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化地理学》期末论文: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学生姓名:滕海芳学院:艺术与设计专业:艺术设计班级:B1003学号:041110031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居住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要件。城市建筑担负着为人们提供工作、学习场所以及生活住房的任务。建筑物的建造需与周围气候环境相适应,才能防御室外反覆变化的天气,创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建筑是为人类提供能够适应的生活条件。但是由于气候、地理环境、文化的不同导致各个地区的建筑的形式功能各有差异,我国南北建筑亦是。南北方在建筑上风格明显,各成系统,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整齐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而北方建筑多坐北朝南,通常呈现的都是大片平素的规则的庭院和宅屋,全靠大门和门楼不同的风采,通俗的说,南方建筑像别墅,北方建筑像商品房。建筑设计的不同让南北方民居成为代表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南方的吊脚、骑楼,北方的四合院、胡同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北方建筑强调阳光,南方建筑强调通风,这两个字眼看似宽泛,却影响了建筑的体型设计,门窗设计和院落设计,北方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强调厚重朴实,这与北方人性格有关,包括用材上,尽量选择一些砖石为主的材料,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选材多采用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等,屋内设计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北人喜欢毛皮,耐寒。而南人喜欢竹制品,又凉快又经得起沤。作为南方人的我,睡毛皮则是不习惯的。气候环境的形成跟所受到的气候要素,如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降水量和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异大有不同,所以房屋建筑设计亦不尽相同,房屋的内外结构、高度、造型及建筑材料等亦大相径庭。当今的建筑设计更考虑到国际先进性,务使建筑物的外形和色彩别具一格。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多种多样,有冷暖、乾湿、雨量、大风、暴雨、积雪和沙暴等气候的差异。由於气候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因此,在研究建筑用地时,既要重视区域性范围的大气候环境,亦要重视待选用地范围的小气候环境和微气候环境。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地区气候分界线,我国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环境,东北和华北气候环境有异,建筑风格有所不同。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清凉。冬寒是居住条件中的主要矛盾,建筑设计着重於采暖、防寒;因此,建筑基地应选在能充分吸收阳光的地方,所以在东北地区房屋具紧凑密闭的程度较高、窗门相对较窄小的特点。华北地区的冬季不及东北严寒,但仍有来自北方的寒潮大风,气温较低,特别春季多风沙,所以华北地区的建筑设计较着重保湿和避风沙,住房布局通常座北向南,以避风向阳。北京的“四合院”是一种避寒风的好形式,紧凑的四合院中,尽管院外北风怒吼,院内却有风平浪静之感。在北方地区年降雨量平均在800毫米以下,由於降水较少,屋顶的设计和墙脚使用的材料都有所选择,屋顶设计起着防水、保湿、隔热和抵抗雨水侵袭及承受积雪的负荷的作用,以平顶屋居多。长江以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稍冷,而夏季漫长,雨较多,湿度较大,风速较小,闷热异常。因此,这况的建筑需具通风、防潮、隔热等房屋建筑设计的形式,一般朝向为南偏东15度左右,这既可遮挡骄阳,又可迎着夏季东南风。华南地区至海南一带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内炎热,降水充沛,夏秋多台风,此时降水强大量多。城市的楼房多建有露台,走廊,力求高大、宽敞及通风,以解决炎夏的热闷气候,房顶设计多为人字形,有“滤水”和不易积水的功能,与这种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建筑,典型的要算是街道两旁的行人廊(俗称骑楼),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厦门、汕头、广州、南宁和台湾等许多城市都有这种南方特色建筑。西北和青藏都在非季风区内,西北地区为乾旱的大陆性气候环境,降水稀少,气温高,气温的日、年差较大,西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终年风沙大。因此,房屋的建筑需具防寒、隔热和避风沙等特点。形成了土拱的独特建筑,厚墙,甚至石墙、小窗和拱形房顶的结构,这可减弱太阳辐射和寒风的侵袭,保持通爽、凉快。青藏地区云南省的中南部,虽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甚至热带雨林气候,但因海拔高(约1,500米左右)故冬夏温和,四季如春,既无严寒又无酷暑,但这况降水量丰沛,空气潮湿,在建筑设计上更需要解决通风、防潮问题,因此在这区形成了竹铺瓦,通风良好。综上所述的建筑与气候环境是普遍规律,特别在广大的农村可见。当今,人类为了改变客观的气候环境,特别是工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建筑设计中以人工的方法把室内的气候调节,这就是使用空气调节方法。室外的建筑设计还要考虑气温、湿度和风等气候环境参数。(一)不同之处1.建筑墙体厚度不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漫长多雪。因此,保温性能良好,又要空气流通、清新,是北方图书馆建筑物最重要的问题。在北方图书馆的建筑中要加大建筑物屋顶保温层和外墙体的厚度,以增强隔热防寒效能。所以北方图书馆建筑外墙一般要有两砖厚(480mm),严寒地带还要达到两砖半厚(600mm),而且墙缝一定要勾抹严实,以有效抵御寒风的侵袭。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多,越往南,冬季越短,温差越小。因此,南方图书馆在建筑保温上一般不作特殊要求,建筑物的外墙有一砖厚(240mm)即可,重点考虑通风防潮,采光性能好,空气流通,防止夏季高温的侵袭。2.底层墙体与地面连接地带的不同凡是建筑物都要考虑基脚的牢固性,因此,建筑物底层墙体与地面连接地带都有水泥作成的散水护坡。因受所在地地温的影响,这种护坡在南北方有明显的不同。北方图书馆设计和施工时,墙体和进楼台阶一定要有深度,而且夯实水泥护坡,并采用新型的弹性防水材料,防止夏季雨水渗进护坡内,冬季冻胀,使墙体出现裂缝,楼门变形,损伤楼房质量。南方图书馆的这一类护坡,在设计和施工时,虽然也有一定的深度,并且采用防水材料,防止雨水渗透,但它不为防冻,主要是起到保护建筑物墙基的作用3.门窗的设置不同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暂。因此,北方的建筑物通常设双层窗户。冬季来临,气温降低,无论是公共建筑物还是居民住宅,这时都要封窗;进入春季,气温渐高,就要开窗。这种一为保暖、二为通风的事情是南方地区的人们所不必操劳的,而在北方则不能不做。所以北方图书馆在设计上,窗户的大小、数量也是建筑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有限,窗户面积大、数量多,每年封窗、开启窗子就要花费不少劳动。一般来说,北方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上只要符合一般自然采光要求,注重实用即可,不必单纯追求建筑造型美观而设计大型带状窗。南方的气候跟北方不一样,因此,在建筑上就有明显的差别。南方建筑物设单层窗户,图书馆的建筑除了讲究实用外,还要讲究美观大方,在窗户的设计上往往是从采光和美观出发,因此,南方图书馆建筑的窗户多为大面积的带状窗。受气温的影响,北方建筑的门也跟南方不一样。北方图书馆的大门是进馆的主入口,必须设置内外两层门且左右错向开启,以阻挡冬季寒冷气流的直入。南方图书馆的大门主要从方便读者出进和美观、明亮出发,大门的设计无需双层,以高大、气派、带状型门居多,进入大门,有一种开阔、明亮之感。4.共享空间要求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新建图书馆数量迅猛增加,馆舍规模不断扩大,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建造的图书馆都有面积不等的入口大厅,有的仅供读者交通疏散之用,有的兼有多种功能。这种大厅在北方就不宜过大,应当适中。因为北方冬季取暖期间,要尽量使大厅空间内暖气热力能均匀到达大厅的各个角落,如果热力不够,不仅耗费了能源,而且使读者受冻。但在南方,只要建筑面积允许,这种大厅可高可大,可以在大厅里饰以壁画,布置些盆景、花木和建筑小品,再加以休闲坐椅,使读者在这种高雅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5.建筑设计不同受气温的影响,北方土质坚硬、干燥,比较适合于设计地下建筑。在北方,这种地下建筑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如哈尔滨的地下人防工程和地下商业建筑,其设施质量之良好在全国同类建筑中,堪称楷模。所以,北方建造大型图书馆应利用好北方有利条件,设计地下层或局部地下层。这种地下层可用做设备用房,也可用于保存库本和读者不常用之书籍。前言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中国南北建筑也是风格迥异,其中蕴含着不同地域各自的文化。南北建筑文化差异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方式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北方建筑大气、沉稳;南方建筑纤巧、精致。建筑不单单作为居住所用,它同时也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北方建筑相比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建筑用地相对宽松,并且地形也更为平整。受文化习俗、建筑材料和自然风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北方各地的居民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北方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在建筑材料上北方人民多采用材料相对单一的土木之类的材料,北方建筑在群体布局上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南方建筑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相比于北方地区较为炎热,建筑用地比较狭窄,一般建在平原、丘陵间,建筑材料丰富多彩。南方建筑的总体风格属于清新、通透。整体布局更为灵活,绿化景观等有更好的发挥空间及条件。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土质水分含量高,不宜设计地下室。相反,南方潮湿的气候,影响到建筑物底楼也很潮湿。近年来,南方新建的大型图书馆设计宽大台阶由庭院直通二楼,一楼用于设备用房或辟为停车库,这样设计增强了图书馆建筑的气派,也避免了图书馆文化用品、设备受潮。但在北方就不适宜这种高大台阶作为主入口通道,因为北方冬季多雪,冰冻时间长,读者在积雪的台阶上行走,很不安全,以致影响读者入馆率。但如果不作为主入口,那就是一种浪费,因此北方图书馆应根据建筑整体和环境的需要,以设置阶梯通向一层入口为好。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别墅项目,在民国以前,多以传统民居为主。从目前保留下来的民居看,富人住的房子,大多都是精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即在很多地方变成殖民地以后,殖民文化带来的欧美原版别墅建筑的植入,曾经一度改变了中国别墅的类型,并且逐渐成为有钱人住宅形式的主流。传统的民居逐渐被淘汰,留下来的大多是文物,很少再有达官贵人喜欢传统意义的民居。从建筑文化上讲,中国传统民居的没落不代表中国的建筑文化就落后于国外,但却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所谓强势的经济必然带来强势的文化渗透,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很多人觉得照搬过来的别墅,未必是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但是它能带来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和财富的表达感。由此,西洋式,东洋式的别墅建筑,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我国别墅的代名词,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其实,别墅本身的风格不是特别大的一个问题,它只是一个外在表现,但它所带来的巨大问题是,这种引进来的建筑风格是否真正适合我国的地域特点?它对气候、对环境、对阳光,是不是有那么强的适应能力?比如,西班牙风格的别墅是来源于地中海,而地中海属典型的海洋气候,四季都比较湿润,但是在中国,从广东到哈尔滨可能都有这样的别墅存在。再比如,同样一个北欧的建筑,本来适应在寒冷地区,但它可能会出现在中国上海。所以,这就引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即南北方别墅的个性化特色,究竟应该怎么体现?影响别墅居住品质或形象的几大因素第一是技术。这个技术只跟历史、经济有关,跟区域没有关系,即使技术水平再高,也是哪个地区都可以运用的,跟南方、北方没有关系。第二是室内空间。这跟人的居住习惯、生活方式有关,这方面的要求也不会体现在南北方的差距上。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应该有什么样的配比关系就有什么的空间关系,与地域无关,不是南方人就喜欢小厅,北方人就喜欢大厅。第三是半室外空间。通常指有顶但没有墙的空间,包括雨棚、敞廊、回廊、敞厅。半室外空间就可以体现出南北方的差异。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所以,别墅的半室外空间就非常少;而南方就更能凸显其半室外空间的优势,如可以做出各式各样具有不同空间体验的半室外空间,而且往往这个半室外空间能成为别墅一个亮点、卖点。第四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