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1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给我国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此,我国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从我国国情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意义出发,阐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2]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核心内容就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一、我国的国情决定我们必须建设两型社会1,庞大的人口给我国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众所周知,我国人口数量庞大。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未来十几年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000万以上,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接近16亿后才有可能缓慢下降。[3]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率却处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后面。从水资源来看,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从土地资源看,我国人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最近7年间,我国耕地总量已减少1亿亩,6O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警戒线0.8亩以下。从矿产资源看,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其中主要矿产资源还不足1/2。[4]而且由于我国人口巨大,并且人口素质不高,造成了对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破坏。2,我国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低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依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粗放型的,科学技术的落后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8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比国际平均水平高5倍;创造万元GDP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资源消耗巨大,不仅使我国环境不堪重负,而且大量进口资源,增加了经济发展对外依存程度,加深了经济发展的不安全性。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社会。3,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人民的生活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10倍。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1927万吨,居世界观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年新增1.5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今年年初,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说明我国治理环境污染已经刻不容缓。此外,农村环境问题也不容小视,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两型社会,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并且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思想战略。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中国在未来的20年的时间内,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的文明发展道路。四、国际环境的压力要求我们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解决资源供需缺口,积极寻求国际资源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将导致我国资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增加,也要求有坚挺的外汇储备作为后盾,再加上争夺国际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供给方加价不可避免。入世后我国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降低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改进技术,更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也是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措施之一。利用国际资源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5]两型社会的建设有利我国经济面对外来的压力,增强竞争力。资源和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面临的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如果我们肆无忌惮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我们的子孙将无能为力生存和发展。只有解决人类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提出来的,两型社会的建立有利于我国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参考文献】:[1]李敬含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社会[2]齐建国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11月18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6[3]张维庆作《中国21世纪的人口问题及对策》[4]于法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5]郎兴华王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