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上)教育学教学目标识记教学、教学的一般任务和教学过程的概念。理解教学的意义和教学过程的本质。运用教学原则分析教学现象,正确运用教学方法。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二、教学的意义三、教学的一般任务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三、教学过程的结构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二、教学方法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二、教学的意义三、教学的一般任务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一般概念在广义上,凡是以一定文化为对象,有教有学、教与学统一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学。狭义的教学是指学校教学,即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1.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2.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3.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二)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教学与智育(教学≠智育)二、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途径,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手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中心地位三、教学的一般任务(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三、教学过程的结构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二)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间接与直接的关系2.认识的交往性:师生交往;生生交往3.认识的教育性:认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4.有教师指导的认识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主导)教师指导下,区别于自学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①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知基础;②只有亲身经历的事物才能深刻地理解它;③直接经验的生动形象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动物的认识:动物园/玩具;可通过角色扮演来补偿:例如亲子关系互换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朝阳医院(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1.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无条件积极关注;人格平等三、教学过程的结构(一)引起学习动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二)领会知识:(三)巩固知识:(四)运用知识:(五)检查知识:三、教学过程的结构(一)引起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习动机开始,从作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二)领会知识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感知教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论证来理解教材,掌握新知识。1、感知教材2、理解教材,形成科学概念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从已知到未知,不必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三)巩固知识①要向学生提出记忆的任务,讲清记忆的重要性,培养记忆的兴趣,以增强学生记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②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如善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把理解记忆与机械记忆结合起来。③使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边记忆的习惯。④使学生学会正确分配复习时间,不过于集中,也不间隔过长。⑤使学生能够通过联想、推理等办法追忆所学的知识。(四)运用知识《春郊游记》“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XX公园春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XX,今天真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啊!”“黄金必杀句”大扫除之后,肯定要写“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扶老人过马路等好人好事之后,肯定要写“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答:“我叫红领巾。”作文题目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那就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警察叔叔擦汗,捡钱交给老师……”《春郊游记》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卢焯坡“……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五)检查知识教学进程的几个阶段之间关系: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3、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3、教学原则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规律是教与学的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是在人们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一、教学原则(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的语言或模型、图片、图表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学生获得鲜明的表象,作为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的基础。实物直观&模像直观,例:三角形的教学(1)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正确定义,多种变式;现代化手段呈现(2)直观要与讲解相配合。(3)要充分发挥语言直观的作用。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内在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尊师爱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持久地保存在记忆中,当需要时能迅速地再现出来,加以运用。(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要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练习。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C、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学以致用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要求教师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发展。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先行后续B、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适合知识点的教学;什么是重点/难点?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特点,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A、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学生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基础、个性B、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个别辅导:如针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自负的要打击他,自卑的要鼓励他例:“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最典型的例子是孔子对“闻斯行诸”一句的回答。冉求问孔子听到就该立刻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当然,听到就应该去做。子路问同一问题,孔子却回答,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有父兄在吗,还应再听取些意见呀!第三个学生公西华就怀疑了,去问孔子为什么对同一问题两样回答。孔子说,冉求性慢,力行差一些,所以我鼓励他听了就去做;子路性急说干就干,所以我要教他慎重一些,多听取意见,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1)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思考:淘宝学院/义乌工商学院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式的统一。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按照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区分来命名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二、教学方法(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6、实验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和讲演。1)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2)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述和讲解各有侧重,经常结合使用。3)讲演:是系统全面的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的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要组织好语言。(3)讲授中要自觉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4)恰当地运用板书与教具。2、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为启发谈话和复习谈话两种。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3、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争论、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1)讨论前,选好讨论题目。(2)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争辩,寻求真理,实事求是,树立互相帮助,互相补充,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3)讨论后,做好讨论总结。4、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演示有关实物和教具,或向学生作示范实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性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5、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基本要求:(1)提高练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3)练习的方法要多样化。(4)严格要求。6、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在独立的观察研究中获得知识的方法。要求:(1)做好实验前的组织、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