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绍兴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绍兴地处杭州湾南,会稽山北麓,北纬29°42′02″~30°19′15″,东经120°16′55″~120°46′39″,东西宽46.6公里,南北长68.5公里,周边长356万公里,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西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会稽山脉尾闾分成二支,成西南—东北方向伸入县境南部和西部,构成一片崎岖低山、丘陵、河谷地,面积757万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0.76%。区内群山连绵,山势险要,山体抬升强烈,地形深切、破碎,水系源短流急。一般海拔在300~400米之间,最高骆家尖747米,延伸到萧甬铁路南侧约5~10公里地带,高度即降至海拔20米左右,与无数冲积扇和中北部冲积平原相连,坡度以15°~25°和大于25°为主。地貌类型复杂,还可分成丘间谷地、低丘、高丘和低山四类,主要有夏履、型塘、漓渚、兰亭、平水、石泄及小舜江河谷,王坛、平水盆地。此类河谷与盆地面积较小,山垅较狭,水流湍急,砂砾含量较高,土壤冲积明显。与水网平原交界处均有大片坡地、阶地,尤以漓渚、兰亭、南池、坡塘、九里、上蒋一带面积较大。坡度皆在10°以下,土层深厚,适宜农耕。新石器时代已有频繁农垦活动,现大部辟为茶、桑、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地和旱粮地,在绍兴农业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北部水网平原区】面积572万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8.33%。除零星火成岩残丘外,皆为冲积、淤积、海积而成。地势平坦,平均海拔6~7米。偶有孤丘残丘高度一般亦不超过200米。中部,河流纵横,湖泊星散,农田被切割成大小渡田,有“水乡泽国”之称。靠近古海溏北部狭长地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4.5米,河流较少,水面狭窄,为向滨海滩涂过渡地带。历史上称山会平原,原为一片浅海沼泽,潮汐出没。全球性冰后期为海水所淹。距今6000年前,漓渚、平水均为海水直拍之山丘和海岸交界处。公元前21世纪左右开始海退,海岸北移。海退结束,海岸线轮廓已与近代相似。因泥沙来源丰富,溺谷淤浅不畅,浅海逐渐垫高而变成咸潮出没之沮洳沼泽,《管子·水地》称“越之水重浊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距今3000年前后,越族居民从会稽山内部北移,开始垦殖咸潮所不及之山麓冲积扇和平原中一些较大孤丘及附近坡地,从而形成中部冲积平原。公元前5世纪初,越国把都城从会稽山南部迁到沼泽平原,经过与近世围垦滩涂相似之围堤、筑塘、拒咸、蓄淡,造就会稽山北麓冲积扇以下大批耕地。秦汉时代,北人南迁,湖沼地加快开发。至公元2世纪中叶,鉴湖建成,湖以下开辟良田9000顷。海塘建设和河湖网也加速整治。唐垂拱二年(686)山阴与萧山50里界塘筑成;开元十年(72万会稽县令李俊之主持增修山会海塘。后经大历十年(77万大和六年(83万次增修,才形成东起上虞,西至山阴,全长百余里之防海塘,山会平原全面形成。至今,中北部水网平原610个自然村中,以溇、湖、埭、桥、江、墅、葑、塘、渎、堰、岸、港、浦等命名者计226个,占34%,展现水乡特定景观。【东北部滨海平原区】淤涨型滩涂,地势平坦,人工水系纵横交错,海拔5米左右。区域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0.91%,已围垦67.4平方公里,潮上带或潮间带尚待开发。受钱塘江和曹娥江涌潮顶托,北岸不断被侵蚀,南岸逐渐淤涨。明永乐至万历(1403~1620)间,钱塘江主槽北移,山会两县海涂外涨,已有人自发垦殖,种植棉、瓜、豆和水稻。清咸丰年间(1851~186万度成为三江口西部乾、坤两号沙地,面积超过4万亩。清末民初,滩涂曾向杭州湾伸展20多里,有磨盘丘、豆腐畈等垦区。此后,由于钱塘江南股槽游移,滩涂大片坍方,至建国前夕,丧失殆尽。1969年开始有组织地大规模人工围涂造地,至1991年,围涂10次,获土地66.3平方公里(1993年10月至1994年4月“九三丘”第一期围涂获土地8.7平方公里,未计入内),才有滨海平原,并奠定境内自南而北山脉—平原—海岸梯阶式地貌。1、绍兴的区位地处长三角金南翼,距省城杭州65公里;距东方大港宁波90公里,北与嘉兴隔海相望,即将开工建设的嘉绍跨江通道将成为绍兴接轨大上海的捷径。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和杭州湾的南岸,宁绍平原西部,西接省城杭州,东连港口城市宁波,北与嘉兴隔海相望,南通温州、福州。绍兴的南部有会稽山脉和四明山脉,植被丰富,北部为冲积平原,江湖河密布,是钱塘江和曹娥江的三角洲,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市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6。市区面积364平方公里,人口64万。2、“绍兴”的由来绍兴秦之前称为越(国)秦之后称为会稽(郡)直到初唐唐以后又称为越州南宋绍兴二年后称为绍兴(府)至今。?130年发布诏书,书中讲道“绍万世之宏休,兴百王之丕绪”,第二年“绍兴”二字成为年号,后又成为绍兴地名的由来。(绍:继承;宏休:洪福;兴:兴盛;丕(pī)绪:帝业。)3、绍兴的历史悠久据嵊州小黄山考古发现,远在9000多年前,绍兴的先人已经在这片土地生活。这是长江中下流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文化;余姚河姆文化证明,7000多年前绍兴先民已经从事农耕和渔猎;传说中虞舜曾避尧子丹朱,留下众多传说;大禹治水会诸侯于会稽,死后葬于绍兴;后大禹第七代子孙无余被封会稽,开始了越国的历史。春秋时代其子孙建立越国,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在绍兴建越国都城。4、曾经的辉煌——大禹治水的传说在古越大地上演——卧薪尝胆的故事流传于此越王勾践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战胜了吴国,建立了地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到广东的越国。前333年越国遂被楚国打败,越国从此灭亡。——曲水流觞的风雅之地——南宋时期的重镇和风水宝地——英才辈出的名士之乡——自古越女也风流5、令人瞩目的“绍兴现象”⑴从综合实力看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971亿元,人均GDP4.52万元,约合5947美元(全省为4883美元)。其中绍兴县人均GDP达到10042美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37.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2.12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71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730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5.3%和38.2%一二三次产业情况:绍兴在浙江省的排名情况2007年绍兴人均GDP在全省的位置⑵数据比较5、城市特色水乡——城内有33条河流,境内鉴湖、镜湖、曹娥江、浦阳江等;桥乡——市区有桥梁229座,八字桥、广宁桥、东双桥等酒乡——中国黄酒重要的产地,国宴专用戏剧之乡——越剧、绍兴、莲花落等书法之乡——书圣王羲之故里、书法圣地兰亭文物之邦——国家级文保单位9个,省级54个名士之乡——6、经济特色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绍兴市各县市百强位次☆民营经济大市民营企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5%,在2006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占51席,比例达10.2%。在2006年度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名单中,我市有22家企业上榜,总数在全省仅次于杭州排在第2位。其中,我市的浙江大东南集团、浙江闰土化工集团、海亮集团分列第6位、第13位和第23位。☆上市公司大市全市有股份有限公司上百家,上市公司33家,7家在海外上市。形成了“绍兴板块”。☆专业市场大市全市有商品专业市场379家,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48家,超10亿元的有14家,超百亿元的4家。其中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完成成交额分别为332.18亿元和242.80亿元。☆产业集群大市全市有产业集群41个,如:绍兴的轻纺、印染;诸暨的袜业、珍珠、服装;上虞的机电、化工、伞业;嵊州的领带、电声、炊具;新昌的制药、轴承;越城区的家私等。☆建筑产业大市2007全市建安产值2073.19亿元,总量全国第一,有建筑之乡四个:绍兴、上虞、诸暨、嵊州。☆中国品牌之都:“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共60个,为全国六个“品牌之都”之一。总量为全省第一。☆自营出口大市07年全市外贸出口192.95亿美元,有自营出口权企业超过3000家。☆科技企业大市全市有各类科技型企业80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企业105家省级高新企业216家——分别占全省的28.7%和14.9%。3、荣誉称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品牌之都中国人居环境奖荣誉称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品牌之都中国人居环境奖(一)绍兴·绍兴人·绍兴文化1、绍兴及其由来2、绍兴人绍兴先人属于于越人;今天的绍兴人则是华夏民族和文化融合的产物。绍兴经历了的三次融合而形成了绍兴人:①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10年设会稽郡);②“永嘉之乱”(公元310年)之后;③“靖康之难”(1127年)和宋朝南迁之后;(一)了解绍兴文化1、绍兴地方文化——是由历代绍兴人民创造的、对绍兴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而深刻影响并以一种特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区域文化(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绍兴地方文化的特点⑴历史悠久⑵讲求实利(一)了解绍兴文化1、绍兴地方文化——是由历代绍兴人民创造的、并对绍兴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而深刻影响并以一种特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区域文化(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绍兴地方文化的特点⑴历史悠久⑵讲求实利⑶崇文重教⑷灵活变通——绍兴人:绍兴文化的人格化深思熟虑、谨言慎行、刚柔相济、灵活变通禀赋鲜明、个性各异的绍兴人:绍兴人:善谋、敏思诸暨人:好强、乐群上虞人:稳健、中庸嵊州、新昌人:尚勇、巧慧⑸开放包容⑹特质鲜明⑺自成体系绍兴市人均GDP增长表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①胆剑精神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支柱作用②经世致用价值取向的行为导向作用③尊师重教理性主义的智力支持作用④厚德乐群德化传统的认同整合作用⑤崇文善谋文化氛围的教化陶冶作用⑥富有魅力的越文化的集聚辐射作用三、绍兴地方文化的弘扬与超越(一)绍兴地方文化的弘扬1、文化强市目标:通过若干年努力,使绍兴的全民素养良好、文化风尚优化、文化人才众多、文化设施先进、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体制顺畅、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建成具有深厚历史内涵、鲜明时代特征、浓郁地方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有较强影响力、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强市。2、四项基本任务:一是历史文化名城得到较好保护、开发和利用,保护和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二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综合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三是人的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提升,取得全国文明城市等一系列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四是形成一批文化品牌,建成一批文化设施,培养一批文化名人,发展一批文化产业,使绍兴的城市特色和文化个性进一步凸显,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文化综合竞争力全省领先、全国有名。⒊几点认识:⑴进一步研究和概括“胆剑精神”;绍兴精神⑵如何有效地提升市民素质;⑶加大对历史文化保护力度;⑷地方文化的传承(戏剧等)。(二)绍兴地方文化的超越⒈对家族本位幸福观局限性扬弃⒉从敢闯敢冒到理性法制的转变⒊从特殊主义到普遍主义信任模式的拓展⒋从小器精明向大气高明的嬗变⒌绍兴地方文化的开放和(整合)融通绍兴县地域文化提炼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代,勾践立国称霸。秦行郡县,始置山阴县。南朝陈时,析为山阴、会稽两县,同城而治,直至清末。民国建元,合山阴、会稽两县为绍兴县。1980年设绍兴市(县级)。1983年设地级绍兴市,恢复绍兴县,驻越城。2001年绍兴县迁址柯桥。1982年,国务院公布绍兴市(县级)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在自然资源并不优越,静态比较优势相对薄弱的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分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深沉原因,我们认为绍兴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由此产生的地域精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地域文化包括:——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鉴湖文化。绍兴县地处江南水乡,水这一资源和环境特征,给绍兴县地域文化注入了自然的灵性。鉴湖作为我国江南一带最古老的灌溉工程,它既是大自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