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成都街巷的来龙去脉-记得收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历史▏成都街巷的来龙去脉,记得收藏。府河上的捕鱼人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街巷极多,除街、道、巷、路、桥等以外,还有以里、坝、村、沟、湾、道、坊、池、堰、碾、山、口、庙、坡等命名的街道地名。随着城市建设及改造,原有的街巷名称变动很大,许多还永远的消失了,成了老成都人的一抹记忆。我始终认为,一座城市应该保留自己的文化符号,这个作为城市管理者来说是不可推诿的责任,否则就不配来成都充当管理者的角色。这几十年间,成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无可否认,许多像古皇城这样的历史建筑也遭到人为损毁,这不能不说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践踏。痛哉!惜哉!成都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许多的街巷名称里都蕴藏着过去的历史沿革,古迹名胜,人文地理,风尚传说。可以说,每一个名称都是成都文化的缩影。现在就来摆摆成都街巷的龙门阵。成都号称蓉城,有一条街道叫芙蓉街,后来街道依然,名称不见了,改叫陕西街了。芙蓉街不见了,而芙蓉巷还在,临近光荣小区,目前所有的地图上与地名录上都没有显示,只能靠双脚去寻,很短,只有3个门牌号码,有二三十公尺长。群星路、星汉路、星河路、星科路、星辰路、星月街......,成都多文人,富憧憬,星光闪闪的街道让人感觉很美。一心桥(一号桥)、二仙桥(二号桥)、三道堰(三官堂)、四道街(驷马桥)、五世同堂街(五桂桥)、琉璃场、七道堰街、八里庄、九眼桥(九里堤)、十里店、十二桥、百花街(百卉路、百寿路)、千祥街、万年场。用数字来命名,念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水津街,津,本指渡口,因这里是锦江与府河汇合之处,也是渡口,故称水津。顺城街,因明代蜀王府俗称它为“皇城”。这些街道,是顺着蜀王府的萧墙建成的,萧墙清代就已经没有了,现在是按照从前的方位称呼在东的称东顺城街,在西的称西顺城街。城根街,根是基脚的意思。因为这是过去满城的墙基,所以称为城根。在东的称东城根街,在西的称西城根街。西城角巷,城角,是城墙转弯的地方。靠西城角边上门街道,称为西城角边街。西月城街,月城,即月牙城,是城外的一个月牙形的城墙(出兵的时候,先将官兵山城内开出,出完以后,即将内城关了,再开月城的城门,以防敌人袭击)。以前城垣皆有月城,成都亦如此。月城又称“拥门”,或瓮门。东门街因它是满城的东方。满城,俗呼“少城”,当时它的大东门叫“迎祥门”,小东门叫“受福门”。今天的东门街,是满城大东门所在的地方,小东门在祠堂街东口。小南街是满城的南门,当时南门的正式名称叫“通阜门”。小北街是满城的北门,当时北门的正式名称叫“延康门”。西大街(口)是满城的西门,也是大城的西门,当时的正式名称叫“清远门”。北东街因它位于北大街之东得名。东、西御街在明代蜀王府萧墙东垣外,是由北西南之御道两边的街道。在东的为东御街,在西的为西御街。御河沿街,因沿御河得名,现按方位分为东西两段。东、西丁字街因街形如丁字得名,并有横街一条。西府街,因它位于正府街之西得名。现按方位分为南北两段。半边桥街,大城、满城的区域划分。以桥心为界,各占一半,故名。在清代,桥上还有棚栅式的建筑,并有人把守,现桥已不存。下河坝街,原系河边荒地,民国初年,逐渐形成街道。解放前为木材商人堆集木料的地方,因它位于北门大桥的府河下游,故得名。督院街,是因为总督例挂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等头衔。这些职务,是属于部院大臣的等级,所以总督的衙署,就称为督院。东、南府街,在盐道街东头,曾设四川总督行署。在署府之东曰东府街,在南曰南府街。藩署街,因清代布政司衙门设此得名,布政便称藩台(从二品)。藩库街,因是布政司衙门的库房所在地得名。布后街,因在布政司衙门的背后得名。提督街,因清代提督衙门设此得名(衙门所在地即劳动人民文化宫,现已拆除)。盐道街,因是清代盐茶道衙门的所在地得名。它主管四川的盐、茶业务。其他的省份,只管盐业,称为盐法道(设有盐运使的,就不再没盐法道)。学道街,是因清代学道衙门设此得名。清初各省都有督学道,后又改称提学道。提学是提督学政的意思。道是道员(正四品),是清代各省主管教育、考试的官员。帘官公所街,因是清代帘官的住地得名。清代乡试时,从知县中间挑选一部份出来担任帘官。阅卷的称内帘官,管理考场事务的称外帘官。他们来到省上时,或出场以后,都住在这里,门口要垂帘,表示与外界隔绝,以免发生弊端,所以这条街就称为帘官公所街。前卫街,因明代的卫署设此得名。明代卫署有前、后、左、巾、右之分,这里是前卫署。总府街,因明代都指挥使衙署设此得名。都指挥使称“阃司”、所称“总府”故名。(按照明代都指挥使,与布政使,按察使均为全省高级官员,其后才在都指挥使上设总兵,明末和清代又在总兵之上再设提督,都指挥使的权力,就大大地缩小了。)指挥街,明初设古成都卫指挥一官,因其衙署设此得名。“卫”的等级,相当于县,由军官兼管民政事务。正府街,因清代成都府的知府衙门设此得名。学署街,因清代教谕署设此得名。教谕称学官(正八品),学署即学官的署衙之意。马道街,在城东、南、北,原有六条马道,供马队走马练习之用。现在的马道街,原名平安桥南街,靠近城中西华门处。这条街乃进出少城必经之地,故名马道。辛亥革命后,城市人口增加,扩建为街道,取名马道街。清代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时,各县武生到省城赶考,也在这里骑马、射箭、举石、盘刀,总会吸引很多人赶来观看,热闹非常。走马街,街的拐弯处是清化都督衙门,城北、城西官员上院的马队在此街停下,官员进见都督后,徒步回来在此上马,因而得名。城守街,清制省城治安警卫事宜由游击办理。游击在武官品位中,高于都司。所辖兵丁,白日在街巡逻,夜晚守护城门,类似武装警察,职权甚大,可以入民宅搜捕罪人。游击衙门又叫城防守御衙门(省图书馆后门位置)街弈因此得名。东、西马棚街:在少城内。原系满、蒙骑兵养马之处。棚为篾棚,高大宽敞,无一住户。现在街房,均是辛亥革命后陆续修建的。较场坝街、点将台街及东、南、西北较场,都是驻兵的地方。大,小福建营,清初福建籍士兵驻扎营地,故得街名。宁夏街,清初,宁夏籍士兵奉派入川,扎营于此,街名得以流传。炮厂坝街,清代在成都造牛耳大炮,留下街名。旧成都号称“两根半烟囱”,指全城没有工业,烟囱少见,其中一根就是炮厂的烟囱。暑袜街,四川天暖,多以卖夏天穿的油灯布袜为主。因此,街名得名暑袜街。后来洋袜(机织线袜)入境,这条街的袜铺逐渐倒闭,暑袜店已然无存,街也曾被改叫成“水花街”。“水花”含意,据说在靠三义庙处有一眼井,能通大海,井内常冒水花,故而得名。线香街,线香,指无骨燃香,药料拦合搓成如火柴粗细的香,为区别敬神祭鬼的竹芯的燃香,故名线香。清代有福建籍士兵钟姓者流落到此街,开设线香作坊,因而得名。后一度改为“代书街”,因拐弯的正府街,1949年前为省法院所在地。打官司需写状纸,而诉状又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人写不了。就有一些人,专门或业余在此街开设代写状纸小店或字摊,帮人写状得些钱财。这类人中,亦有专门代写代打官司的讼棍,故取名“代书街”,不久又复原名。椒子街,系东门外靠北一条小街。据说源于货币之“交子”而得街名,故名“交子街”,讹音“椒子街”。紫泉街,这条街街名演变较大。因靠近椒子街,监近锦江,取水方便,开有制纸手工业作坊。纸制出后,用以印纸交子。汉代王莽曾发行铜币,称为“泉货”。交子又叫“纸泉”,不叫“纸钱”。因以草纸打孔的纸钱用来追荐亡人焚烧在阴曹使用,为避不祥,故纸币不叫“纸钱”而叫“纸泉”。到清代,这条街系郊外墓葬区及猪牛市场,又脏又臭,住户不多。后扩成市街,常遭火灾。为取吉利,四川人翰林顾汝修将这条街取为茝泉街。茝读纸,即香草。定名时,取茝压臭,取泉压火之意。茝字不好认,谐音为芷,故一度命名为“芷泉街”。芷字也不认,又谐紫,留名紫泉街。顾汝修曾任过驻越南使节,出入府廷时,身后有人撑打黄伞,以示中华象征。他在成都居住的街,取名为黄伞巷。锣锅巷,古代军中使用炊具之一的铜锅,晚上可敲击作为报更报警响器。康熙、雍正时代,为统一西藏,曾在成都着手准备,扩充军队,使这条街的铜器业得到发展。打铜街,拐弯是锣锅巷,锣锅巷系马前大道,设有出售铜器的门市部,加工铜器的熔炉和敲捶作坊,则设在打铜街。以后打铜作坊迁走不少到祠堂街开店,出售铜制壶、瓯、墨盒、镇纸等,但打铜街名流传下来。骡马市街:清初,成都驻有满、蒙八旗兵丁、陕、甘、宁、蒙马群骤增。为适应满族贵族买马需要,在少城外,皇城后门处设骡马市场。康熙、雍正年代之后,四川无大战乱,马队作用减小,马市迁到城外,但街名犹存。相邻的羊市街,则因皇城后门为回族集居地而开设羊市,地名留存下来。天祥寺街,清初名金贤寺,后因纪念南宋末年的丞相文天祥,才改为天祥寺,并以此名街。原来的高坟坝街,现改为天祥寺横街。方正街,因纪念明代的方孝儒得名。方在洪武时曾应蜀王之请,来蓉讲学,后因不肯替明成祖起草登极诏书被杀,还诛十族(九族及方的学生)。他的书斋叫“正学斋”,所以人家称他为正学先生,方正两字的涵义即在于此。宋公桥街,因纪念明代文学家宋镰得名。君平街,因纪念汉代学者严君平得名。原来的君平街,在今天的支机石街那里,因修建满城以后,就改成君平胡同。民国初年,又改成支机石街。但感觉得君平街的名称,还是应当保留,所以才把陕西街挨着的那条街定名为君平街,这就是现在的君平街了。桓侯巷,因纪念张飞得名。巷内有桓侯庙,附近还有桓侯墓。但墓是假托的。经过发掘,证明是一座“成汉”时期的墓葬遗址。时代比张飞要晚一百多年,因为墓里发现了李寿发行的钱币—“汉兴钱”,所以可以断定时间,原来的桓侯巷新村,现改名桓新巷。衣冠庙,因纪念关羽得名(庙内埋有纪念关羽的衣冠)状元街,因纪念明代状元杨升庵得名。玉泉街,原名老关庙街。过去军阀强占庙产,把老关庙卖给豪家修建公馆。老关庙没有了,街名就得变更,于是就改为玉泉街。故《三国演义》中“玉泉山关公显圣”的意思,以资纪念。石室巷,因纪念汉代文翁石室兴学得名。此处原名何公巷,系纪念明代成都府学教授何忠夫妇死于此处的关系。(是当年藏书的地方,因防火灾故用石头修建)点将台街,属西安路办事处。关于点将旧有两说,一说是诸葛亮点将,一说是张献忠点将,现有东、西、横三街.文庙街,全国普遍修建文庙,专祀孔子,这条街原名文翁坊,是以街口立有纪念文翁的牌楼而得名。文圣街,宋代,将广平县衙移入成都城内,改广平为华阳县。从此,成都城内便有一个郡(后又改为府)衙和两个县衙。郡有郡学,县有县学,郡、县又各建自己的文庙,郡守、县令各率其直属的学生到郡、县文庙内祭奠孔子。这样,成都便有三座文庙。成都东南属华阳县,文庙建在石室巷(旧名何公巷)口。成都西北属成都县,文圣街便是成都县文庙所在地。因此,有老话说:“成都到华阳,县(现)过县(现)”。与文圣街接近的武圣街,是专祀关羽的关庙。大慈寺街,学佛人多言玄奘法师在成都大慈寺受戒,但无充分根据。喇嘛寺街,清时,班禅、达赖每年要遣使向中央政府进贡,路经成都即住喇嘛寺街此寺中。尼泊尔、不丹、廓尔喀的使者路过成都,亦在此寺接待。寺中所奉之佛为宗喀巴,非释迦牟尼,与西藏、青海、蒙古相同。和平街,旧名骆公祠街,再前为子龙塘街,相传为赵云故第所在地。蓥华寺街,相传彭县蓥华山有一个学佛的人,心极慈悲,乘驴行而不施鞭。成正果后,善男信女为他立庙,号“蓥华祖师”。而后在成都亦立了庙,在东较场附近。成城中学创办时,租其殿为礼堂,至今如故,这就是现在的成都第十九中学。康庄街,原名古营盘。明代曾在此修建康公庙(纪念修皇城的康太监),后称康公庙街。民国时改为“康庄”,故“康庄大道”之意。石笋街,因有石笋的关系得名。石笋是在墓前立石,其状如笋,故名石笋。所以凡有石笋的地方,多有古墓存在。天涯石街,因有天涯石的关系得名。天涯石系古蜀文化遗物,具体的作用是拿来放在墓前,具有后来华表、墓阙的性质。支机石街,因有支机石的关系得名。这也是古蜀文化的遗物,现在这块石头,已移交文化公园保管。过去的支机石公园,也是以这块石头来命名的。红照壁街,因明代蜀王府前有红色照壁得名。照壁巷,是因正府街知府衙门对面有一专贴文告的照壁得名。红石柱街,这里在唐代至德年间,是古大慈寺的正门,街东头有六楞形红色石柱一根,柱端原有石狮,今已毁。因系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