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王朝之郭守敬与授时历至元十七年,即公元1280年,郭守敬费尽心血编了一部新历法,世祖忽必烈赏赐了一个名叫“授时”,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就是著名的授时历。郭守敬,字若思,1231年生于今天的河北邢台,受精通算术、水利的祖父影响很大,后来又师从精通天文、地理的刘秉忠,因为郭守敬对水力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西夏等地治水成绩相当突出,忽必烈十分重视他的才能,任命他为太史院同知,负责修订新历。必须拥有精密仪器,并亲自进行天文测量,才可能得到可靠准确的数据,因此,他花了三年时间,创制出许多当时十分先进的测量仪器,包括简仪、仰仪、圭表、定时仪等,其中简仪是郭守敬发明的最重要的天文仪器。简仪是在中国传统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加以简化,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赤道仪,比丹麦天文学家在1598年装置的类似仪器,早三百多年,刻度相当精细。在改制仪器同时,郭守敬利用元朝疆宇广大的优势,派许多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设立了二十七所观测台站,最北的测量站是北海观景所,位于北纬64.5度,处于北极圈附近,最南的南海观测所位于今天越南南部的古城,如此大规模的地理纬度的测量,在中世纪是绝无仅有的,由于天文测量能在更广大的地区进行,能根据不同地区所得的不同数据,以求得天体运行的客观实际,由此制定的历法也就更加科学。郭守敬等人经过长时间的观测计算,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天文资料,在参考前代历法的基础上,终于在1280年制定新历法《授时历》,他是中国古代最卓越的一部历法。《授时历》进行了大量考证,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准确测算出至元十七年冬至发生的时间,二是结合以前各朝历志中所记载的冬至日期,确定一年为365.2425天,这个数值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6秒,与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世颁布的,至今仍在世界上通行的,《格里高利历》中的数据是一致的,但比它早302年,三是测定了至元十七年冬至太阳的准确位置,四是测定了至元十七年冬至时,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五是对同年冬至时月亮离黄岛白交点的距离,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以上数据确定了,朔望月、近月点和交点月的日数,六是对二十八宿距星的度数,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测定,七是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时,大都的日出、日落时间。《授时历》在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分别是测算出太阳每天在黄赤道上运行的速度,月球每天绕地球运行的速度,利用太阳和黄道经纬度推算出赤道经纬度,并确定月道和赤道的交点。《授时历》正式废除了上元积年法,采用了近世截元法,这也是历法史上的重大成就之一。在天文历算方面获得重要成就的郭守敬,对元代的水利建设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修筑了从通州到大都的运河,这就是著名的通惠河。1303年。元朝廷宣布官员七十岁必须退休,郭守敬由于成就巨大,成为唯一的例外。《授时历》是在古代中国使用时间最长,计算最为精确周密的一部历法。作为这部历法的制定者,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也因此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光辉地位,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为郭守敬山,1977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起名为郭守敬,可见他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高。备忘一二八零年,郭守敬完成《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卓越的一部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