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综合训练(自然科学)题目:基于互动网络技术的OA式科学交流系统院(系、部):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学生姓名:闫松指导教师:李玉香职称副教授2015年5月28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HebeiNormal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学号:0922120131文档名基于互动网络技术的OA式科学交流系统使用说明书.doc第1页共44页一、设计思路科学交流是社会中个体或组织之间借助于他们共同的符号系统(口语、手势、文字等)进行科学信息交流的过程,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研究成果和作品被创造,其质量被评价,被扩散到科学共同体,并且为未来的使用而长期保存。科学交流系统是科学研究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用于传递科学信息的方法和手段。科学交流系统是复杂的,由各种渠道组成。该交流系统运用范围广泛,不局限于员工与公司管理层的沟通,亦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等。如作为员工与公司管理层的沟通交流系统,门户中生活指南、活动推荐、美食、购物、技术等模块可以使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精神上的放松使得员工在工作上更有动力。二、软件意义校园师生交流系统的设计目标简而言之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区内部的Intranet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具体而言这样的设计目标应该是: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和获取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建设经济性。文档名基于互动网络技术的OA式科学交流系统使用说明书.doc第2页共44页三、科学性▪1.“可行性和适应性”所谓可行性,是指需求提炼时,应该吻合适合核心需要,满足主要功能,而不是超越当前技术水平放卫星!所谓适应性,是指产品的实施条件和应用条件,要吻合企业当前的环境,超越环境搞亩产万斤粮的大跃进是注定要失败的。核心需求的吻合度,是OA价值兑现的保障,用户在工作流程、公文管理等方面的核心需求的满足度是项目成功的基础。2.“前瞻性和实用性”OA系统的开发设计,即要考虑到最大限度的增加系统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吻合各应用者的需求,充分考虑系统今后功能扩展、应用扩展、集成扩展多层面的延伸,实施过程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围绕应用,依靠应用部门,注重实效的方针。同时又要兼顾到成本控制、项目周期控制等因素,因此在功能的部署上也需要遵循实用主义。3.“先进性和成熟性”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但同时,任何创新都意味着小白兔实验,风险较大,因此又要注意软件系统、硬件设备、开发工具、软件产品的是否成熟,在先进性和成熟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价值最大化的关键。4.“开放性和标准性”数据孤岛、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已经成为多年信息化建设后的后遗症,而解决这些孤岛的关键因素在于开放,解决这些孤岛的效率取决于标准化。如同我们的插座和插头的关系、如同我们的外设和usb口的关系,OA系统是否足够开放和标准化,成为架构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当前和未来,OA系统需要轻松与各种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业务系统及工具软件进行平滑对接,当前主流的厂商如九思软件、浪潮、点击等都在这方面做了充分的考量。文档名基于互动网络技术的OA式科学交流系统使用说明书.doc第3页共44页5.“可靠性和稳定性”OA系统里流转了大量的管理数据,因此必须是可靠的,一般的人为和外部的异常事件不应该引起系统的崩溃;当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而且系统的数据是完整的,不会引起数据的不一致。我们曾对iThink系统组织过压力测试,在负载均衡的情况下,3000人同时在线时,系统登陆(包括整个主界面加载)不大于8秒。数据浏览不大于8秒;数据查询不大于8秒;数据统计不大于15秒。我们还对iThink产品,运行在IBM服务器上的稳定性做过测试,基本上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大于10000小时;可用率:系统总体平均可用率在99.99%以上;稳定性:主机系统能够保持7*24稳定的不间断运行6.“安全性和保密性”OA系统的开发设计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和不同的存储设备,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其中,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平台安全:架构设计考虑安全性要求,平台软件达到安全设计标准。应用安全:权限控制、支持身份认证接口、防篡改、防暴力破解等措施完善,并且可以跟USBkey、CA、IP地址限制等各种安全措施进行方案组合。数据安全:支持文档安全软件整合技术,从而做到数据传输加密、远程安全访问、数据存储加密,并且可以VPN等各种安全方式进行绑定,支持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防火墙的应用。容灾备份:支持各种容灾的软硬件设备的使用等。管理安全:提供完善的日志功能,能够记录系统使用人员的关键操作,保证系统应用的安全密码策略:初始密码强制更改、启用图形验证码、支持USBkey接口、密码过期控制、密码错误次数控制、密码强度设置等,从而防止暴力破解和恶意攻击。系统网卡MAC和IP的绑定;支持CA认证、数字签名加密技术;支持电子钥匙(Ukey)技术和指纹Ukey技术;支持安全套接(SSL)技术;软件系统严密、灵活的访问安全控制,功能授权与数据范围授权结合;系统有整体的用户/权限管理体系,可统一进行用户/权限的管理,实现到字段级的查询、修改、管理权限控制;系统提供用户认证、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字签名等安全手段接口,可在各个环节提供对第三方安全认证系统的支持。文档名基于互动网络技术的OA式科学交流系统使用说明书.doc第4页共44页四、创新性OA式科学交流系统中,技术(物)的要素和社会(人)的要素一样重要,不能简单地以传统的社会、技术二元对立的观念来对待它,而应视其为一种社会)技术互动的复合体。社会信息学鼻祖R1Kling及其合作者提出的/社会技术互动网络模型,为人们正确理解和分析这种开放型、数字化虚拟社区之建构提供了合适的工具。正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等学者所说:/术语-社会)技术互动网络.的使用是为了理解社会)技术的复杂系统,强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设备之间,甚至技术结构单元与政治思潮之间相互作用的交互性特征。互动网络技术本身已经成熟,且OA式科学交流系统也不例外。OA式科学交流系统除了具备传统科学交流系统的注册、认证、告知、存档、给予荣誉等功能外,还必须有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读者与作者的双向互动。1、告知功能。开放获取具有免费、即时、无地域限制、便于索引等优点,是目前最好的实现告知功能的一种交流方式。2、互动功能。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使Web210技术的应用,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即时交流、互动提供了条件。目前,无论是OA期刊,还是预印本库、机构库、个人博客都提供在线评论和反馈表单或链接。3、存档功能。OA仓储具有存储容量大、存储格式多样、复制便捷等优点,能较好地完成科学交流的存档功能。文档名基于互动网络技术的OA式科学交流系统使用说明书.doc第5页共44页五、实用性网络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络、企事业内部网络、局域网网络,甚至家庭网络和个人网络。网络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互动网络技术的OA式科学交流系统通过互动网络技术形成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并包含以下核心原则:1、确认网络互动者的相关人数。2、确认核心互动群体。3、确认诱因。4、确认置身事外的参与者和不被期待的互动。5、确认系统架构的选择点。6、从架构的选择点当中拼凑出具有社会--技术特质的OA式科学交流系统概貌,即经由各种交换选择后所呈现出来的OA式科学交流系统之建构。文档名基于互动网络技术的OA式科学交流系统使用说明书.doc第6页共44页基于互动网络技术的OA式科学交流系统操作手册2014年3月目录概述I页面展示II系统登录..........................................................................................................................................II互动网络技术III运用范围广.....................................................................................................................................III快捷导航..........................................................................................................................................V如何发表.........................................................................................................................................VI交流信息.........................................................................................................................................IX快速回复..........................................................................................................................................XOA式科学交流系统XIII科学交流的危机与开放获取运动的肇始..................................................................................XIII建构OA式科学交流系统的程序...............................................................................................XVOA式科学交流系统的STIN结构...........................................................................................XVIIOA式科学交流系统的社会功能及其策略................................................................................XX后台管理XXI后台首页......................................................................................................................................XXI部分源码展示XXXI前台页面代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