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汇总企业及其类型 一、企业的概念 1、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 2、企业的特点: ⑴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⑵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⑶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①依法成立(审批);②拥有独立支配的财产;③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二、企业类型 1、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划分 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 2、按企业规模划分 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3、按企业运用的主体技术划分 传统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二、现代工业企业的主要特征 1、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并且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2、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3、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均衡性、适应性和连续性; 4、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我国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股份经营方式特点: ①产权关系明确;②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③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受权益,并以此为限承担责任;④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经济效益为目的;⑤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企业组织形式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类型1、按财产构成划分企业组织形式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属于自然人企业,公司制企业属于法人企业 ⑴个人业主制企业 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业主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决策快、指挥灵、对市场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⑵合伙制企业 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⑶公司制企业 ①(是)法人;②实行有限责任;③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2、公司制企业具体形式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⑴有限责任公司 ①承担有限责任;②股东数额限制;③募股集资封闭;④股份不须等额。 ⑵股份有限公司 ①设立要求严格;②股东数额低限;③募股集资公开;④全部股份等额;⑤股份自由转让。 二、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内容,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 三、企业集团 1、企业集团是具有母子公司特征、组织程度较高的企业联合组织。它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而结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企业联合体。 2、特点 ⑴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 ⑵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型;核心层及集团公司,起主导作用。紧密层由集团公司控股的子公司组成,是集团实施一体化经营的基本力量。半紧密层由集团公司参股的公司组成,是集团一体化经营的辅助力量。松散层是那些承认集团章程,与集团公司及紧密层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优惠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 ⑶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连结为主。 企业管理的产生与二重性一、企业管理的产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调节生产关系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1、企业管理二重性的含义 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 企业的二重性是指: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适应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企业管理二重性产生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 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 要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企业管理就必须执行两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一是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 3、学习企业管理二重性原理的意义 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 对待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经验的态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有分析有选择的学习和借鉴。(从中国国情出发,批判地借鉴)企业管理的职能、任务和内容 一、企业管理的职能 1、计划 在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中,它是首要职能。 ⑴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现状及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预测内外环境) ⑵制定企业中长期和近期目标; ⑶决策; ⑷编制企业综合计划和各项专业计划,落实决策方案;[判定计划(战略计划、生产计划、作业计划)→实施] ⑸检查监督。 检查监督是计划职能与控制职能相互交叉的一项工作。 2、组织工作 确定企业成员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利相一致,彼此协调,以保证企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计划职能为组织职能规定了方向,组织职能为计划任务的完成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⑴设计组织结构——部门划分; ⑵层次-宽度协调; ⑶集权分权管理。 3、人事管理 指人员的⑴招聘、选拔;⑵使用;⑶考核;⑷奖惩;⑸培训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4、指挥职能 指挥职能是由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形式的一种职能,实现有效指挥,必须建立以管理者为首的集中统一的、高效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实现有效地指挥必须建立以总经理为首的、集中统一的、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明确上下级之间的职权关系,形成有层次的、又连续的指挥链;各级领导人要懂得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生产技术,熟悉管理业务工作;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劳动纪律。 5、控制职能控制职能就是要按照既定计划和其他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或者改变和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⑴拟定标准 ⑵衡量实际工作成效⑶纠正偏差 二、企业管理的任务1、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把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放在首位。 2、培养人才:要使各项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取得成就。 3、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 三、企业管理的内容 1、不同层次的管理 ⑴高层管理核心内容是制定和组织实施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这是关系企业前途与命运的头等大事。 ⑵中层管理一方面对高层管理发挥参谋与助手作用,另一方面对基层管理进行指导、服务与监督。 其内容是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不同阶段和构成要数为对象,即开发、供应、生产、销售,人、财、物、信息。⑶基层管理的对象是作业层,内容包括:工序管理、物流管理、环境管理、规范化管理、职工自主管理、基层组织管理。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管企业全局的大事,确定总的目标、方针、策略、计划等;中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当好领导者的参谋,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为基层服务;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自身的作业管理好作业活动,贯彻落实企业规定的各项制度好方法,最终实现高层确定的经营目标。这是个层次的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各项专业管理 ⑴技术开发管理:产品开发、工业开发、设备开发、材料开发、能源开发; ⑵生产管理:工厂布置、生产过程组织、劳动组织、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 ⑶物资供应管理:采购、储备、保管、发放、合理使用; ⑷市场营销管理:市场研究、订货合同、销售渠道、广告宣传、产品定价、为用户服务; ⑸财务管理:资金筹措、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利润管理。 ⑹人事管理:招收、录用、调配、考核、培训、升迁。企业管理的方法 一、企业管理方法路基础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观点 自然系统、人造系统。 人造系统的特点: ⑴集合性:指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相互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整体。系统的功能大于它的各部分功能之和。 ⑵相关性:指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不是彼此隔离、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从而形成一定的结构。 ⑶目的性:具有整体目的。 ⑷环境适应性:系统必须适应所处环境的要求和变化。 2、信息论观点 企业管理信息就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 企业的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二是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 3、控制论观点 ⑴拟定控制标准; ⑵衡量实际成果; ⑶纠正偏差。 二、企业管理的一般方法 1、企业管理的一般方法 ⑴行政方法:就是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命令、指示、规定的)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完成管理任务的一种方法,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⑵经济方法:是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价格、工资、利润、利息、奖金等)和经济方式(经济合同、经济责任制等)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任务的方法。 ⑶法律方法: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用经济法规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⑷教育方法: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一般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以电子计算机和各种信息、通讯技术为手段,借助多种数学方法,去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必须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权衡与分析判断,才能做出适当的选择。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与作用 1、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 ⑴科学性;⑵群众性;⑶先行性。 2、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作用 ⑴基础工作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依据; ⑵基础工作是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⑶基础工序是推行经济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 ⑷基础工作是搞好经济活动分析,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保证。 二、企业管理的几项基础工作 1、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标准化是指制定标准、颁布标准、执行标准的过程。 凡是没有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的都要制定企业标准。 企业应注意逐步实行管理业务标准化,用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贯彻执行。 2、定额工作定额包括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等,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经营资源,所规定的消耗与占用标准。定额工作是包括制定、贯彻和修订各类定额在内的一系列工作的总成。 3、计量工作包括测试、检验、对各种合理化性能的测定与分析工作。 4、信息工作 ⑴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 ⑵科技经济情报 企业所需情报就其性质来划分,有经济情报和科技情报两类。 ⑶科技档案 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 ⑷数据管理和资料贮存 5、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分三类:①基本制度;②工作制度;③责任制度。 基本制度中最重要的是企业领导制度。 企业的岗位责任制有工人岗位责任制和干部岗位责任制,干部岗位责任制一般由基本职责、业务流程和考核标准三部分内容组成。 6、职工技术业务培训工作 “应知”——理论; “应会”——操作。企业的领导体制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 根据1988年4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法》的规定,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1、厂长(经理)负责制 ⑴厂长的产生方式有:①政府授权部门委任或招聘;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招聘或选举。其产生方式应体现竞争、公平、择优和民主的原则。在中小企业中普遍推行公开招标、选聘厂长的办法。 ⑵厂长的职权,最主要的是经营决策权、指挥权和用人权,还包括职工奖惩权、拒绝摊派权、提请复议权。 ⑶企业要建立管理委员会,作为协助厂长经决策的机构。 2、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与任务 ⑴企业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 ⑵党组织对企业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