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鲁迅对传统文化既有批判又有继承.鲁迅是五四启蒙主义思想文化运动中最激烈最深刻的反传统反封建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的作品以其深广的文化批判,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这座丰碑上镌刻着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对现代民主与科学的呼唤与渴望。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他的《呐喊》和《彷徨》等著作是新文化运动的扛鼎之作。他对旧文化礼教的批判和对国人民族性的剖析,无论从深刻、精确方面来说,都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的清醒和深刻使他的作品“像匕首,像投枪”,直指反动阵营的要害;而他的彻底和不妥协,则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以克服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妥协意识。鲁迅先生对旧文化旧礼教中那些反动腐朽没落方面的批判的彻底性与深刻性,从《狂人日记》就可以看出。此外如《我之节烈观》、《灯下漫笔》、《祝福》等作品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中的黑暗面的猛烈抨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鲁迅对孔子以及孔子所创立的儒学的批判是极为猛烈的。这当然是因为孔子及其儒学也是有它的局限性,可是更为根本的是在于孔子及其儒学从汉代董仲舒以后就被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从他们的目的出发改造利用,经常地变成了卫护封建统治和愚弄人民的工具。鲁迅抨击的是那些尊孔派手中经过历代统治者改造之后代表着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作为“敲门砖”和统治工具的“孔子”和“儒学”。当然在这个批判中对原始的孔子和儒学也有所连带。而这个连带也正是孔子和儒学中所包含的缺陷,即主要是“开不出民主与科学”。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鲁迅的文化思想和创作道路是本着改造国民性、挽救民族危亡,创造民族新文化这样的目的进行的。本着这样的目的,他不管是对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凡是合于以上目的的,就“拿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对形成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才具、胆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鲁迅生平所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坚忍不拔、威武不屈、勇于自新、大智大勇、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的诸多优秀品格无一不是受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优良文化传统的陶冶熏染所致。鲁迅先生对孔子本人的人格和他所创立的真正代表他的儒学精神是给予了十分明确的肯定和赞扬的。鲁迅反那些残暴腐朽的统治阶级愚弄统治人民的礼教,反那些被残暴腐朽的统治阶级乔装改造过的愚弄统治人民的所谓的“周孔”。鲁迅正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这种敢于直面残酷现实勇于牺牲改造社会、改造国民性的战斗精神,才有大勇和大智,才有大力和大能,才能切合当时中国的真实现实和人生,振聋发聩地呐喊,为当时中国社会的革命和中国人的精神革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于反对旧文化、建设新文化,对于社会思想革命的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鲁迅先生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旧文化破坏者,而更是新文化的倡导者和指路人,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并不是完全的否定,而是批判其反动腐朽没落的方面,弘扬其积极进步和向上的一面;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也并非全盘接受,而是存其精华,去其糟粕。