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技术上课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宜阳县人民医院康复科石国豪目录CONTENTS1一、概述2二、基本技术及操作方法3三、基本治疗观点4四、临床应用掌握:Bobath技术的基本概念、临床推理流程图、基本技术及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熟悉:Bobath技术的理论基础。了解:Bobath技术的基本观点。一、概述Bobath夫妇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在他们的治疗方法中,他们摒弃了“代偿性训练”这一传统的治疗概念,因为他们认为这种观念忽略了偏瘫侧完成正常功能活动的潜力。Bobath夫妇强调,所有的中风病人都有重新学会比较正常的运动模式以及改善偏瘫侧功能性活动的潜力,而这种潜力应当被作为治疗的目的。他们的治疗技术既能减少痉挛和协调功能异常的不利影响,又能改善患侧躯干四肢的控制。理论:“运动发育控制理论”Bobath技术:通过正常的姿势反射和控制关键点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的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脑瘫,偏瘫等。是20世纪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1.控制关键点(keypointcontrol):治疗师在训练中操作患者身体的某些部位,以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目的。Bobath将这种操作称为控制关键点;将这些部位称之为关键点。2.反射性抑制:利用与痉挛模式相反的体位或姿势来抑制痉挛。包括反射性抑制模式(reflexinhibitionpattern,RIP)和影响张力性姿势(tonicinfluencedposture,TIP)。3.促进姿势反射:通过某些特定活动来引导形成功能活动的姿势,并学习体验这些功能活动的运动姿势以达到治疗目的。4.感觉刺激:利用各种感觉抑制异常运动或促进正常运动,包括兴奋性刺激和抑制性刺激。5.整体治疗:将患者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只是治疗患病的部位。需要通过全身活动、躯干运动提高患者的整体功能。6.身体图式:是为了姿势控制,将感觉输入及自己的运动予以比较解释,以校正肌肉活动的模式。主要记忆在顶叶,学习后可以回忆与再现,且不断更新。身体图式决定瞬间身体部位的空间位置及身体各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是形成姿势调节的基础,一旦失调难以维持协调与平衡运动。1.传统Bobath技术的理论基础(1)正常姿势性肌张力(2)正常姿势模式(3)运动感觉的学习2.现代Bobath技术的理论基础(1)系统论即新的运动控制模型(2)神经、肌肉可塑性(3)中枢性姿势控制与运动控制(4)正常的相反神经支配机制1.运动发育控制理论正常的运动发育顺序训练计划需与患者的发育水平相对应强调“运动发育控制理论”但不机械照搬2.运动感觉学习理论反复学习运动的方式及动作可促进患者获得正常运动的感觉训练的活动必须要给患者重复运动的机会只有正常的感觉反馈本身,方可教会病人重新学会正常运动3.掌握技巧性动作技能活动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应、平衡反应等为基础基本技巧包括中线对称,直立反应,躯干旋转等4.整体治疗理论训练时防止其他肢体出现异常运动强调整体治疗,先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姿势与运动模式,然后逐渐转变为日常生活中复杂的功能性、技巧性动作第二节Bobath技术传统Bobath(1970-1991年)当代Bobath(1991年后至今)定义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对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引起功能、运动和体位控制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价和治疗,它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法目标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功能。结合2001世界卫生组织(2001)国际分类功能,残疾和健康(ICF)。尊重个人特性,将结构、功能、参与紧密联合途径①维持正常姿势控制②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③控制痉挛①建立人类行为构成和运动控制②使用神经肌肉的可塑性,重新恢复或帮助其建立高效的运动模式特点①遵循人体发育规律指定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关节点的控制技术②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张力和平衡反应,增加运动功能③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节①遵循运动控制理论将运动、感觉、认知、知觉、生物力学统合考虑进运动控制理论体系。结合运动分析和任务分析,明确功能障碍②神经可塑性包括大脑皮层功能重组、轴突长芽、突触再生、增强突触传递效率和提高脑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特殊的感觉输入、重复运动和体位模式能加强突触链,增强其功能连接治疗原理①利用反射性抑制模式②利用基本反射模式注重正确的运动感觉,利用和建立翻正反射、平衡反射和保护性伸展反射提高姿势控制③按照运动发育顺序基于人体正常运动发育过程,由头到脚,由近端到远端的治疗顺序①建立正确身体图示,改变肌肉黏弹性结构,增强体位控制尤其是核心控制,改善神经系统运动反应。体位控制和任务导向运动融为一体②分析多因素的肌肉无力状况。如:负责随意运动的神经下行通路缺乏兴奋;肌纤维发生萎缩或挛缩;肌肉激活在空间和时间模式上改变,导致无效力的产生;功能性运动单位缺损和保留部分特性的改变③分析解决肌张力增高包含神经和非神经两个因素④使用运动学习运动学习需要有执行任务的意图、实践和反馈(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建立神经肌肉功能重塑,通过本体感觉输入和易化技术促进运动形成(ClinicReasoning)二、基本技术及操作方法1.控制关键点(keypoint)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治疗师在训练过程中,以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目的,Bobath将这些特定部位称之为关键点。这些部位多从患者近端开始,随治疗进展向周围移行,并根据情况随之减少或增加。中部关键点: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关键点:上肢的肩峰,下肢的髂前上棘远端关键点控制关键点肩部头颈部胸骨柄拇指骨盆膝部趾1.头部包括屈伸和旋转时关键点的控制。(1)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对全身伸展模式起到抑制作用。但存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者,头前屈则会出现下肢的伸展模式。(2)后伸:颈部伸展,则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身屈曲模式。(3)旋转:用于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但对痉挛性强、呈僵直性或间歇性的痉挛等重症病例不能直接控制头的运动,应利用肩胛带、躯干部的关键点来控制头部的体位。2.胸椎通过调整胸椎的屈/伸改善躯干的平衡能力,患者保持坐位,治疗师位于患者的身体后面,将手放在其胸骨上来推胸椎前突及后伸。通过控制中心关键点,促进站立平衡3.肩胛及上肢保持肩胛带向前的状态则全身屈曲占优势,能抑制头向后方过伸的全身伸展模式。只要是伸展上肢做诱导伸出,就能保持肩胛带向前伸的状态。如果肩胛带处于回缩位,会使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可以抑制因头前屈而致的全身屈曲模式。上肢和肩胛带的联合使用,前臂旋前伴肩关节完全内旋,则可有效的抑制徐动型脑瘫患儿的上肢不自主运动。肩关节充分内旋抑制徐动型患儿不自主动作4.躯干躯干屈曲,全身呈屈曲位,会抑制全身性伸展模式和促进屈曲姿势、屈曲运动;还应注意年长的肌紧张异常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当坐到椅子或轮椅上,头和背部向后紧靠椅背时,常会出现躯干过度伸展现象。躯干伸展,使全身伸肌占优势,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的方法。躯干旋转,可以破坏全身性屈曲、伸展模式。5.下肢及骨盆屈曲下肢可促进髋关节外展、外旋和踝关节背屈。坐位骨盆后倾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伸展位占优势。站位时成后倾姿势及全身性伸展模式。骨盆前倾坐位时上半身伸展占优势,下半身屈曲占优势。站立位则成前倾姿势及全身屈曲模式了。利用“远端关键点”控制缓解肌张力的方法aba上肢屈肌肌张力高的控制b下肢伸肌肌张力高的控制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具体表现为头:患侧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躯干:患侧躯干侧屈并向后方旋转肩胛带:后撤、下沉骨盆:上抬并向后方旋转肩关节:内收、内旋髋关节:伸展、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或过伸展前臂:旋前踝关节:跖屈、内翻腕关节:掌屈、尺偏趾:屈曲、内收拇指:内收、屈曲手指:屈曲——抑制异常活动和异常姿势反射的方法a偏瘫患者常见的异常痉挛模式b患侧肢体的抗痉挛模式偏瘫患者下肢痉挛模式偏瘫患者上肢痉挛模式(1)躯干抗痉挛模式由于患侧背阔肌、肩关节下降肌的痉挛,常使患侧的躯干短缩并向后旋;躯干的抗痉挛模式是使患侧躯干伸展;方法是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立于患者身后,一手扶其肩部,另手扶住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可缓解躯干肌的痉挛;躯干常见的抗痉挛模式(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伸指,外展拇指,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挛模式;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背屈踝、趾,可对抗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3)肩的抗痉挛模式菱形肌、斜方肌尤其是背阔肌的痉挛,使肩后撤、下沉;肩的抗痉挛模式为使肩向前、向上;(4)手的抗痉挛模式将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牵拉手部的屈肌群;患者双手及上肢同时活动时让患者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握手,患侧拇指在上,此形式的握手又叫Bobath式握手;肢体抗痉挛模式(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非对称型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阳性支持反射等(1)调正反应属于静态反应,是指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会自发性地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发自头部,作用于躯干发自迷路,作用于头部发自躯干,作用于颈部发自眼睛,作用于头部翻正反应(2)平衡反应当人体突然受到外界刺激引起重心变化时,四肢和躯干出现一种自动运动,以恢复重心到原有稳定状态。自主的反应,是比调正反应更高级的维持全身平衡的一种反应。方法:在坐位或站立位上,治疗者向各个方向推动病人(前、后、侧方、斜方)双膝跪位、座位、站立位下的平衡反应训练(3)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自出生后8个月起向侧方、10个月后向后方保护性伸出手,一生中持续保持。方法:坐位或站立位,治疗师通过突然的向前方、侧方推动患者或在坐位或俯卧位下,让患者上肢支持体重。肩肘腕关节的负重髋膝踝关节的负重患侧上肢的负重训练aba患侧上肢处于抗痉挛体位b从肩部给予向下的压力,加强肘部的伸展能力2.位置反应肢体反应性的短暂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力,如在坐位时,帮助上肢水平位举起然后治疗师突然撒手,使上肢悬空,此时,上肢本身重量的刺激使关节周围肌肉同时增大收缩力,来试图保持肢体的位置。徐动型患者在椅子上的坐姿:头和上部躯干向后,髋和下部躯干伸展3.保持反应4.拍打利用此方法,对四肢、躯干规则或不规则地用拍击手法而达到提高肌肉收缩兴奋性的目的。5.轻推①压迫性轻推:增加肌张力②抑制性轻推:抑制肌痉挛③交替性轻推:引出平衡反应6.辅助器具常见的踝足矫形器a利用绷带将踝关节固定在背曲外翻位b矫正后可进行站立或行走训练绷带矫正法ab三、基本的治疗观点1.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脑瘫是由于脑组织在正常发育中受到损伤,导致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或停止2.运动发育的异常性•异常的肌张力可以通过抑制与促进的手法得到调整•运动感觉对脑卒中恢复起重要作用•强调运动感觉的上行系统、姿势运动的下行系统和核心控制对脑卒中的认识四、临床应用治疗脑瘫儿童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软瘫型混合型1.治疗原则反复进行对功能恢复有利的动作模式;利用关键点促进动作的每一个环节;避免施用屈肌为主的运动;提高平衡及自我保护能力以避免由于恐惧使肌张力进一步增高。2.治疗性活动(1)通过姿势或体位抑制痉挛(2)在功能活动中控制痉挛(3)体验运动的正常感觉1)通过姿势或体位抑止痉挛用这种姿势来抱身体重度屈曲模式的患儿比较容易帮助者交替活动自己的两腿以减轻患儿躯干部痉挛,重力促进身体伸展2)在功能活动中控制痉挛喂饭或游戏时的坐姿3)体验运动的正常感觉1.治疗原则强化姿势稳定姿势控制训练,多采用负重练习强调进行肢体的小范围控制的活动鼓励中线活动,训练头和手的控制力2.治疗性活动(1)通过使四肢或躯干(在直立情况下)负重(2)给予合适的支撑(3)鼓励中线位活动1)通过使四肢或躯干负重患儿一旦可以用肘部支撑体重,就有可能用有两个把手的杯子自己喝水转头迈步,会增加患儿身体的不对称2)给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