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目录序言第一部分“十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一、产出与效益跃上新台阶二、城市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三、建筑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四、科技进步能力明显提高五、建筑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六、行政管理能力逐步增强第二部分“十一五”时期建筑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发展机遇(一)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二)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四)未来北京城市建设新格局的实施(五)京津冀区域都市圈规划建设启动(六)外埠建设工程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二、主要挑战(一)奥运会之后建设总量缩减带来的挑战(二)环境和能源资源因素制约带来的挑战(三)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带来的挑战(四)投资体制改革和主体多元带来的挑战第三部分“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一)战略重点(二)主要指标第四部分“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突出工程质量安全地位,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一)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三)改进质量安全监管方法(四)建立安全生产预防体系二、全面贯彻“四节”方针,促进建筑产品节能环保(一)加强“四节”宣传和法规标准建设(二)完善建筑节能环保导向和激励机制(三)加大“四节”技术产品的研发推广(四)强化建筑产品节能环保监管和服务三、认真履行职责职能,确保奥运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一)切实加强奥运工程建设组织协调(二)切实加强奥运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三)切实加强奥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四)切实加强绿色奥运工程建设管理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协作水平(一)引导大型企业调整经营结构(二)引导中小企业立足专业承包(三)着力提高建筑劳务企业素质(四)推动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发展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一)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方向(二)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三)加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四)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六、转变传统施工理念,推进行业绿色施工(一)树立绿色建筑施工理念(二)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七、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一)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二)完善建筑工程保证担保制度(三)积极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建设(五)切实发挥社会监督机制作用八、强化行政能力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水平(一)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的内容(二)深化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强化行政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四)加强行业管理基础建设工作九、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一)推动优势企业快速全面发展(二)支持强强联合以及境外投资(三)建立“走出去”服务协调机制十、强化各类人才培养,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一)培养高素质的公务人员队伍(二)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三)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十一、加强工程建设指导,推进村镇建设进程(一)加强工程建设指导服务(二)强化对村镇建设的管理第五部分“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一、加强规划实施的政策研究二、加强规划实施的资金投入三、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落实序言“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实施“新北京、新奥运”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北京建筑业在本世纪前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和建筑业生产方式,提升建筑业产业素质,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机制,圆满完成奥运工程建设和其它各项城市建设任务,为做大做强建筑业奠定坚实基础,特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本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设部颁布的《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及北京建筑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调整,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后,北京市编制的第一个建筑业发展规划,是指导本市建筑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建筑业其它各项发展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第一部分“十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十五”时期,北京建筑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较圆满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本市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产出与效益跃上新台阶“十五”期间,北京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累计完成总产值7589.3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3倍,年均增长17.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9.9%。累计完成增加值1312亿元,年均增长11.8%,比“九五”时期提高3.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4.5亿元,年均增长达37.7%,效益状况显著好转。建筑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城市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十五”时期,本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57.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44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6倍,年均增长14.4%,为各个历史时期之最。共提出重点建设工程243项,其中奥运场馆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16项。大量的投资和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累计建成各类房屋2369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4182.4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83.9%和110%。住宅建设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改善了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由2000年的16.8平方米上升到2005年的19.5平方米。工程质量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共创28项“鲁班奖”工程,2000余项“长城杯”工程。建筑业为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和环境,增强首都城市整体功能,保证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三、建筑业素质进一步提升截至2005年底,按照建设部颁布的新的资质标准,就位和新设立的建筑施工企业总数达到4894家,其中总承包特级企业12家,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施工企业总数的16.6%、78.8%、4.6%,产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共有相关工程服务性企业771家,其中,工程监理企业254家,招标代理企业266家,造价咨询企业251家。初步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队伍。技术、人才和装备实力有所提升,施工技术总体上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软弱地基处理、深基础施工、工程爆破、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大型设备和结构安装等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筑企业技术装备实力逐步增强,机械化施工能力不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中,获得职业资格、注册执业资格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增长,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四、科技进步能力明显提高“十五”期间,紧密围绕重大工程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较大成效。取得省部级(鉴定评估)科技成果150余项,获得专利技术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8项;共有12项工程项目通过北京市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颁布实施了《北京市建设领域百项重点推广项目》;颁布工程技术标准60多项,建立了以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验收标准为龙头的,涵盖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检测标准等8大方面的地方标准体系。企业编制工法100余项。钢结构施工、模板技术、装饰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浅埋暗挖、盾构和沥青混凝土生产技术等方面亦有长足进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与新技术新标准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五、建筑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投入墙改专项基金7265.8万元,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发展,以及墙体材料生产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累计建成节能住宅17520万平方米,占现有住宅总量的65.1%,占全部建筑总量的36.3%,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第一个发布了第三步节能6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地方标准);第一个发布了建筑节能施工验收规范《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验收规程》;关闭了全部粘土砖生产企业,成为首个不生产粘土砖的省级行政区。六、行政管理能力逐步增强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行政审批由2000年的62项减少到2004年的15项。逐步实施了全程办事代理制,建立行政服务办事大厅,设置了施工许可、企业资质、安全生产等一站式办公窗口,开发了企业资质审批系统、工程竣工备案系统、施工许可证网上预约办理系统等软件,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建立起较畅通的信息互动渠道。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共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近百件,为依法监管提供了有力依据。加大了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做到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有形市场建设,建立了分专业的评标专家库,加大对招投标各环节的监管力度,市场交易环境和秩序有所好转。建立了不良行为提示、不良行为警示、良好行为等三个层次的企业信用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资质和市场准入的动态管理。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比全国提前一年完成此项任务,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十五”期间,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与首都城市建设和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市场运行机制尚需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市场秩序需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仍主要依赖于低成本扩张,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行业人才总量、结构和开发机制与行业发展还不够适应;技术创新进程有待加快,建筑节能和节约资源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既有建筑改造还缺乏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和监管手段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将成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第二部分“十一五”时期建筑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发展机遇(一)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十一五”时期,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总体规划实施的开局起步时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市民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小康迈进,为建筑业在“十一五”时期保持较快增长提供了需求空间和基础动力。(二)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举办奥运会,本市计划新建或改扩建33个比赛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2006年—2007年是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关键年,不仅为北京建筑业提供了市场机遇,还拓展了一个向世界展示实力的机会和舞台,将有力地促进建筑业的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加快建筑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十一五”时期,为促进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和协调发展,北京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重点集中在城市交通以及环境、资源和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这些投资额大、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建筑业经济总量增长,还能提升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专业化水平,优化建筑业产品结构。(四)未来北京城市建设新格局的实施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城市发展重点要逐步从城区向郊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未来北京城市“两轴—两带—多中心”新格局建设,将给建筑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内部市场空间。(五)京津冀区域都市圈规划建设启动“十一五”时期,国家将启动京津冀区域都市圈建设,这将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向外转移与首都功能不相适应的产业,所带来的旧厂区改造和异地新厂区建设项目;为推进“京津塘产业带”加快形成而进行的新区建设项目;区域构建所需要的快速轨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六)外埠建设工程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十一五”时期,国际和国内工程建设市场将依然维持庞大的建设总量,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加入WTO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国际和国内市场壁垒将逐渐消除,北京建筑业只要发挥自身优势,按照“立足本市,面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