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致力研究的“越文化”(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越地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越文化是中国优秀地域文化之一,新时代的文化强省建设需要大力发掘和弘扬越文化。越文化研究是一个生生不息、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的长远学术事业,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在省内外国内外的越文化中承担了光荣的领军使命。我们所致力研究的“越文化”,到底有哪些内涵和外延呢?1.从民族发生学角度来看,“越”首先指“於越”,因此,越文化首先是指於越民族文化。於越民族是繁衍生息于以今会稽山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有别于中原华夏族的少数民族。就首创稻作文明、丝绸文明、海洋文明,拥有独特的建筑文明、玉器文明和青铜文明,以及其后参与形塑中华文明的创造主体汉族和南方各种少数民族而言,於越民族文化堪称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和奠基者之一。2.从最早享名于世的形态来看,“越”指的是先秦越国,因此,越文化主要又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文化。从越国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越文化,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创造了一个辉煌政治典范,树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治图腾,与《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儒家思想一起缔造了中华民族精神最可宝贵的内核,为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提供了永恒的精神动力。3.从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内核来看,“越”还指先秦越国首都及近畿地区,因此,越文化还可理解为经历先秦越都、秦汉会稽郡、隋唐越州、宋元明清绍兴府路(均含今余姚和萧山)与今绍兴市等演变的古今绍兴文化。从古今绍兴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越文化,它是中华人才文化的标本。诚如毛泽东的名诗所言:“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历程之中,历史记载了一代又一代绍兴人才的远见卓识、顽强意志和爱国赤诚。4.从主导文化属性的重心区域来看,越又可理解为於越民族发祥地和越国腹地的浙东地区,因此,越文化又可理解为古今浙东文化。从古今浙东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越文化,它是中华传统精神文化的先进代表,在哲学、历史、文学、教育、宗教、艺术、藏书等等精神文化层面,特别是在经、史之学方面,成为近古以来中华传统精神文化的翘楚;也推动整个中国精神文化从僵化的思想权威中解放出来,推动个体生命从中世纪的思想禁锢中觉醒。5.从文化发生时空的长期统一性来看,“越”还指原越国直接统治的主要区域,也就是今浙江省地区,因此,越文化又可指古今浙江文化。清代学者顾栋高综合民间传说、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所得,分析指出越国强大之前的具体统治范围:“其地全有(今)浙之绍兴、宁波、金华、衢、温、台、处七府之地;其(今)嘉、杭、湖三府,则与吴分界;由(今)衢历江西广信府,至饶之余干县,与楚分界。”由此可见,今浙江全境与当年越国长期直接统治的范围存在高度吻合关系。从古今浙江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越文化,它是中古以来不断崛起的中华地域文化的先进重镇之一。6.自古吴、越同气共俗,在唐代以后的诸多语境中,“越”还是“吴越”的省称。在先秦时代,“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吕氏春秋》),本来风土民情就很接近,吴国占领越国,吴文化曾经短暂覆盖越文化;越国后来彻底灭掉吴国,越文化又以更大的力度覆盖到吴文化之上;吴越归一后的越国又先后被楚国和秦始皇所征服,共同接受楚文化和中原大一统文化的影响。从文化的近邻作用范围来看,越文化又可以是古今吴越文化即一般所称江浙文化(含上海文化)的代名词。7.从文化辐射的影响范围来看,“越”还泛指长江沿线以南整个南方中国,直至越南的“百越”,因此,越文化还可以指南方百越文化。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四载:“自交趾至于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清《四库提要•百越先贤志》亦载:“南方之国,越为大,自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所败,诸子散处海上,其著者东越无诸,都东冶,至漳泉,故闽越也;东海王揺,都于永嘉,故瓯越也;自湘漓而南,故西越也;牂牁西下邕雍、绥建,故骆越也。统而名之谓之百越。……百越先贤,……兼及会稽,以勾践旧疆,自南越北,尽会稽故也。”这七重内涵的越文化,界定各有侧重,之间又紧密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在这些界定中,除了吴越文化和百越文化是就越文化的近邻作用范围和辐射影响范围而言外,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古今浙江文化;於越民族文化是其发生学来源,是其萌芽阶段,越国文化则是其方国阶段;浙东文化是其重心所在,绍兴文化则是其关键内核。所以,我院(中心)的研究,亦以绍兴文化为第一重点,以於越民族文化、越国文化、浙东文化为第二重点,而旁及于浙江文化、吴越文化(江浙文化)和百越文化。(详《“越”的多重内涵与越文化的历史地位》一文,载2010年6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