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读书使人明智,读书能引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每一位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和自身的不断学习,不断进修,不断面对教学中的变化,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位专业人员。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读了他老人家的书,使我很有感悟。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可以说,“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中无时无刻不蕴含着教育,而世界充斥着生活,也就到处是教育;生活的场所是社会,那社会也就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以书本为中心,这不就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反观素质教育的现状,面对家长的期望,考试的压力,升学的重荷,教师和学生可谓身心俱疲,学校教育似乎走入两难的境地:1、教育与生活脱节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升学考试的成绩成了学校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教师的生命线。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人们普遍默认的口号却是“成绩是生命”、“考试才是硬道理”。不久前曾看过一则新闻,说某地的中学响应教育政策,不再补课,这一来,学生家长却不依了,又是写请愿书,又是按手印,纷纷联名要求开补习班,这让学校很难做。这种种情况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和考试的机器,学习成了学生唯一的生活内容,分数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和耻辱。教育与生活严重脱节。2、学校与社会隔离现在,很多学校以升学为一切导向,因而不少学校只希望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长期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使得学生似乎成了笼中鸟,他们习惯了被安排、被思考,一旦有机会能够出去“飞翔”,他们没有胆量,没有能力,也是飞不起来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现状呢?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针对“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这一顽疾提出了“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一观点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用生活来补充文本,让生活的知识库与学习的知识库相互交融,实现语文与生活的对话,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相一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合理引导,处处留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引导学生发现。为此,我也在尝试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攀谈,聊聊他们前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例如有一次,几位男生聊到《终极三国》中,张飞等人把“大吃一惊”等同于“大吃一斤”,把“不翼而飞”理解为人去世了,大家哈哈大笑,这时我就合理引导,让他们明白:理解词语不能望文生义。瞧,处处留心的话,你会发现连影视作品中也有语文,既能观看有趣的影视,又能学到语文,真是一举两得呀!当然,语文不仅存在影视中,还有广告、横幅上的标语、与人之间的交谈等等,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学生很可能就会忽略这些生活中存在的语文知识,因而,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合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2、研究教材,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如果你留心教材内容,你会发现很多课文都来源于生活,课文中介绍的事物往往都是学生们熟悉的,却又没有深入了解过的。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上15课《石榴》时,我先布置学生去水果市场“预习”课文,让他们去了解石榴的产地、外形、颜色。在上课的时候,我也特意把两只大石榴带上了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观察,说说石榴的外形特点。然后把石榴剥开,观看籽儿的颜色、形状,并且尝尝石榴子儿的味道。这样一来,就把课文内容与生活联系了起来,学生也将枯燥的书面描写和实际的感觉联系了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品读课文,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课文。3、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教材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时空差距的,学生们并不一定能理解或者体会到当时的状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例如在教授《虎门销烟》这一课时,由于事情发生在1839年,小学生们较难体会到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所以我在上课时,先给学生们看了一组关于鸦片迫害人们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们一个个瘦骨嶙峋、毫无精神,有的甚至是濒临死亡。这些照片给学生们带来直观感受:鸦片害人不浅!然后引入课文,重点渲染了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场面的壮观、仪式的隆重、销毁鸦片数量之多,感受人们响彻虎门上空的欢呼声,然后想象外国侵略者们的神情动作,进行对比,突出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亲身去感受当时的盛况,感受人们无比激动的心情,感受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总之,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而精辟深刻的,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心人,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充满生命和生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