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井小学品生教学改革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樟井小学品生、品社教学改革方案★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科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樟井小学品生、品社教学改革方案》。★具体方案:一、品生、品社备课上课教学方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执行的是方案教学。这样的教学,备课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在教学指导用书上批注,另一种是单独备课。1、在教学指导用书(或其他教学辅助用书)上批注这种形式的备课应重点考虑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教学活动对本班儿童的适应性、记录好教学后记等。2、单独备课这种形式的备课需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活动名称(或活动主题)教师针对每个单元的一个二级主题或融合几个二级主题来确定具体活动的名称。除了教材中建议的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全面地综合考虑,但本课程教学目标则更侧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培养。同时要注意活动目标要以儿童为行为主体进行表述。※活动准备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教师对儿童学情的分析;二是资料、信息、通讯等物质条件的准备。※活动时间活动方案不具体规定每次活动必须由几课时完成,而只是对活动可能需要的时间进行预测,如2-3课时、第几周至第几周等,教师可参考学期教学活动计划,较灵活地来调整。※活动内容(或活动过程)要求用陈述性语言写清楚儿童活动所需要的素材和活动内容。※指导要点提示教师在儿童活动中指导的着力点、注意事项以及儿童可能采用到的活动形式、活动方法等。※评价要点提示教师如何关注和评价学生在本次活动时的表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教师要预先考虑到儿童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基于教师本人对儿童的充分了解做出相应的多种解决措施。※活动反思(或教学活动后记)教师除了记录个人的教学体会,还可记录儿童在活动中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当时是怎样解决的,效果如何,今后应该怎样做,还有哪些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等。以上是儿童活动指导方案的基本内容,教师可视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具体活动内容等作适当的调整。案例:儿童活动指导方案(含上课流程)一、活动主题:祖国名胜古迹多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祖国的一些名胜古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2.关注、知道自己所生活地方的风景名胜,获得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美好的体验。三、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家长们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经常利用假期带孩子们到祖国各地旅游观光。活动开展初期,我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班级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同学去过外地,而且他们大多留下了许多旅游的纪念——照片、图片、门票或特产等。在一年级的上学期,我们开展“祖国的生日”活动时,同学们对祖国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或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又开展过“我爱我生活的地方——美丽的大连”的活动,在那次活动中,同学们对家乡大连的景色也有了较深的认识;在《语文》教材中,同学们还学习过《祖国多广大》及《美丽的大连》的课文。(二)物质资料准备祖国各地(或家乡)有风景名胜的照片、图片、门票等旅游纪念品。四、活动时间课内2-3课时,课外1-2课时五、活动过程(一)布置小调查教师:在上一次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中国是个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和地域广大的国家。其实,我们祖国还有很多名胜古迹。老师这有一张调查表,请同学们回家和父母一起回顾去过的城市、游览过的名胜古迹,以及最想了解、知道的城市或名胜古迹,认真地完成表格。(二)收集、整理相应资料学生——收集、查找出旅游过的有风景名胜的城市(或家乡)的相关资料,并与同去的家长共同回忆整理,填写好调查表格,准备自己最了解的一处名胜古迹的图片或资料,为交流介绍做准备。教师——回收调查表,进行统计整理,为开展活动做准备。(三)交流、展示1.调查反馈、引入话题教师:前几天,我们一起做了一个调查,我们二年五班共有42名同学,去过外省市的有29人,去过的城市有……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想了解的城市,我班一些同学已经去过了,同学们游览过的这些名胜古迹一定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活动——说说祖国的名胜古迹。2.交流见闻(1)每个小组都有一张中国的版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把自己去过的城市找出来。(小组活动)(2)请学生在小组内介绍带来的照片、纪念品等。(小组活动)然后,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给全班同学介绍。3.用带来的材料办展览教师:征询同学意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个人做。提示同学:在办展览时需要注意什么?(1)把大家带来的照片或纪念品展出来时,要简单写上说明,以及是谁提供的!(2)办展览时还要注意布局美观!……4.相互参观、介绍、交流教师:说说你又了解到哪些名胜古迹?(四)活动延伸教师:请同学们在我们这张版图中,再找找我国最大的两条河流——长江、黄河。下次活动将围绕“长江、黄河”这个主题来开展。六、指导要点1.在回忆、整理和收集资料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实际,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来获取。2.教师要广开思路,积极调动儿童及其周围人的生活经验,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儿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3.注意儿童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及时帮助儿童总结方法。4.要特别关注那些没去过外地的儿童,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身边、在自己的眼睛里找美景。5.在办展览或介绍风景时,教师要有方法上的指导。七、评价要点1、参加活动的情绪是否愉快,对祖国山河的壮美是否有自己的感受。2、是否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3、对祖国名胜古迹了解的程度。4、儿童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否了解,了解的程度如何,表达得是否清楚,态度是否大方、有礼貌。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问题1:儿童收集资料有困难4、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一个班儿童收集的相关资料可以作为其他班或下一年级儿童活动的资料。问题2:儿童比较难理解“名胜”与“古迹”有什么区别对策:3、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收集画报、图片、音像等相关资料,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八、活动后记在开展这项活动时,我能从调查入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儿童自身的外出情况,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能充分地了解儿童,尽可能利用多种资源,把学生、家长、教师的力量调动起来,把课内外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学生们情绪高涨,气氛活跃,他们依靠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讲解、介绍、参观、交流等多种方式,把知道的名胜古迹告诉同伴。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转变了,他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欲望、表达能力、创造力、与人合作的才能都令我感到欣喜。开始有一些学生很羞涩,但在大多数同学的带领下,他们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所追求的德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品德形成规律。但在活动中,也留有一些遗憾,如活动的数量安排得有些偏多,儿童创办展览、参观交流的时间尚显不足,还有一些活动有些学生也感到意犹未尽。这些都说明我的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化倾向,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关注并解决的问题。二、品生、品社活动指导策略(一)导入儿童活动的几种常用的方式1、角色扮演教师或儿童扮演其他身份的人,引起儿童活动的兴趣,或交待活动的任务。2、讲故事3、任务驱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关注倾向,注意保护儿童兴趣。4、游戏教师可以用猜谜语或与儿童唱歌谣、看表演、听乐曲、诵读诗歌等方式引入活动。5、问题牵引6、活动引入7、谈话8、课件导入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儿童确实对此感兴趣,可以采用课件、录像或其他手段导入活动。9、欣赏对策:1、教师把自己作为活动的一员,同样收集并展示相关信息资料,以弥补儿童收集资料的不足。2、教师指导儿童收集资料的渠道、方法和过程,鼓励儿童积极地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3、教师广开思路,积极挖掘与利用儿童身边的资源,如儿童与家人外出旅游的照片、带回的纪念物等都可作为儿童活动的资源。1、教师着重引导儿童关注、了解并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2、利用儿童旅游经历,讲述旅游故事。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单元主题画页,引导儿童欣赏,以便进入话题,导入活动。10、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布置营造活动的情境,以情境引入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以上方法常常被综合运用,教师也可不断创造出新的方式方法。(二)学生活动中的几个指导策略1、保障儿童的活动自主权2、帮助儿童经历开放的活动过程3、引导儿童广泛地开展合作学习4.有针对性地指导儿童活动5.追求真实、实际的活动效果6.注意活动之间的联系7.活动主题要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又要高于儿童的生活※对上述活动指导策略的说明上述活动指导策略仅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用以帮助教师较好地把握课程特点,实施活动指导。实际教学时,这些策略是综合地而非孤立地体现于活动的全过程。(三)学生活动后的指导策略1、利用儿童尚存疑问之处再提出新的教育要求,引导儿童把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2、帮助儿童举办成果展示会、交流会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儿童的实践态度及其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3、根据来自儿童的反馈、总结和反思,调整环境和指导方式等。★教学常规一、课前准备(一)准确把握课程特征。新学期开始,任课教师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充分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理解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教材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二)提前制订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之后,各年级品德教师要根据校历拟定出本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分学期计划和单元主题计划,主要内容包括:1、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全面准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要针对各年级儿童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2、根据学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年龄特点,确定每个教学主题的教学重点、难点。3、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材是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在联系,根据当地学生实际需要,对教材加以整合、重组,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由于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因此要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的作用,善于搜集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益的社会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化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好整合,提高教学效益。4、担任品德课程的教师,无论专职或兼职,进课堂之前必须备课。备课要考虑本地学生实际,将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进行整合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设计。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表达形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后记等方面。教学目标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行为习惯和过程与方法全面考虑;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准确恰当;教学过程要以活动化的方式呈现,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引导,又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每课教案后面要留有教师的教学随笔和教学后记。二、课堂教学(一)学校要按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开足课时,不能自行减少课时,不允许教师擅自将品德课程挪作他用。(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教师主讲为学生主动探究;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主动地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三)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亲历过程,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教学要突出课程的实效性,体现活动性、生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针对他们在自我成长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五)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促进儿童道德的自我构建。活动化是品德课程中教与学的主要形式,活动设计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儿童的直接体验和亲身感受。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能给予正确引导,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启发学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