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场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全市农场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我场位于武汉两环(中环、外环)、两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两港(阳逻国际深水港、天河空港)之间,区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近年来,我场抢抓武汉市“一主三化”示范建设试点、武汉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创建区落户的机遇,深化农场改革,创新经营机制,突出发展主题,大力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农场先后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湖北省重点建设的小城镇、湖北省“文明乡镇”、全市“文明街”等。XX年,农场实现税收3600万元,农工人均纯收入6028元。在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突出“三改联动”重点,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发展活力。自XX年以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以农场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职工养老统筹改革、农业税费改革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三改”联动工作,努力通过改革,改出新机制,改出新天地,改出新面貌。(一)坚持摸清家底与细化方案相结合,提高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一是摸清家底。积极推进农场改革必须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以此来测算改革成本,制定改革方案。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为了摸清第一手资料,我们印发了4万份调查表,深入分场、队组、企业挨家挨户调查,摸清了农场土地情况、人口情况、机构设置情况、班子配备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集中力量摸清了场办企业职工和农工的情况,完成了场办企业的登记和档案的审理。对经企业改制买断身份的非农职工进行全面清理,确保一人一档,没有无档人员。对农工进行清理登记、建档和造册,对农场场办教师情况进行核实。二是判明情况。通过调查摸底,清理核实,掌握了全场的实情,综合判明,武湖农场改革难度非常大,难在人员身份的认定,难在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低,难在改革的成本高,难在作为全市“一主三化”示范区改革的要求高。三是细化方案。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实质、吃透农场改革精神的同时,在摸清、判明农场情况的前提下,我们力求准确、全面、考虑多种因素,拿出多种可供选择方案分析其利弊得失,做到优中选优,努力提高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二)坚持民主决策与阳光操作相结合,提高改革的透明度。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采取会议动员、出动宣传车,致《全场干部职工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上级的改革精神,做到家喻户晓,使群众认识到农场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得到更多实惠,从而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改革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要我改”变为“我要改”。二是尊重群众意愿。在农场制定改革方案和细则上,从起草、讨论通过到操作执行,组织了十多次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经职代会通过后实施。三是接受群众监督。税费改革,从税改田的面积测算、对象确定、分配方法、税费管理,到经营田的收费标准、管理办法;社保改革,从参保对象、缴费指数的确定,到退休待遇计数;机构改革,从身份的认定、竞争对象的确定,到入选名单的敲定、人员的上岗等等,都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坚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坚持落实政策与用活政策相结合,确保改革成果的最大化。认真落实上级改革政策,只要符合政策的,我们尽力操办,尽力到位,替职工解决更多的困难。与此同时,我们也努力创造条件用活政策,尽力争取,为职工谋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在理顺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将武湖街道办事处和农场党政班子成员打通使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能。在教育剥离工作中,我们将超编人员派到周边乡镇场支教,确保了教育剥离工作的顺利推进。在税费改革中,责任田部分采取“只改帐不改田”的方式,灵活掌握......(这部分情况不熟悉)通过努力,农场“三改联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场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现所设机构和人员除“三办一所”外,全部实行聘用化管理。二是社会职能基本剥离。农场教育、公安、司法、法庭已移交区主管部门管理,卫生、计生剥离工作正加快推进。三是社保体系进一步健全。目前,全场退休企工、农工的养老统筹金已全部进入社会化发放,在职农工已建立个人养老统筹帐户,进入正常缴费。同时,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五保老人基本实现了集中供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已实现全覆盖,为农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安全网”。四是农工负担进一步减轻。目前,农工责任田和经营田综合负担水平亩为85元,比XX年农工亩平负担下降%,综合负担水平比全省农垦系统平均值低18元。二、突出农工增收安居乐业核心,加快创新步伐,激活发展动力。“一主三化”示范建设试点、武汉特色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创建区落位武湖,其重在新,贵在创。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农工安居乐业作为核心,把创新作为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创新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一)围绕农工增收,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创新。一是板块推进特色主导产业。以维生、开隆等为龙头的种子种苗种畜板块、五七水产养殖示范板块、扇子湖千亩标准化渔鸭结合板块、武湖渔村2万平方米的网箱养鳝板块、张湾蔬菜新品种大棚板块和西甜瓜板块已经形成,特色农业的面积达到全场农业面积的85%,占全场农业总产值的96%。二是用高科技武装农业。年亩产无公害蔬菜3万公斤的武汉现代蔬菜园、单位面积收入高出传统农业300倍以上的维生种苗公司。应用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开隆高新公司、武汉农科院、湖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和研发基地、武汉国英种业公司、兴正实业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扎堆武湖。武湖已成为了武汉乃至湖北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展示的窗口、示范的平台、推广的阵地。三是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北京中旺、厦门惠尔康、汉口精武、武汉新晨等46家“农”字头企业落户武湖,不仅带动了武湖及周边地区种业、鸭业、蔬菜业的的发展,而且拉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农场产业重心由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四是用旅游业促进农业增值。大力拓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多样性功能,发挥高科技龙头企业的示范和扎堆效应,联手武汉首家农业主题公园——佳海“农耕年华”、武汉市少先队素质教育活动营地等项目包装推出“武湖农业生态之旅”主导游线,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400余万元。(二)围绕农工乐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一是整合资源,形成产业扎堆。在充分发挥武汉生态农业园、湖北国家农业科技园现有优势的同时,积极筹建武汉台湾农民创业园。将“三园”在武湖泵站河以东20平方公里区域统筹规划,共享政策,互补优势,捆绑推进,联合招商。与此同时,按照“统一经济区划、发展优势互补、产业协作配套、项目通盘布局”的思路,积极启动武湖、三里区域板块发展规划,使武湖、三里形成整体联动发展格局。二是集约土地,形成规模经营。去年以来,规划集中面积万亩,至今已开发利用5000亩,为逐步消除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方式,走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生产之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基础。三是探索人地分离机制。成立农场劳务服务公司,承担四大职能,其一,待岗保障。对于土地调整中失地农工,每户安置2人过渡就业,每人每月发放待岗保证金200元。其二,强化培训。依托武湖职业高中,立足武湖,服务全区,面向社会,分期分批免费培训农工。其三,灵活务工。针对引进涉农项目的季节性特点,有序组织农工就地打工。其四,推荐就业。加强与开发业主的联系与沟通,促成一批农工转岗成为相对固定的职业技能型员工。(三)围绕农工安居,推进新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是推进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规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有序集并改造63个自然村,集并人口约万人,可复垦村庄面积3100亩,为项目落户腾出空间,为开发商参与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二是探索“用农场的手引导、用市场的手筹资、用农户的手建设”的模式。在高车中心村一期建设中,农场制定了《高车中心村建设及房屋迁建办法》,以奖代补鼓励农户向高车中心村集并,每户农工通过湾村集并,基本可以不出钱。通过“招拍挂”的形式,将节约的土地推向市场,筹集建设资金6000万元,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用于补贴老百姓房屋还建,确保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建新村。在通过“迁村腾地”筹资的同时,我们集中配套中心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相比可节约资金近1000万元。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引进业主开发建设高车中心村社区服务中心,投资400余万元的社区服务中心将于今年10月竣工。新居以农户自建为主,发动群众参与,节约建设成本。农户拆老房的材料可以用于新房建设,也可以由农场统一收购。据统计,每户农民仅建房投劳就可节约成本4000元左右。三是探索“农场主导、农户主体、业主开发”的建设模式。目前,上海嘉农、武汉中正两家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武湖大家园建设,整体开发沙口10000亩和胜海4000亩区域,将为武湖新家园建设搭建产业支撑、增收保障、农村新社区、文明创建、资金筹措“五个平台”。四是推进农村管理模式的创新。在高车中心村试点探索农村新社区管理模式,成立居委会,建社区党支部,民主管理居民事务,逐步实现农工身份由村民向居民的转变,管理模式由分散管理向民主集中管理的转变。五是推进环境创新。依据《武湖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强化生态农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工业园和五通口镇区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重点加强了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的标准化配套完善和洁绿亮美工程建设,特别是去年推进了五通口正街的综合整治,城镇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农场夺得全省小城镇建设管理“楚天杯”,“双创”考核多次在全市远城区非城关镇中名列第一,被评为全市小城镇管理先进单位。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服务体制创新。成立武湖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创业提供“一条龙”的快捷服务,为老百姓办事提供便利服务。(四)围绕农工增智,在教育模式上创新。除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外,农场今年提出了“普及12年教育”的口号。推出了“根据学生实际入学和就读的人数,每年投入数十万元补贴杂费”的政策。从今年起,农场将根据职工子女进入职高的人数,出资将所有杂费交给武湖职高。预计今年将为此投入30多万元。以后,农场的投入将根据实际入学和就读的学生人数相应进行调整。三、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增强发展实力。围绕民营化、市场化取向,全力打造体制优势,形成资本民营、机制民营、企业民营的发展态势。(一)改革改制培植民营企业。按照“农场转让资产、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的原则,对农场企业全面推行了以产权为核心的民营化改革,积极引导和支持一批成长型企业参与企业改制,全面改、规范改、彻底改、配套改,现已完成全部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任务,“公退民进”,企业实现了“凤凰涅槃”后的再生,新组建的23家民营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二)全方位招商引进民营资本。通过以园招商、以商招商、以工哺农招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落户发展,武湖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统计,近年来,农场引进各类企业120余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0余家,成为农场财力积累的重要支撑,每年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上千万元。以工哺农的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不断拓展民营资金的投资领域,积极将土地资源作为重要资本进行经营,将存量土地推向市场“招拍挂”,运用市场机制吸引民营资本,解决城镇建设资金的“瓶颈”,扩大了城镇建设规模,提升了城镇建设水平。近年来,我们共拍卖土地300多亩,成交价格2亿多元,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城聚财、以财建城的良性循环的路子。(三)做大做强民营企业集群。依托园区,大力推进产业集聚,以中旺、惠尔康、精武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以天和构件、恒泰电线电缆等为代表的机电建材业集群,以南极峰、兴新等为代表的服装产业集群、香港金马华中国际家居产业基地、纵横建材、武汉中正中药材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集群初步形成,成为了推动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当前,我们正集中精力推进四大产业支撑项目建设。一是华中国际家居产业基地,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今年先期由金马集团和纵横集团分别启动500亩,建设家居市场和建材市场,力争上半年破土动工,尽快形成以园招商,以商招商格局。二是中正中药材市场。该项目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