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复习中怎样把握历史地图的应用高三年级孙培芳2013年《上海卷历史考试手册》考试目标中规定具体考查目标第一条为:将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时期、地点;运用有关时间、空间的各项技能(包括使用有关时间的术语、制作年表、时间轴;阅读地图等。)考纲对地图在教学与考试中的运用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近几年上海高考试卷中都出现了历史地图题。由于对历史地图的忽视,历史地图分析能力薄弱,许多考生在历史地图题方面失分率较高。如何在在复习中把握历史地图,提高学生的时空根据需要和技能,我在高三复习中采取了以下做法:一、图文结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地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与文字材料相辅相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梁启超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基础也”,图文并茂是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我们必须图文结合,来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第一步。比如复习第一分册时,我们通过一张世界地图,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四大文明古国、希腊、罗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和英国、法国的地理位置,同时在地图上标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然后在地图上画出新航路开辟的线路图。其次在地图下方写出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标志,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的帝国扩张与罗马法,三大宗教的创立时间、创始人与主要典籍,写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影响。同样的例子在一张中国地图上可让学生标出中国古代六大古都位置,在地图上标出姜寨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在地图上直接标出战国七雄的大致位置等。这样做一张地图几乎把第一分册的重点知识全部涵盖,既让学生复习了相关的知识点,又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结合背景,分析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历史地图题越来越注意对考生分析和运用历史地图结合力的考查。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我们也在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上面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首先要求学生找出变化顺序正确的序号,其次结合背景,分析德国版图变化的原因,及给欧洲国家带来的影响。这样的练习题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把一个国家版图的变化与②③④①2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联系起来,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对民族、对国家对地区的影响。三、关注隐性内容,全面掌握历史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在历史地图中出现而教材文字中却没有出现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又是高考易出现而被考生忽视的知识死角。以香港问题为例,我们从香港地图的构成图上,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香港问题的由来:1842年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非香港;1860年的“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以“租借地”的形式占领了新界,租期是99年,同时也能回答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规定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的原因。四、培养学生读图习惯,提高学生的时空素养。历史地图是历史空间的客观反映,文字和言语的延续、补充和发展。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不但要引导学生去看历史地图,同样也要去看地图册及教材上提供的历史图片,图文内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以图释文,采用多种直观、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并配有关键词,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引起分析、综合等心理活动,从中获得科学的历史认识,并可通过图面的现象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一些难记的知识点。例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第11课与第13课,分别有二张欧洲地图,一战前与一战后的欧洲,在复习时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变化?”从表面信息入手,关注细节,结合所学知识,是解读历史图片的第一步。学生看到了地图中的国家名称不同、疆域不同,国家数量不同等,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地图中的历史信息。有学生认为地图中德国疆域变化最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国变化最大?让学生回顾战后历史,准确叙述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的内容,简明地在地图上标出因和约而导致的疆域变化,通过形象地、有感情地表述历史细节,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地表述观点,清晰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等。这样使学生不但能搞清战后的欧洲版图变化。而且理解了巴黎和会对战败国的制裁。最后来解读历史地图的深层信息,通过对地图的分析、比较、概括,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深层次解读地图,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3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完整认识,在解读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运用调动知识的能力。历史地图在高三历史的复习中,可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加深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因此加强地图的使用,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还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督促学生多用历史地图,使之养成良好的读图识图的习惯,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