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产生和发展②教育与人③教育与社会④教育目的⑤教育规律学校教育制度⑥教师和学生(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⑦教学基本原理⑧课堂教学实践⑨德育理论与实践(上)⑩德育理论与实践(下)⑾德育论教学论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12)教育概论导论①教育学知识回放第七章教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任务与目标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内容第四节教学原则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德]第斯多惠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任务和目标窦桂梅2009年7月20日在西宁教学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概念界定广义的教学:包括人类在所有情况下教和学的共同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授与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教学活动。基本涵义:教和学同时存在于这一活动过程当中教和学相互联系,相互统一于这一过程狭义的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增强体质,形成科学世界观及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其基本涵义包括: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变化。教学是学校的基本教育活动。教学以教学内容的学习和传授为主。(二)新课程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与无效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是对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什么是教学中的交往?交往在教学中的含义:(1)交往是对传统教学的现实超越。(2)交往是对教学本质的新界定。(3)交往意味着“学习共同体”的真正建立。(4)交往意味着教学的真正民主化。(5)交往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自主性的大大提高。(6)交往意味着对话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7)交往意味着教学的模式的多元化。(8)交往意味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三)构成教学的基本因素从教学的内部关系分析,这些基本因素是:1.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他闻道在先,学有专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内容与任务等。2.学生:学生是学习任务与教学目的实现的的承担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3.教学内容:主要表现为按照国家教育目的规定的一定课程和教材,规定了一定学校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4.教学手段: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调控措施。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基本因素教学手段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手段的优劣是决定师生关系疏远的关键因素构成教学的基本因素图教学活动二、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是传递人类丰富文化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三、教学的任务教学的任务就是教学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它由教育目的决定,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它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中观目标与基本方向,也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发展学生的体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应注意的不良倾向: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创造才能的发展,忽视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的培养课堂讨论你认为《海燕》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志鸿优化设计丛书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八年纪语文·下)p779海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3.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形象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3.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德育目标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注意精神。四、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Objectives(一)教学目标的涵义有关教育目标的研究起于20世纪的四五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雷斯沃尔、及日本的板仑等。教学目标就是教师所期望的,经过教学活动后,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行为变化。它由教学任务决定,体现在具体教学内容中。它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微观目标与具体方向,也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二)教学目标的分类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里学教授布卢姆(Bloom’staxonomy)根据人的能力和心理特点,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类: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cognition)领域教学目标,情感(feelings)领域教学目标和动作技能(actionskill)领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认知cognition)领域教学目标情感(feelings)领域教学目标动作技能(actionskill)领域教学目标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目标行为领域目标霍恩斯坦教育图目标领域构成认知领域教学目标,是由与知识的习得、理解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的各项要求所组成的完整体系。布卢姆把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1)知识:指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2)领会: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可借助于三种形式来表明: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代表高水平的理解。(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代表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不仅要理解材料的内容,还要理解其结构、分析又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要素分析,如区分事实与假说,结论与证据等;二是关系分析,如确定事实与假说之间的关系,结论与证据之间的关系;三是组织原理的分析,如识别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模式等。(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强调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和结构。(6)评价: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评价不仅是认知领域的目标的最高层次,而且它也是联系情感领域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根据内在证据来评价,如根据陈述、文献资料、证据的确切性,评估研究报告的真实性;二是依据外部准则来评价,如历史作品要用历史标准来判断而不能用文学标准来衡量。情意领域教学目标是由兴趣、态度、价值观形成以及正确的判断能力、适应能力的发展等有关的各种要求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具体分为5个层次:接受,反应,批判,组织,价值。(1)接受(注意):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文体活动等)。从教师方面来看,其任务是指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学习的结果包括从意识到某一事物存在的简单注意到选择性注意。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2)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结果包括默认(如阅读规定的材料)、愿意反应(如自愿读规定范围之外的材料)及反应的满足(如以愉快的心情阅读)。与教师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3)价值化: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做奉献(如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担义务)。与教师所说的“态度”类似。(4)组织: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是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个人具有长时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致发展了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教学目标着重学生的一般适应模式(包括个人的、社会的、情绪的)。强调学生作为的典型化和性格化。精神运动领域又称动作技能领域,这一领域的教育目标是由与手的技巧及其它运动有关的各种要求所组成的体系。具体分为7个层次: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映,机械动作,复杂的外现动作,适应,创作等。①感知: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主要了解某动作技能的有关知识、性质、功用等。②准备:指对固定动作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愿意活动)。感知是其先决条件,在我国将感知和准备阶段统称为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③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通过教师评价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判断操作的适当性。④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⑤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精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稳定为指标。⑥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习者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设施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⑦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要有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才能进行创新。(三)进行目标教学的意义与应用1.进行目标教学的意义(1)使教有目标。实行目标教学,克服了过去教学目的的模糊性和盲目性,为教师备课、讲课,掌握教学重点、难点,提供了方向和方法上的依据。(2)使学有方向。实行目标教学,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好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基础知识。(3)加强了教学管理。进行目标教学,有助于对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实现教学评估的科学化。2.教学目标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关系(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见下图)(2)教学目标理论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提供了理论借鉴。(3)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传统教学目标的运用与具体化。基于“事物/现象”的统整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事物/现象志鸿优化设计丛书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八年纪语文·下)p779海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3.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形象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3.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德育目标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注意精神。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一)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倡躬行,将学、思、行看作统一的学习过程;《中庸》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朱熹“循移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脉、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的读书法。(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赫尔巴特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等。(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凯洛夫的教学理论:《教育学》中提出了六阶段论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关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教学过程六个环节形成技能、技巧实践运用赞科夫的教学过程理论:《教学与发展》现有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教学过程》获得、转换、评价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了六阶段论:掌握教学的社会目的和任务;考虑学生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计划教学手段;执行计划,这是中心环节;对教学目标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随机应变调整教学进程;分析教学效果,查明未解决的问题,为下一轮过程参考。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下,通过教和学的双边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师生交往过程。本质是学生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新课程将其看为: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