的科学世界观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认真消化、采纳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养分。列宁说得好:“无论在哲学上或经济学上,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汲取和改造这些‘帮办’所获得的成就……并且要善于消除它们的反动倾向,善于贯彻自己的路线,同敌视我们的各种力量和阶级的整个路线作斗争。”注意、利用、汲取资产阶级学术成果,常常与回答论敌的挑战结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者在事关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